西吉火石寨云台山石窟寺历史沿革再考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12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宁夏西吉县境内的火石寨景区拥有众多石窟建筑,其中云台山(扫竹岭)石窟无论从面积还是建筑形态都区别于其他石窟群,经考证为火石寨众多石窟群的聚众活动场所。然而从最新出土文物来看,云台山石窟寺的历史沿革远非资料记载的始于佛教。从云台山石窟发现的西周瓦当及道教所信仰的仙性图腾,说明云台山石窟群最早由道教所建,后道、佛教交替发展。
  【关键词】云台山石窟 道教 佛道教并存
  火石寨位于宁夏南部的西吉县境内,由于它的山峦呈现暗红色,尤其在绿树的掩映下,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在火石寨方圆百里之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其中著名的有扫竹岭、石寺山、照壁山等。火石寨不但有令人神迷的自然景观,还有十多处石窟建筑,和须弥山石窟一脉相承。
  云台山(扫竹岭)总面积60000多平方米,东经105°45′22.8″,海拔高2413米,三面绝壁,东北角凿石阶可攀。石窟开凿在正面石崖山体之上,大体分三级(层)建造,现存有佛殿9处,每层都凿有水窖。
  民国《西吉县志》记载:“云台山山高峰峻,重峦叠翠,曲而幽深。传为唐初羽士程野仙楼鹤之处,每於山雨欲来,必先犹然作云,既晴亦多烟风,啼明钟声,隐约其中,花香扑鼻,足堪娱目。”《固原州志》记载:“云台山石窟凿于北魏,盛行于隋唐,因其与固原县须弥山相连,又称‘须弥山禅佛寺’,为唐朝佛教禅宗派流传圣地,亦称‘西武当’。”云台山2005年9月15日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火石寨石窟群的聚众活动场所被发现
  如今火石寨早已不是昔日宗教圣地,而成了闻名遐迩的重点旅游景点。“云台叠翠”是西吉八景之一,云台山三面绝壁,险峻异常,惟东北方有人造石阶可攀,石崖上分三级建造有玉皇阁、大佛殿、菩萨殿,阎王殿、万寿宫等30孔洞窟,下有云台栈道可达,窟内有残存佛龛、壁画、石雕像等。山上山下,林木浓郁,深遂幽雅。
  西吉县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措施,于2010年8月27日组织西吉文物管理所、钱币博物馆专业人员,对云台山石窟进行保护专题调研,在雇佣民工清理12号(专题调研时新编号)窟前场地时,挖出西周灰陶圆形三爪龙纹鸟头瓦当、汉代灰陶瓦当、宋代茶末釉瓷片、元代白釉褐彩瓷碟底、明代红陶琉璃装饰品碎片、民国时期白釉蓝花碗底等历代砖瓦瓷陶碎片若干。
  根据西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和云台山石窟专题调研得出结论:云台山石窟20处,分布在东西长约350米的石壁上,窟石分长方形平顶式和穹窿顶两种,最大窟高3.7米,宽5.3米,进深7.2米,石窟内造像多数已毁,残存石雕须弥座、佛龛、壁画60余处,较完整的石雕像4尊。石雕佛像现存(大佛殿)18号窟,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424—452年)所造,佛身高4.8米,腹围 4.4米,立佛。还有3尊铜佛,现收藏西吉钱币博物馆,其一是宋代释迦摩尼鎏金铜造像,通高46厘米,坐高15厘米,佛高25.5厘米,重8.68千克;其二是宋代香天菩萨铜造像,通高29厘米,佛床高5.3厘米,佛高23.3厘米,重1.86千克;其三是明代铜造弥勒佛像,通高47.8厘米,坐高13厘米,坐宽36厘米,重18.4千克,背铸阳文“大明万历三十二年三月十六日铸造,清凉寺”。左腿背侧刻阴文“钟进库,妻许氏男,钟尚礼”等,莲座周部铸26人姓名。
  火石寨石窟群如此之多,必定有一处聚众活动场所,那么这个场所究竟在何处?是谁建造?一直是历史之谜,这次专题调查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12号窟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和其它各窟相比,规模最为宏大,总面积300多平方米。窟内发现红岩石所凿柱顶石一块,直径1米(为保留原状未发掘),石条凳子三块各长0.9米,高0.6米,宽0.3米,悬崖中部凿有建造阁亭时所用的椽、檩眼60余孔,正中残留最大佛床长3.2米,宽0.6米,高0.62米,佛龛30余处,最大佛龛高3.9米,最小佛龛高0.6米。事实证明,12号窟就是做法的法场。史载,大明弥勒佛像铸于三月二十左右;现存石壁民国建造者也在三月二十左右,说明每年三月二十左右,都要在这里举行一次盛大庙会。
  二、云台山石窟专题调研的发现
  云台山石窟专题调研时在窟前发现西周灰陶圆形三爪龙纹鸟头瓦当、汉代瓦当、宋代茶末釉瓷片、元代白釉褐彩瓷碟底、明代红陶琉璃装饰品碎片、民国时期白釉蓝花碗底等。初步断定该法场建于西周,最早行使道教。和12号窟相连的16号窟内,残存一处佛床,长3米,宽0.8米。床头是两条翘尾的鱼纹图形,上面雕刻两组十分精美的几何图案,上部分7块,下部分5块。下部左右两边是相称的一对仙果树,右边第二块是太阳图案。封闭未开放的险石崖石窟,残留有称为创造之神、中华之母的女娲石雕神像,人头鱼尾,都是道教所信仰的仙性图腾,基于以上实物证明,云台山石窟群最早道教所建,后道、佛教交替发展。
  早在西周,这一地区和周边地区文化就有较大发展,包括农业、畜牧、建筑、天文、地理。如西吉兴隆单南桥头1999年7月曾出土一件西周提梁卣和一件筒形长鼓腹贯耳式园壶。1981年4月和火石寨毗鄰的固原中河乡孙家庄发现西周成王或康王时期的墓葬,出土文物有鼎、簋、戈、戟、车轴饰、车軎、车辖、蚌壳、贝等。宝鸡出土的尊,铭文记载了西周成王“相宅”的重大事件。据《史记》记载,西周王朝建立于镐(今西安市西),其统治中心在陕西关中,故其统治以北地区,包括宁夏全境,而周王又通过分封诸侯,让诸侯们在边疆开发拓展。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而且不少上古神灵得益于后世道教的推广才得以上位,如西王母、九天玄女等等。所以,西吉县境同属周王朝统辖范围,以时间推算,火石寨云台山石窟信仰道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道教在中国先于佛教。
  民国《西吉县志》在写云台叠翠时,有这样一句话“传为唐初羽士程野仙楼鹤之处”。新《西吉县志》译为“唐初/羽士/程野/仙栖鹤之处”,是佛教活动场所。首先,这句话断句出现错误,应为“唐初/羽士/程野仙/楼/鹤之处”。“羽士”修炼成功的传教士;“程野仙”姓程,野外仙士,道号;“楼”地名(云台山);“鹤”道教崇拜的神鸟,程羽士已有仙鹤做伴。另外,把原句“楼”改为“栖”,大失原意。从这句话分析,云台山唐初传教也是道教并不是佛教。
  可考佛教在这里传播历史:公元1997年9月,兴坪乡八抬轿出土的100多尊北魏鎏金佛像,公元1985年将台王家湾出土60尊唐代鎏金佛像。但是并不代表云台山石窟始于佛教。
  总之,西吉火石寨地区早期信教者道、佛并没有区分,只是跟随潮流而已。所以,云台山石窟才会出现道、佛并存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马国嶼.西吉县志[M].银川:宁夏新闻出版局,1947.
  [2]马平恩.固原州志[M].银川:宁夏新闻出版局,2003.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国内专用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有关产品定位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介绍了改进后液化气体运输车装卸系统的结构,与原结构进行比较明显提高了装卸系统的安装效率和罐体的安全性。
2012年,宁夏城乡居民收入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长,实际收入增长速度均超过前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超过6000元,达到6180元,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收入增长12.3
文章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用酶水解法研究高吸油率玉米多孔淀粉的形成,在研究单因素的基础上,优化了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工艺备件。实验结果表明:在d一淀粉酶:糖化酶=1:3,酶用量1.5%,pH5.0,温
<正>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同志在他三十九年短暂的革命生涯中,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和文学遗产。鲁迅说得好,“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文章从基于条件属性等价划分与研究论域对象的覆盖率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一致性概念,基于数据的一致性概念进行知识简化,比粗集理论中利用知识的依赖性研究知识简化概念更清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历史延绵不断、长期统一的发达的古代文明大国。大遗址作为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迹的主体,其年代处远,地域广阔,结构复杂,不仅有着宏伟的景观,还有丰富的文物和遗迹。  关键词:汉长安城;遗址;文化遗产;价值;传承  1 遗址保护的基础工作  1.1 遗址情况  西汉王朝与古罗马王朝并称为当时世界上最文明昌盛的王朝。作为西汉王朝的都城,汉长安城规制宏大,体量雄伟。汉长安城于汉高祖五
【正】 对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李开先的研究,近年来正日渐为学术界所重视。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作家不在其作品中阐述自己的思想和经历,却又很少有人象李开先这样,在他几乎所有
文章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计算了Cu掺杂AlN的晶格常数、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铁磁态和反铁磁态的总能量,并通过平均场近似的海森堡模
A strong acidic ion exchange resin(NKC-9)was used as a new adsorbent material for the removal of Co(Ⅱ)from aqueous solutions.The adsorption isotherm follows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