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microRNA-21对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意义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vs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循环microRNA-21(miRNA-21)相对表达量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关系。

方法

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CAD患者100例,根据IVUS检查患者冠脉内是否具有不稳定斑块分为稳定斑块组(SP组)45例、不稳定斑块组(UP组)55例,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对照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qRT-PCR)测定入选病例空腹静脉血浆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血浆miRNA-21水平与CAD患者不稳定斑块的关系。

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浆miRNA-2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0.87±0.10)vs.(0.78±0.11)vs.(0.67±0.08), P<0.05],将CAD患者血浆miRNA-21水平与患者是否存在不稳定斑块做出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血浆miRNA-21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95%CI: 0.797~0.9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miRNA-21是CAD患者存在不稳定斑块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

结论

血浆miRNA-21水平升高预示CAD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的不稳定状态,是预测CAD患者存在不稳定斑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分析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减少误诊,及时采取正确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冠脉造影表现和治疗转归等资料。结果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相关临床表现提示单一高血压危险因素占79%,就诊时血压正常或高血压比例为86%;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幅度STⅢ>STⅡ并伴V1或V4R导联ST段
目的探讨两种供氧方式对于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内羟自由基水平影响。方法雄性长爪沙鼠16只,脑立体定位于右侧海马CA1区植入微透析探针,阻断再开放双侧颈总动脉(BCAO)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压常氧治疗组(NO)和常压纯氧治疗组(HO),每组各8只。通过微透析探针连续灌注含水杨酸钠的人工脑脊液并采样,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微透析液中二羟基苯甲酸(DH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