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结构微纳橡胶粒子的可控合成及对PPO/PS共混体系的增韧

来源 :塑料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yz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在粒径为100 nm的聚丁二烯(PB)胶乳上接枝聚合苯乙烯(St),合成了核壳比为70/30(PB/PS)的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苯醚(PPO)、聚苯乙烯(PS)树脂熔融共混,制备出一系列橡胶含量、基体组成不同的PPO/PS/PB-g-PS共混物,并考察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结果发现:PPO与PS为完全相容体系,且PB-g-PS在PPO/PS基体中的均匀分散程度随体系中PPO引入量的增大而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及屈服强度也随之逐渐增大,进而促使共混物发生脆-韧转变所需的橡胶含量逐渐降低;随着共混体系中橡胶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逐渐提高,而屈服强度却逐渐降低,共混物的韧性断裂特征越发显著.
其他文献
以某汽车塑件为例,针对其结构及分型复杂、注塑难等问题,基于DOE实验和CAE分析对其注塑所需工艺参数进行了仿真和优化.通过浇口位置和数量的优化,获得了理想的浇口设置;通过
聚丙烯(PP)作为塑料三大原料之一,其无毒无味且物理性均优于其他同类产品.在常温时,聚丙烯可用作耐腐蚀零件;而在110℃时,则可用作绝缘零件.基于其应用广泛性,不同等级PP制品
介绍了目前建筑工程中塑料管材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对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塑料管材的性能特点及安装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建筑工程选用塑料管材的一般原则进行了总结,并对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