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亚洲发展潜力无限,但因建设资金有限,基础建设严重不足,限制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其中以东南亚地区最为突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新建的政府间区域合作组织,将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和贷款支持,从而促进亚洲多元投资。
【关键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东盟;基础设施投资
一、中国—东盟双边投资发展现状介绍
根据东盟秘书处2013年“部分各国和地区对东盟投资”数据显示,中国在对东盟直接投资量的排名中位于第四位,前三位依次是欧盟、日本和东盟。但从数据看,中国在投资的总量上仍然同欧盟(26980百万美元),日本(22904百万美元)以及东盟各国(21322百万美元)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中国在东盟吸引外资直接投资的各国比例中从2011年的8.1到4.1,再到2013年的7.1,呈现V字型的变化。
总体来看,中国从2011年到2013年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绝对量在增长,但由于其他国家以及地区对东盟的投资逐年上升,因此在相对量上面存在着减少的情况。
二、中国同东盟投资现状分析
从下表知,中国和东盟投资存在着相互比例的的失衡。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从2000年到2010年增长量以及增长速度上都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但同东盟在投资量的对比中,两者的差距虽然在不断的减小,但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同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相对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010年中国接受东盟各国投资的投资数量也存在着各个国家比重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以新加坡为首的第一经济层次投资比重巨大;其次为以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为代表的第二经济层次投资比重占一定比重;最后为以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为首的第三经济层次投资比重占少量比重。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同东盟双边投资的不平衡。中国作为同样的第二经济层次国家,由于自身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以及经济对外发展的滞后性,所以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新加坡作为经济发达,投资体制完善的发达国家,在雄厚资金,完善体制的支持下,其在对外投资中表现了积极地态度以及行动。而第三经济层次国家由于自身经济实力较弱,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企业竞争力较弱,所以在对外投资中处于被动状态。
三、亚投行背景下中国—东盟双边投资新机遇
1.提供相关服务和人才
在中国企业在东盟进行投资时,缺乏相关方面的人才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中国和东盟进行相互投资中,相关的专业翻译,律师,投资顾问等成为了急需人才。伴随着亚投行的建立,将聚集和吸引更多的相关优秀人才,而中国—自由贸易区中的各国企业将在寻求亚投行帮助过程中获得相关的投资咨询等服务,从而有利于各国的投资。
2.完善中国—东盟投资资金的支持模式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新型政府间区域性多边开发银行,肩负着补充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建设性行动。亚投行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首先,为各个成员国按照成员国区域内外的不同地理位置从而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股本认购;其次,可以充分使用亚投行各个成员国的外汇储备;最后,可以以招标方式进行国际市场的吸收融资。三种方式有利于保证亚投行最大限度的满足中国—东盟基础设施方面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防止亚投行在中国—东盟地区的政治化,同时这将进一步保障中国—东盟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供给的充裕以及连续。
3.有助于促进中国—东盟投资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世界银行在2014年6月发布的《环境与社会框架》草案中,提出了十大世行贷款标准,这十大标准的提出有利于帮助世界各个区域性银行组织更好的提供企业贷款。
亚投行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自主投资以及向国家,企业发放贷款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中必将坚决遵守和执行世界银行在投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同时在此基础上将结合亚洲整体的现实情况,更好的促进环境友好型投资。而这将直接的促进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测评中将投资活动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和东盟的投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伟.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合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安恕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银行业的发展研究
[3]吴蔚苏.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若干问题的研究
[4]中国商务新闻网.企业应利用自贸区优惠政策扩大对东盟贸易
[5]孙鲁军.亚投行“热”需要冷思考.财经,2015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段雅琼(1995-),女,纳西族,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在读。
【关键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东盟;基础设施投资
一、中国—东盟双边投资发展现状介绍
根据东盟秘书处2013年“部分各国和地区对东盟投资”数据显示,中国在对东盟直接投资量的排名中位于第四位,前三位依次是欧盟、日本和东盟。但从数据看,中国在投资的总量上仍然同欧盟(26980百万美元),日本(22904百万美元)以及东盟各国(21322百万美元)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中国在东盟吸引外资直接投资的各国比例中从2011年的8.1到4.1,再到2013年的7.1,呈现V字型的变化。
总体来看,中国从2011年到2013年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绝对量在增长,但由于其他国家以及地区对东盟的投资逐年上升,因此在相对量上面存在着减少的情况。
二、中国同东盟投资现状分析
从下表知,中国和东盟投资存在着相互比例的的失衡。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从2000年到2010年增长量以及增长速度上都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但同东盟在投资量的对比中,两者的差距虽然在不断的减小,但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同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相对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010年中国接受东盟各国投资的投资数量也存在着各个国家比重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以新加坡为首的第一经济层次投资比重巨大;其次为以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为代表的第二经济层次投资比重占一定比重;最后为以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为首的第三经济层次投资比重占少量比重。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同东盟双边投资的不平衡。中国作为同样的第二经济层次国家,由于自身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以及经济对外发展的滞后性,所以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新加坡作为经济发达,投资体制完善的发达国家,在雄厚资金,完善体制的支持下,其在对外投资中表现了积极地态度以及行动。而第三经济层次国家由于自身经济实力较弱,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企业竞争力较弱,所以在对外投资中处于被动状态。
三、亚投行背景下中国—东盟双边投资新机遇
1.提供相关服务和人才
在中国企业在东盟进行投资时,缺乏相关方面的人才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中国和东盟进行相互投资中,相关的专业翻译,律师,投资顾问等成为了急需人才。伴随着亚投行的建立,将聚集和吸引更多的相关优秀人才,而中国—自由贸易区中的各国企业将在寻求亚投行帮助过程中获得相关的投资咨询等服务,从而有利于各国的投资。
2.完善中国—东盟投资资金的支持模式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新型政府间区域性多边开发银行,肩负着补充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建设性行动。亚投行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首先,为各个成员国按照成员国区域内外的不同地理位置从而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股本认购;其次,可以充分使用亚投行各个成员国的外汇储备;最后,可以以招标方式进行国际市场的吸收融资。三种方式有利于保证亚投行最大限度的满足中国—东盟基础设施方面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防止亚投行在中国—东盟地区的政治化,同时这将进一步保障中国—东盟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供给的充裕以及连续。
3.有助于促进中国—东盟投资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世界银行在2014年6月发布的《环境与社会框架》草案中,提出了十大世行贷款标准,这十大标准的提出有利于帮助世界各个区域性银行组织更好的提供企业贷款。
亚投行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自主投资以及向国家,企业发放贷款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中必将坚决遵守和执行世界银行在投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同时在此基础上将结合亚洲整体的现实情况,更好的促进环境友好型投资。而这将直接的促进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测评中将投资活动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和东盟的投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伟.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合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安恕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银行业的发展研究
[3]吴蔚苏.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若干问题的研究
[4]中国商务新闻网.企业应利用自贸区优惠政策扩大对东盟贸易
[5]孙鲁军.亚投行“热”需要冷思考.财经,2015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段雅琼(1995-),女,纳西族,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