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友好的健康社区营造策略研究

来源 :上海城市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L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社区活动的主体人群之一,在社区中实现儿童友好是推进健康社区的重要环节.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需求,儿童友好型健康社区需通过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建设,满足全龄段儿童的身心需求.分析荷兰代尔夫特、奥地利、日本新雪谷町,以及国内的深圳、南京等地从政策先导、机制构建、文化塑造、空间营造4方面探索基于儿童友好的健康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基于后疫情时代的背景及当代健康理念,从政策、文化、空间、机制4个维度总结儿童友好型健康社区的营造策略.其中,政策是保障,文化是基础,机制是推动力,空间是载体.以期为我国儿童友好型健康社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基于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演变史的解读,以及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的分析,笔者发现对于学生翻译能力以及对大学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大学英
研究人员对上海市区3000余例儿童检测发现,缺锌儿童高达47%。据估计,郊区儿童缺锌比例还要高。缺锌原因主要是膳食结构不合理,含锌丰富的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与偏食的缘故。
为了增强专项规划的实施性,采用逻辑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剖析当前规划实施面临的问题和演进脉络,分析政府、市场、市民对实施效果评判的决定性作用.同时,通过对
在存量更新规划中,老旧社区微改造的目标之一是营造老幼友好的社区空间,有效促进老幼群体户外步行、体能活动和社交活动,进而增强身心健康.从老年人与儿童的生理脆弱性、心理
梳理了作为上海历史风貌保护体系中重要新增对象的风貌保护街坊的产生过程和重要意义,分析在严格保护、成片保护和活化利用背景下遇到的问题.提出未来街坊的保护应以“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