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的琐谈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还不够成熟的中国图书市场,“书市”在憧憧的楼市、股市、游戏、影视的冲击包围之中,也许唯其稍显幼稚和非理性,才能更多地葆有生命力和更可宝贵的纯真感。
  2012年岁末,被诺贝尔奖熠熠金光笼罩的莫言作品集,确定落户笔者供职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花文艺出版社),几经易名之后,确定题为《莫言诺贝尔奖典藏文集》(以下简称《莫言文集》)。作为部分宣传企划工作的担负者,笔者有幸躬逢其盛,以营销参与者的身份,获得了与莫言亲密接触的机会。此间,更因为《莫言文集》系采取出版公司先行取得作者授权,再寻找合宜的出版社谋求合作的形式,出版社方的取利可能以及随之产生的效益诉求,都被降至最小,因此,笔者的业绩压力也随之大大减小,从而获得一个对近期大热的出版案例近距离观察的宝贵机会。
  由2012年“诺奖”点燃的中国“莫言热”,自然不能无视“诺奖”公布直接造成的“一夜爆红”效应,但是,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各界对莫言及其文学作品的关注保持了基本平稳的持续升温态势。以笔者的角度观察,在“诺奖”公布前就已取得《莫言文集》授权的出版方,在将近一年的从先期策划到实际营销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令人惊奇的冷静,展现出了颇高的职业素养,而与此相对应,图书消费者群体对事关莫言的一系列出版行为表现出的热情和好奇,固令出版业者颇感欣慰与骄傲,然而其中某些有代表的“粉丝”关于《莫言文集》出版的言论——也集中地体现了当下中国消费者对图书业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疑惑乃至几近完全陌生的非理性阶段。本文的读者如有兴趣,可以随手打开浏览器,在大型电商和爱书人汇聚的某些图书情报网站论坛看到纷纭的众说。来自各种文化背景、出于各种潜在动机的考量式简论,令笔者在内的“非局外人”也难见其实,不知所终。其中,关于2012—2013岁末年初几乎同步推出的分署三家出版社的《莫言文集》(其中也包含百花版)的“版权”之争,尤为耀眼,而由此必然产生的“版本优劣”之辩,也遂成喧嚣无定的罗生门态势。
  “争论”之一:版权归属
  某些消费者认为,《莫言文集》竟然在同期出现了三到四个版本,其中必然存在着某些出版者过度逐利造成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究竟哪一个版本才是合乎有关法律的“正宗”?
  实际情形则是,莫言作品的出版授权,经由代理人授权给某民营出版公司,该公司选择以三种图书制作形态推出莫言文集,与三家出版社分别合作,各出版社取得的,均系三种图书形态之一的出版授权。这个授权不仅针对商定内容,也针对具体固定的图书制作形态,甚至还严格指定了发行销售渠道。也就是说,在三家出版《莫言文集》的出版社中,每一家出版社,均只取得部分的指定出版授权,仅就图书中包含的文字来看,图书“内容”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从知识产权的分割和转授角度看,三家出版社分别取得的授权,是关于图书形态的合理区分和严谨指定,彼此间并没有产生交集的冲突空间。也就是说,三种《莫言文集》,谁也没有独揽惯常意义上的专有权利,而是按照各自的轨迹并行不悖,和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规定并不冲突。
  产生这一不必要的争论,其原因是消费者甚至某些出版业者,对“版权”归属和受让还没有明确的理性认识,仅仅习惯性地把版权看做单一的,不可分割、不可派生衍生的具象物。“一纸合同”,在约束性上我们不妨把它神圣地视为一纸婚书,但是婚书那一头的,毕竟也不是待字闺中的某家闺秀,合理合法地派生延展持有的知识产权并加以分割、受让,有效地获利,从经济和法律的角度看,是应当予以保护的,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也许更是应当鼓励和提倡的。
  作为出版业者,我们也许应当更加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部分足以支撑出版合理合法性的授权,透过科学严谨的制作营销取得相应的理想回报,也许是当下出版业面对成本不断提高、市场持续缩水、出版风险日益加大的困局时,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然之选。然而,难以跳脱“专有出版”的自我暗示,在取得版权时贪多求全的垄断心理,以及以小搏大的“游击”心态,似乎仍然在出版业界随处可见。
  “争论”之二:同步与否
  消费者提出的问题是,三种《莫言文集》的区别究竟何在?如果文字内容几无区别,那么三种《莫言文集》有必要几乎同步推出吗?
  笔者对此问题可以明确做答,仅就文字而言,三种文集并无太大区别。可以同步推出,也可以适当拉开时间间隔,陆续推出。
  结合上文提到的分别授权问题,三种《莫言文集》的所谓版本,实际上是对应着欧美等图书市场所习见的paperbook(平装本)、hardcover(精装本)、deluxe(豪华版)三个edition(版本)的概念(三种《莫言文集》,按传统称谓,宜称作:平装版、软精装、硬精装)。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edition,业界一般译作“版本”或“版”,这虽然不难理解,却和中国业界一般将加印、重印、修订等版次术语简称为“第X版”的“版”的习成概念极易混淆。这两种概念的混淆,对于中外出版业者的实际工作,笔者并不知晓是否造成了一定妨碍,但是对这两种概念的不明确传达,确实给图书消费者(尤其是那些核心图书消费者)造成了许多不便,《莫言文集》的罗生门现象,就是鲜明的一例。
  结合第一个“争论”中提到的各自授权问题来谈,在欧美的出版业界,很多图书对三种版本分别进行授权,早已成为行业惯例,更有许多出版社已遵循这种惯例,发展成为专门制作平装或专门制作精装图书的图书公司,从内容选取到设计制作,甚而后续的营销宣传和渠道发行,两种公司之间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至于目标消费者和经营获利方式,二者之间更是泾渭分明。
  也就是说,欧美出版业界PB、HC、DX的“版”概念,实际是对图书市场进行类似区分消费者层的空间分割,这和中国业者与消费者所习惯的代表着出版次数和顺序、有浓厚的“质量稳步提升”的暗示,甚至颇有“时光烂熟之美”意味的按时间进行线性编码(而绝非分割!)的“版”概念大不相同。   诚然,很难相信一种乏人问津的图书会同期隆重推出精装本,一个销售平平的图书品种突然有Deluxe Editon问世,也同样令人难以置信。从出版经营实际情况看,这三种图书形态的出现,也必然有一个常见的时间顺序。但是,这种区分,和中国最为常见的依靠单一或者有限的出版者、仅仅遵循时间顺序的版次概念,还是有明确的不同的。
  《莫言文集》几乎在同时推出形态不同的三种版本,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第一,莫言获“诺奖”之前,其作品以单行本、其他文集形式长期出版,已经为一个定本、善本的出现,创造了充足的条件。这种定本、善本的《莫言文集》,完全具有同步推出不同形态、锁定多层面消费市场的可操作性。
  第二,莫言的适时获奖,极其快速而有效地拉动、抬升和拓展了市场。虽然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在文学界仍存在争议,但其对文学作品与作家经典化的极大催化作用众所周知也毋庸讳言。任何图书的形态提升和多样化都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形态提升和多样化的速度被极大加快,烈度也明显增加,这必然是“诺奖”之功,这种市场因素也许极为罕见却必然存在,《莫言文集》的情况是很好的例证,也是遵循规律和完全合理的。
  “争论”之三:性价比
  观察几大电商的客户留言和图书信息网站的评论,性价比问题始终是消费者围绕三种《莫言文集》的占压倒性多数的问题。笔者也多次被要求一定就这个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因为所供职出版社也参与其间,笔者也因此多次遭遇尴尬,相信今后一段时间也依旧会与这个问题狭路相逢。
  简单的回答当然是:平装本。这在我们简单地做一下减法之后即可得到答案——我们来算一算一个封面和包装箱要多少钱就可以了。对于出版业者,这显然是极其可笑的不合理的算法。可能,对一个说“我很想马上就买一套《莫言文集》来收藏啊”的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作此回答也无法打消他的顾虑。但是,对于“最一般的消费者”而言,无论回答可能有多么复杂详尽,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这句话。
  这不是严肃的坐而论道的态度,但是在直接面对消费者时,如果实在无法用出版业者的分析搞清对方所处的消费者位层和心理诉求,那么我们只能从最基础的位层做起。更何况,我们先期评估预测的很多高位层的消费者,出于长期的对图书出版的模糊认识和消费习惯,实际上很可能进行低于自身所处位层的购买选择。
  但是必须申明的是,图书的性价比,是一个极其模糊、甚或不切实际的概念。图书作为具有极其明显的知识产权价值特征的文化商品,对其进行“性价比”的判断,可能是相当不切实际的。个中原因,笔者认为有二,均与图书的文化商品特征有关:
  其一,单册(套)图书包含的知识产权成本无法测算,加之比照其他种类商品,图书商品产量极小,不同品种的图书之间,同种图书的前后版次之间,知识产权成本剧烈变化,所占成本、定价份额前后差距极大。同业人士其实可依经验进行简单判断,如果以版税制计算版权成本,其必将与价格同步增长,那么版税提高,我们是否可以认定这是“性价比”中分子一侧的“性能”提升了呢?
  其二,我们业已探讨了《莫言文集》现象中的版权分配问题,得知《莫言文集》的出版权并非某家独有,前文也反复提到,书籍形态的不同,是分配出版权的必要条件,实际上也是三种《莫言文集》的最大区分。三种《莫言文集》,也因此各成为“唯一的”,因而并不适用于一般商品的同类性价比较。这是图书的知识产权价值特征的排他性和封闭性决定的。
  如果近期需要购买《莫言文集》的话,笔者能给出的自认诚恳的回答是:建议与您书房或者书架的颜色相匹配,或者关注有关的促销与回馈活动。
  在现所供职的文艺出版社从事出版行业十余年来,两度与“诺奖”作家作品擦肩而过,此番的百花版《莫言文集》,虽然只是做了一点营销方面的工作,还是勉强地达成了自己的一个愿望。也许是因为用心,故而觉得至少收获了许多感慨。眼下的出版业界,一路从“计划”和“事业”中走来,又避无可避地迎面对撞电子终端与经济形势,无奈良多,然而自身恐怕也不能推脱某些糊涂和敷衍的责任。关于《莫言文集》的一点点工作,部分地印证了笔者对中国图书市场环境的一些猜想。在还不够成熟的中国图书市场,“书市”在憧憧的楼市、股市、游戏、影视的冲击包围之中,也许唯其稍显幼稚和非理性,才能更多地葆有生命力和更可宝贵的纯真感。越来越多的人在缩短自己的阅读时间和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书也从来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阅读,不会消失。
  (作者单位: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技术促使自助出版在西方发达国家进一步繁荣,但其同时又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西方意义上的自助出版和我国的出版政策不同,但从技术和实践的发展来看,一些在线出版活动已经具备自助出版的内涵。在分析我国出版制度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型出版社的数字化前景,提出适合我国数字自助出版的可行模式。  [关键词]自助出版;数字出版;出版流程;中小型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荣,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
期刊
《出版广角》2013年7月(上)策划的“全民阅读”专题很好,各篇文章观点都有独到之处。但,我觉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击中要害。鄙以为“全民阅读”存在的弊端,首先是作为政府有关部门,他们所倡导的阅读方向存在误区。古人言“开卷有益”,只要是好书,读之总有所思考,有所收获。然而,他们倡导的不是“经典阅读”,而是“主旋律”阅读。都是政治的、政策层面的东西,或者是图解政治、政策的东西。这类东西,在公务员队伍开展就
期刊
春风骀荡的季节,开卷阅读,是一件惬意的事;更何况,是展读年轻学子披露其成长历程的文字,一路上,总能与青春作伴。  一只学飞的小鸟,起点却不低。自幼,赵辕尊就喜欢动笔。书中篇目,大部分是他自己出题作文,小部分是学校命题作文。看得出来,其感受,首先来自生活。游览多,接触面广,使他的思路,远较一般学生为宽。十岁以前,他已到过不少名山大川,《岳麓山》《洞庭湖》《赤壁记》《敦煌莫高窟》《武汉游》《云贵之旅》
期刊
几年前,我曾与同仁做过《让作者主动上门》的分享,内容是如何让所策划图书“劝说”读者成为自己的作者。我们大多有这样的感觉,设计出一个让他人挑不出毛病的封面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真想设计出来的封面胜在细节、令人拍案,则颇需花费些时日和功力。《如果,我说我爱你》是一本爱情小说,之所以选此进行个案分析,就是想跳出机械工业出版原有的理工、经管、少儿、教育等封面的设计思路,品鉴社科小说类编辑对于封面的认识,在某种
期刊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单单是对抗,两者也可以在对抗中互相学习,互相融合,期刊编辑如能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在编辑工作中优化工作方法,必将使期刊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利用移动设备经营自己的“媒体”。在媒体受众的评论与转发中,消息得以迅速传播。自媒体的个性化注定了其内容的繁杂,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到百姓的柴米油盐、日常琐碎,无不涵
期刊
我国自古倡导“耕读传家”, 将阅读视为修身持家的必要途径,然而今天国人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国民阅读率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受报纸阅读率下降等影响,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
期刊
《西方科幻文论经典译丛》是由安徽文艺出版社承担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岩教授和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舒伟教授共同主编。《西方科幻文论经典译丛》是多角度呈现西方科幻文学理论的重要成果,填补了国内引进西方科幻文论研究的空白,让读者品尝到原汁原味的西方科幻文论经典著作,具有经典性与权威性、代表性与开放性、回顾性与前瞻性等学术创新特色。  《西
期刊
[摘要]古代典籍作为我国图书事业的重镇,它的出版发行对于传播我国古代文化、弘扬国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然现今古籍图书的出版与发行存在较多问题,其出版发行应立足市场,以出精品为目标,加强古籍图书市场规范化,强化古籍出版的市场化策略。  [关键词]古籍;出版;发行;市场价值  [作者简介] 乔辉,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1YJC740098),陕西
期刊
2012年以来,“正能量”一词频现于媒体、网络,也是当下热议的话题。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著的《正能量》可谓来得正是时候,鼓舞了众多读者,使人产生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理查德·怀斯曼被誉为“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书中指出,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情感,阐释了“表现”原理与正能量之间的“亲密关系”,揭示了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可以影响人
期刊
朱自强教授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引用了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的话:“幻想力的枯竭,使社会以及个人的生活失去根基。”确实,人如果失去了幻想能力,就等于折断了思维的翅膀,就如同扼杀了创造力的萌芽,人的本性就会异化,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就会流失。这将是人所面临的最大不幸,人类的未来也将失去希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应该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绿色中国丛书”对幻想能力做了“硬性”的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