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本文就国内13所大学进行大学生在校体育健身认知和健身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中1600名大学生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当前制约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与行为的主要因素以及对策,以促进大学生提高体育健身认知,积极参与体育健身。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健身意识 认知行为 现状调查
随着我国体育健身事业的不断发展,全民健身成为了国家的新举措,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参与身体锻炼,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在纲要中特别指出的是青少年人群,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青少年人群中的主要群体。因此,了解和分析我国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现状,有利于推动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我国未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调研方式
为了更好的研究大学生在校体育健身认知度以及实际参与体育健身行为的基本情况,根据分析数据需求制作设计了《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与行为现状的调查问卷》,针对国内知名13所不同院校的1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1600份,其中被调查的男生为812名,被调查的女生为788名,本次调查还进行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问询,确保了该次调查问卷的数据权威性。
二、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13所不同院校的812名男生和788名女生的数据结果分析,有47.33%的男生和38.35的女生身体健康程度良好,21.69%的男生和25.73%的女生身体健康状况较好,15.71的男生和18.03的女生健康程度一般,9.61%的男生和10.52%的女生身体差,5.66%的男生和7.37%的女生健康状况较差。而在体育健身认知上,72.13%的男生和63.46%的女生认为体育健身重要,24.76%的男生和31.52%的女生认为一般,3.11%的男生和5.02%的女生不重视体育健身,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知,总体水平上看男生的健康程度要明显优于女生,但在体育健身认知上有30%以上的大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调查分析后的现状令人担忧。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校体育健身方面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体育课,通过体育课大学生可以学习到健身方法以及运动的技术和要领,但是除体育课外,大学生体育健身的知识来源非常受限(见表1),院校公布栏内也很少有宣传体育方面知识的文章,因此在对于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教育方面,院校的宣传工作远远不足。
在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形式上也是喜厌不一,从数据中得知,院校组织的早操只有30%的男生是喜欢的,而女生却有88.24%的喜欢早操运动,对于体育课及课外体育训练男女生不相上下,喜欢程度都在80%以上,但是在体育比赛或者运动会中,男生的喜欢程度达到了92.22%,而女生仅为18.96%,从以上数据上看,选择合理的体育健身形式是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育健身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在运动时间上也有较为明显区别,60分钟以上的运动男生占40%、女生占32%,这一数据足以证明有60%的男生和68%的女生是处于长期或不规律性的短时间运动,这样的调查数据令人堪忧。
三、结论与对策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我国大学生院校体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问题,因此院校在教育模式上应该有突破性的改革,不仅仅把人才看作是成绩上的优秀,还应该注重综合性能力。如何从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进行引导,促使大学生养成积极的体育健身习惯,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就以上调查的数据分析做以下应对策略。
(一)积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1.提高学生的体育健身认知水平;2.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3.注重学生体育健身方面的个性培养。
(二)引导大学生的体育健身行为。1.保障体育课的时数以及时间,改变传统课外活动的固有模式;2.更新教育观念,注意教育行为;3.精选教学内容;4.运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5.注重随时评价,以评价促行为。
(三)大学生院校应该在体育的活动氛围、师资力量的建设、宣传工作、体育基础设施上尽可能完善,促进大学生体育健身运动的开展。
四、结束语
重视和研究分析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和健身行为有利于全民健身纲要的推广,也直接对未来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我国在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时,应该重视人才的综合性素质,在教育的同时应该把体育健身工作落实到教学中,普及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知识,使更多的大学生不仅具备高知识更有好身体。
参考文献:
[1] 章阳,季景盛.简析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终身体育[J].哈尔滨体育学报.2001(1):18-19.
[2] 兰自力.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22-23.
摘 要 本文就国内13所大学进行大学生在校体育健身认知和健身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中1600名大学生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当前制约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与行为的主要因素以及对策,以促进大学生提高体育健身认知,积极参与体育健身。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健身意识 认知行为 现状调查
随着我国体育健身事业的不断发展,全民健身成为了国家的新举措,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参与身体锻炼,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在纲要中特别指出的是青少年人群,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青少年人群中的主要群体。因此,了解和分析我国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现状,有利于推动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我国未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调研方式
为了更好的研究大学生在校体育健身认知度以及实际参与体育健身行为的基本情况,根据分析数据需求制作设计了《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与行为现状的调查问卷》,针对国内知名13所不同院校的1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1600份,其中被调查的男生为812名,被调查的女生为788名,本次调查还进行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问询,确保了该次调查问卷的数据权威性。
二、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13所不同院校的812名男生和788名女生的数据结果分析,有47.33%的男生和38.35的女生身体健康程度良好,21.69%的男生和25.73%的女生身体健康状况较好,15.71的男生和18.03的女生健康程度一般,9.61%的男生和10.52%的女生身体差,5.66%的男生和7.37%的女生健康状况较差。而在体育健身认知上,72.13%的男生和63.46%的女生认为体育健身重要,24.76%的男生和31.52%的女生认为一般,3.11%的男生和5.02%的女生不重视体育健身,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知,总体水平上看男生的健康程度要明显优于女生,但在体育健身认知上有30%以上的大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调查分析后的现状令人担忧。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校体育健身方面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体育课,通过体育课大学生可以学习到健身方法以及运动的技术和要领,但是除体育课外,大学生体育健身的知识来源非常受限(见表1),院校公布栏内也很少有宣传体育方面知识的文章,因此在对于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教育方面,院校的宣传工作远远不足。
在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形式上也是喜厌不一,从数据中得知,院校组织的早操只有30%的男生是喜欢的,而女生却有88.24%的喜欢早操运动,对于体育课及课外体育训练男女生不相上下,喜欢程度都在80%以上,但是在体育比赛或者运动会中,男生的喜欢程度达到了92.22%,而女生仅为18.96%,从以上数据上看,选择合理的体育健身形式是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育健身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在运动时间上也有较为明显区别,60分钟以上的运动男生占40%、女生占32%,这一数据足以证明有60%的男生和68%的女生是处于长期或不规律性的短时间运动,这样的调查数据令人堪忧。
三、结论与对策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我国大学生院校体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问题,因此院校在教育模式上应该有突破性的改革,不仅仅把人才看作是成绩上的优秀,还应该注重综合性能力。如何从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进行引导,促使大学生养成积极的体育健身习惯,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就以上调查的数据分析做以下应对策略。
(一)积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1.提高学生的体育健身认知水平;2.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3.注重学生体育健身方面的个性培养。
(二)引导大学生的体育健身行为。1.保障体育课的时数以及时间,改变传统课外活动的固有模式;2.更新教育观念,注意教育行为;3.精选教学内容;4.运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5.注重随时评价,以评价促行为。
(三)大学生院校应该在体育的活动氛围、师资力量的建设、宣传工作、体育基础设施上尽可能完善,促进大学生体育健身运动的开展。
四、结束语
重视和研究分析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和健身行为有利于全民健身纲要的推广,也直接对未来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我国在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时,应该重视人才的综合性素质,在教育的同时应该把体育健身工作落实到教学中,普及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知识,使更多的大学生不仅具备高知识更有好身体。
参考文献:
[1] 章阳,季景盛.简析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终身体育[J].哈尔滨体育学报.2001(1):18-19.
[2] 兰自力.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