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与专业的融合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en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中,如何体现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目的?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剖析了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如何和专业相融合,如何结合专业讲基础,使计算机基础课和专业紧密结合,从而达到为专业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学融合
  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公共课在高职各专业中开设,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知识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并为各专业服务。因此,把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融合,是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
  1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1.1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课之一,各院校都非常重视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最近几年基本上都采用项目、任务、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每所学校各专业基本上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统一的教材,采用同样的项目、任务和案例进行教学,多数是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上课,不懂其他专业知识。
  1.2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中发现的问题
  近几年,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各院校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全校各专业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统一的教材、同样的项目、案例和任务进行教学,存在不少弊端。具体表现在:(1)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不同,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各专业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上课,不利于专业的学习,达不到基础为专业服务的目的;(2)各专业都使用统一的教材,采用相同的项目、任务、案例进行教学,不能和专业结合,使计算机基础学习和专业脱钩,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3)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没有相关专业背景,课堂上不能和专业结合讲基础,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和专业脱钩。
  2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融合
  2.1 分专业制订课程标准,使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要改革一校一课程标准的做法,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分专业制定计算机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有计算机老师和专业老师共同参与,并且要适时的修订课程标准,使计算机基础课既能达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知识素养又能为专业服务的目的。
  2.2 分专业选择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和专业相融合
  在基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标准的要求及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教师要认真选择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或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把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专业学习紧密联系,学而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在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从该专业的专业课内容中选择各种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告等作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任务、教学案例;在对数控制技术专业进行教学中选择该专业专业课中工艺卡片、产品说明书等作为教学任务或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而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从艺术的角度分析选择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总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和专业学习紧密联系,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开展教学。
  2.3丰富教学资源库中的内容,使教学资源库和各专业相融合
  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共享教学资源,各学校都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库,但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单一,大多都是传统的题库组合,没有考虑专业所需。因此,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应该深入各专业收集教学资源,同时吸收各专业教师加入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要涉及各个专业,并且要不断充实,按专业所需进行分类,以便于教学,从而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的基础地位和为专业服务的目的。
  2.4 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相融合
  现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多数是计算机专业背景的老师,他们有较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对其他专业知识了解很少,因此在教学中,很难做到和专业的融合。但如果选择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上计算机基础课,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又不系统,又很难把计算机基础课讲深讲透。因此,在教学中,仍然选择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老师进行教学,但对教师要进行培训学习,使教师深入到专业教研室,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专业所学习课程,和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能够灵活的和专业知识教学相融合,从而达到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目的。
  2.5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评价内容和专业相融合
  改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评价内容各专业统一的形式,分专业大类或专业出题,评价内容灵活的和专业知识相融合,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基础课的欲望。如:考核评价时按专业大类分类考核或一专业一试卷进行考核,难易程度根据各专业的教学标准而定,试卷的内容紧扣专业。
  总之,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从各专业教学目标出发,分专业制订课程标准,分专业选择教学内容,分专业进行考核评价,要求计算机基础课教师了解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结合专业讲基础,使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和专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计算机基础课学习的欲望,达到了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满. 浅谈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7).
  [2]庄鑫.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改革浅析[J].佳木斯教学学院学报,2012(4).
  [3]聂哲. 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建设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 点燃 创新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新课标呼唤人文的精神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
【摘 要】 CAI教学模式主要有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虚拟现实教学等,具有形象直观、角色交互、可重复性等多重优势。教师运用CAI教学,应把握教学目标、优化和控制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和学习兴趣、注重教学反馈等,在CAI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CAI教学模式 教师主导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CAI)系统是以计算机及课程教学
【摘 要】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表达、理解的抽象内容,信息技术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如何正确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
【摘 要】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将“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等综合能力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然而,现阶段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与大纲要求却相距甚远。而PPT课堂演示活动,作为学生参与课堂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对于巩固学生语言基本功、提高逻辑思辨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PPT课堂演示 英语专业 综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