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写作跟踪居住的城市大小无关

来源 :当代工人·精品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yong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历新年后的第一天,电影《流浪地球》选择这天全国公映。作为该部电影的原著作者——“中國科幻小说第一人”刘慈欣为影片宣传频频现身。“这将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很好开端”“它毫不逊色你所熟悉的所有好莱坞大片儿”。
  从“科幻梦”到斩获“科幻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60年代生人的刘慈欣走了近30年。从虚无缥缈的浩瀚宇宙,到细腻柔美的真挚情感的叙述,他浪漫、敏感而耿直。“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只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就会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人生而孤独,就如同在流浪,漂泊一生,为何不选择乐观面对?”
  灵感来源:从刘慈欣的私人片单说起
  《第二个地球》《π》《末日哲学家》《世界末日大会》《抑郁症》……刘慈欣一口气说出了五六部近期看过的科幻电影,尽管在许多场合,他一直谦卑地称自己是个不太懂电影的人,但许多晦涩的片名无疑证明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科幻电影迷”。刘慈欣承认《2001太空漫游》是在一段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影片,“这是一部人尽皆知的经典电影,它预言着人类社会未来的一种命运。”
  刘慈欣理解的科幻小说创作和科幻题材电影,在某方面是一致的,即“都需要讲好一个故事。”因此在4年前,当获得《流浪地球》版权的中影集团将剧本交给青年导演郭帆时,刘慈欣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而在随后的4年创作和拍摄过程中,刘慈欣作为该片监制,几乎没有任何二度创作上的干涉。“这是一部全新的作品,作为小说作者,我能给电影创作者的就是充分的自主权。”
  最初的《流浪地球》并不是一部短篇小说,原计划是希望分别写成6个,“都是描写太阳灾难的故事,但逃离太阳系的方法有很多。”刘慈欣眼睛瞟了一下笔者手中的原著解释道,6部小说设想最终独立出版了两本,剩下的内容则被融入到这部2万字的著作中。
  忆起那段创作往事,刘慈欣似乎一下子回到20年前,“其中有一段故事的标题,我都想好了,就叫《在冥王星上我们坐下来哭泣》,源于拜伦的一首诗——《在巴比伦的河边我们坐下来哭泣》。”而因为市场的原因,最终这部小说没有成型,执拗的刘慈欣,将这一部分小说的构思放在了其后的成名作《三体》内,某种层面上也算是了了他的一个心愿。
  如此创作:从刘慈欣的启蒙读物说起
  真正接触科幻,对于刘慈欣而言并不算早,出生在文革时期的他,刚开始对科幻没有任何概念,命运的转变都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初中时期的刘慈欣,偶然一次机会在父亲的箱子里发现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正是这本繁体竖版的旧书,打开了他的“科幻世界”。
  高中毕业后,考上大学但还没有拿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个暑假,刘慈欣写下了他的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科幻文学作品。1989年,刘慈欣第一篇作品《超新星纪元》诞生,随即他的数篇作品问世,其中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9篇短篇小说。
  和其他的文学创作者不同,刘慈欣写作不是完全“一气呵成”的风格,现在许多已出版的作品,出版时间都大大晚于其撰写时间。比如,《带上她的眼睛》晚了18年,《地火》晚了12年,许多想法与灵感源于他上学那段期间,“然后出版前在原稿上再加一些修改,但基本不会大动。”在他心中,写科幻小说永远只是一个爱好,而不是一个职业。“科幻小说家,是个不能养活自己的职业。”刘慈欣一边笑着,一边习惯性地扶了下眼镜。
  正因为自由的创作状态,给了刘慈欣更大的空间与想象,“如何更符合逻辑地讲完故事”是他对自己写作的唯一要求,而这与时间无关。无论是《球状闪电》,还是之后的《三体》,大家从小说里解读出的许多内容,在撰写时其实“压根儿就没往那想过”。他更直白地回应,“我也从不会把自己放到故事中,只会有一些场景上的借鉴。”
  笑对人生:小城市也可以仰望星空
  生于北京,3岁随家人离开,陕西阳泉长大。刘慈欣曾说,如果他没有去写作,有可能会子承父业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如果他没有去写作,有可能仅是一名普通的电力工程师……但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如果”。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成为该项目自1953年设立以来首位亚洲获奖者,同名书籍英文版的出版让他声名鹊起。
  2019年的春节,刘慈欣有两部文学作品杀进中国角逐最为激烈的“春节档”,一部是《流浪地球》,一部是由其《乡村教师》改编的《疯狂外星人》。两部虽同属科幻题材,但却风格迥异,《疯狂外星人》荒诞幽默,《流浪地球》更注重展现民族大义与人文情怀,“中国人对家园、故土情感的描述,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科幻题材的影片,永远逃脱不开末日情境,人们对生死与未来的诠释思考从未停止。在刘慈欣看来,到达光明未来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如同徐志摩在诗中所说,他相信有天堂,但从天堂到现实之间,是隔着一片血海,走过去便是光明。”所以,“我是乐观主义者,我相信只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就会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从影视到游戏,从作家、监制到编剧,如今刘慈欣个人标签越来越多,商业活动亦日渐增多。他自己承认,每年几乎有1/3的时间会奔波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偶尔还会出个国……许多人劝他搬到北京定居,但时至今日他仍住在老家,“写作跟城市的大小无关,只要静下心来,就可以写出好作品。”刘慈欣透露,自己的最新作品正在酝酿中,已经捋出了几条故事线,但至于如何选,现在还没有确定。
  刘慈欣在一次活动上说的话,正如他的人生一样,随遇、随心、随性。
其他文献
鞍钢股份公司无缝钢管厂是新中国第一座无缝钢管厂,被誉为鞍钢“三大工程”之一,连牌匾都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字的。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国内有生产无缝钢管能力的企业只有3家,鞍钢是北方地区唯一一家。直至今日,鞍钢生产的无缝钢管品质仍是国内翘楚。无缝钢管应用广泛,在很多涉密领域中都是核心部件。  王卓是鞍钢股份公司无缝钢管厂177分厂连轧机组班长,18岁进厂,他和大多数鞍钢的青工一样,把最好的青春都燃烧在了
期刊
我国首台出口斯里兰卡的自主品牌盾构机验收合格,即将投入使用。这台直径仅有3.7米,还不到常规盾构机一半大的小家伙,却有着世界领先的实力:特制的抗冲击刀具不仅满足硬岩地层的掘进和转弯,更能起到耐磨保護作用;多驱大扭矩液压马达给其提供更强动力;4组8根主动铰接油缸让小巧身材更加灵活……这些新技术,都为盾构机烙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
期刊
裝配着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船载终端系统的蓉达长沙号货船顺利到达文莱,实现了中国海洋导航系统迈出国门的第一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日益完善,北斗系统将在全球得到更广泛应用。
期刊
博士在一线  2008年,32岁的于斌来到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热轧部工作。作为公司引进的第一个博士,他上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如何才能把所学融入生产一线。  于斌所在的1580线定位于生产极薄、高强、高品质冷轧用钢,虽然刚投入运行,却是鞍钢热轧线中生产品种规格最多、平均厚度最薄的产线。其产品规格多达5400个,平均厚度仅为3.35毫米,都是厂里的明星产品,外销国内外100多家下游客户。尽管成绩
期刊
刘博是锦州电务段一名80后信号工。从事车载数据工作17年的时间里,他立足岗位精雕细琢,让每一个车载数据都准确无误,保证了列车运行的绝对安全,逐步成长为全路首席技师、辽宁省高功勋技能人才。他还荣获了“铁路工匠”“辽宁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情系车载,信念如磐  刘博2002年毕业于沈阳铁路机械学校,激情满满地加入了铁路大军。他在平凡的工作中,理解了“责任”两个字的分量,立志要成为车载专业的行家里手。
期刊
改变了人类出行方式的亨利·福特曾说过,“在汽车出现前,如果你问人们需要什么,他们的答案是一匹更快的马,而非汽车。”换句话说,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需要生产者不断地用新产品去暗示消费者——“买吧,这是你需要的,它就是趋势,是21世纪的T型车。”  这个现象,如今出现在了手机行业。  与其说今年的世界通信大会属于5G,不如说它属于折叠屏。自从2月22日,三星在旧金山发布折叠手机Galaxy
期刊
工作32年,鹿新弟完成技术创新509项,创造经济效益10842万元,其中100个项目荣获国家、省、市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辽宁省功勋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少年感  这是个52岁的老男孩。  第一次见到鹿新弟,快两年前的事了。作为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之一,他和大伙儿一起在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参观学
期刊
石化印象
期刊
提起张泉灵你会想到什么?曾经的cctv金牌主播,还是成功的创业人?其实,在张泉灵的身上没有界限,尤其在《奇葩说》中,张泉灵多方位的展现了自己,而她在收尾时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第一次了解张泉灵,是从央视的离职,看她的离职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听说创业最好的年纪是25岁,我今年42了,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3了。”  这时,我对她有了第一层认识,这是一个充满对未知的好奇和
期刊
员工在工作间隙偶尔逛逛购物网站,刷刷微博,微信上闲聊几句,或处理一些个人事务,这些现象在职场上可谓司空见惯。然而,看似无伤大雅的行为,却很有可能被企业的监控系统“捕捉”,并作为处罚职工的依据。  员工吐槽:无异于洗澡被偷看  据媒体报道,杨某在大连某品牌连锁咖啡公司从事运营总监工作,某日,他在公司利用午休时间更新了简历并顺手投了一份。没想到的是,这一动作马上被公司察觉,半小时后杨某就被开除。原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