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种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370724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源于兴趣情感的推动力。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使思想品德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之始,引人入胜
  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启发式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求新知识,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或广告等学生熟知的内容巧设引言,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例如,讲授初二《思想品德》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的内容时,可让学生先看教师准备的有关向父母献爱心的课件,从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荣辱观。又如在初三复习构建和谐社会时,可利用广告片《心在一起》(由中央台的著名主持人撒贝宁、鞠萍等人演出,画面反映的是不让孩子被过往的车所溅起的水弄脏衣服而抱起一位小姑娘)来设计引课,教师问:“能想到老师今天要讲的内容是有关哪方面的?”学生很感兴趣地将广告歌从头到尾唱出来并异口同声地说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师跟着提出:“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社会?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这样便引出了课题,并引导学生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找出了问题同时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要寓教于乐,增强教学趣味,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思想品德课所教授的基本原理,如果不采取积极有趣的娱乐方式教学,就会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成为简单被动的空洞教条说教,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反之,如果寓教于乐,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并且愿意主动地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趣味性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
  例如,在讲“我知我家,我爱我家”这一框题时,课前经过调查工作,知道学生其实很爱自己的父母,只是现在和父母在学习与娱乐、穿着与打扮等许多问题上缺乏有效的沟通,矛盾很多,导致孩子嫌父母唠叨而父母则认为孩子越大越不听话,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紧张。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将学生所关心的这些问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这样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在解决自身实际问题上有所借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评价激励,激活思维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在评价时应多用鼓励、激励学生的语言,少用批评学生的责怪语气,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好”、“你真棒”是不少教师很喜欢用的激励性评价语,而我认为切忌这样简单、重复、机械的评价。因为现在的学生对教师表扬时的语态、动作、表情、语言的丰富性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用心去爱学生、表扬学生,比如学生真好真棒,好在哪里棒在哪里要言简意赅地点到位,才能达到表扬的效果。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也要注意指出学生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用“好”、“不错”、“很好”之类的简单评价。
  四、善用时政,培养兴趣
  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教育,引导他们了解当前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科技现象,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都有重要意义。时政教育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利用课堂进行新闻报道,或在课外举行新闻讲座,或组织时政兴趣小组等,对一些重大时事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通过讲解,使学生豁然开朗,特别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初三《思想品德》第三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联系2008年3月l4日在西藏发生暴力事件。先让学生看叛乱分子在拉萨进行的打、砸、抢、烧等暴力行为的录像,分析达赖集团在境外与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活动情况,联系解放以来西藏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而使学生看清达赖的反动本质,增强历史责任感。
  五、借用科学,增强兴趣
  教学过程适当联系历史、地理知识,既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学生便于理解,又可增加乐趣,拓展知识面,教学目的也很容易实现。例如:在讲授初二思想品德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内容时,联系清朝大学士张英与“六尺巷”的故事。通过课前安排学生查阅有关张英的资料,供教学时丰富感性材料;课上让学生仔细阅读故事,加以体会;分析本例“化干戈为玉帛”的原因,并让学生讨论张英对待此事的办法有哪几种可能?它们各对邻里关系产生什么后果?哪种后果是最好的?进而引导学生感悟宽容的巨大力量。这个故事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美谈,是以宽容化干戈为玉帛的经典。设计此活动一是为了导人吸引学生的兴趣,且内容贴切;二是让学生体验宽容的力量;三是暗示学生升华自己的境界,接受宽容的道理,践行宽容交往的美德,人与人的肉体差异微不足道,正是精神境界让人千差万别,境界低的人,只顾一己私利,只顾满足眼前的本能欲望;而境界高的人,能跳出一己,看到他人的利益,理解他人的感受,因而淡化私利。有了宽容的美德,会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私欲的困扰,张英被称赞,邻居变态度,宽容有力量,原因也就在于这里。在教学中让学生联想到当今社会的腐败现象,教师要给予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重在摆脱学生内化教材观点;教师要从此例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既要说明“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的道理,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从页也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推陈出新,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根本方法,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但在做实验时常常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一、上课不积极  每当上实验课时,总有一部分学生觉得上实验课不好玩,经常迟到,有时迟到时间可达数十分钟,如果老师不等这部分学生就开始讲解实验原理、器材以及使用规则,那
期刊
作为一门语言教学的学科,让学生多张张嘴无疑是最根本的要求,然而,从他嘴里冒出的并非你预期的结果,那又怎么办?从跨进教室前的那一刻,我就开始盘算,今天孩子们又会给我一个什么样的“surprise”呢?我这个班的孩子最拿手的就是乱接嘴(用我们遵义话来说就是干扯),他们会对你的话题加以发挥,有时你简直意想不到。面对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站在讲台上的我开始了我的教学活动。当我正在饶有兴趣地给学生分析一个知识点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评价的学习全过程,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   一、激发兴趣,引伸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所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学习材料呈现时
期刊
传统数学教学中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过程渐进的程序性,教学方式常常以演绎的推进为主。这种模式有效率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但学生对知识及原理生成、感悟的过程体验太少,很难有体现学生主动和创造的环节。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的重要地位,强调了知识的生成过程比结论更重要。那么如何把学生带入如临胜境的过程教学中呢?  一、生活入题,让学生“身临数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阐述了语文教学适应课改的策略,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个创设”,旨在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废”的现状,探索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 转变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已体会到教授单词、语法等语言要素固然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却不是唯一任务,因为语言是个工具,它被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它包含百科知识、社会文化、哲理和智慧,因此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侧重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使英语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提出问题、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建立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下面谈谈本人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注重“三意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期刊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对“五还给、两提高”的很好体现。只有通过“和谐的思维对话”,一堂英语课才能拥有几乎真实的语境,才能开放和高效。  那么如何才能构建真正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更是如此。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趣味盎然、真正和谐高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水平,并且想方设法培养、提高、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一、加强情感教育,创造
期刊
摘要: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既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力的智育任务,也肩负着塑造灵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任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讲文明、讲礼貌教育,要教育学生关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精神。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德育教育 道德情操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期刊
随着现代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人们对体育的人文内涵开始有了初步的研究和认识。那么学校体育中的人文教育有哪些基本内容?如何去开展?笔者在此作一尝试性探讨。  一、人文教育的基本内容  笔者认为,在现代学校体育运动中,适宜提倡的人文教育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精神。爱祖国、爱人民是任何一个优秀民族永恒的道德主题。作为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体质,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