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师生关系;思维方法;生活认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0)03(B)—0020—01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让小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收到实效。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管理者、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转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积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并把满腔的爱播撒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如在校外碰见他们,我总会微笑着向他们说声“你好”,而在课堂上,我则自始至终地关注他们,并使用语重心长的话语教导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习做人的道理。通常我会利用课前一两分钟说说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使他们能明辨是非,并适时地给他们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且想方设法让他们带着良好的情绪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良好的情绪作为一种学习动力,能够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教师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则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此,在课堂上我经常运用一些亲切、催人奋进的话语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并通过各种新颖别致的互动活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则尽最大可能地做到师生间情感的融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数学课。这些举措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二、摸清学生知识基础,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这对于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知识基础的认识,教师不能仅局限于其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一些生活体验。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圆形、长方形的东西接触比较多,在教学中,我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教学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思维方法。数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在对已有数学知识本质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这些思维方法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当学生掌握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维方法后,那么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他们也会主动地用这种方法去思考和推理。教师应不断教给学生新的数学思维方法,并与学生充分互动,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三、利用学生生活认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因此,教师就不能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例题讲解,而是要让学生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使教学内容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如在学习“图形与测量”时,我先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说一说对长度、面积和体积概念的认识。然后,我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些生活认知进行课堂授课,让学生懂得了长度、周长及面积的概念。同时,我还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相互交流、讨论。最后,我则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学到的知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有意识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0)03(B)—0020—01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让小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收到实效。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管理者、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转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积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并把满腔的爱播撒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如在校外碰见他们,我总会微笑着向他们说声“你好”,而在课堂上,我则自始至终地关注他们,并使用语重心长的话语教导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习做人的道理。通常我会利用课前一两分钟说说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使他们能明辨是非,并适时地给他们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且想方设法让他们带着良好的情绪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良好的情绪作为一种学习动力,能够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教师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则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此,在课堂上我经常运用一些亲切、催人奋进的话语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并通过各种新颖别致的互动活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则尽最大可能地做到师生间情感的融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数学课。这些举措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二、摸清学生知识基础,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这对于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知识基础的认识,教师不能仅局限于其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一些生活体验。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圆形、长方形的东西接触比较多,在教学中,我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教学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思维方法。数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在对已有数学知识本质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这些思维方法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当学生掌握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维方法后,那么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他们也会主动地用这种方法去思考和推理。教师应不断教给学生新的数学思维方法,并与学生充分互动,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三、利用学生生活认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因此,教师就不能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例题讲解,而是要让学生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使教学内容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如在学习“图形与测量”时,我先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说一说对长度、面积和体积概念的认识。然后,我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些生活认知进行课堂授课,让学生懂得了长度、周长及面积的概念。同时,我还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相互交流、讨论。最后,我则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学到的知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有意识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