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主持人,你的脚为何踩得那么自然? 等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主持人,你的脚为何踩得那么自然?
   文/骆驼刺
  
  新疆电视台有一位著名的电视栏目主持人,她在宣传新疆风光的时候,她实际上也在宣传新疆人。但让人遗憾的是,她还没有学会如何宣传新疆人,尤其是还没有学会如何展示自己的风采。
   多年前,我看了她主持的一期节目,让我为新疆主持人的素质感到丢脸。
   她在新疆哈密的白石头风景区,站在那块著名的白石头旁,面对电视镜头,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关于白石头来历的、动人的爱情故事。
   我看着电视,被白石头的故事感动得眼泪快落下来了,这时只见主持人把自己的脚非常自然大方地踏在洁白的石头上,我顿时感到自己的感情被亵渎和戏弄,眼泪在眼眶里转来转去落不下来。
   憋了半天,我一声无奈地长叹:“没文化啊!”
   她的脚不仅践踏了圣洁的白石头和美丽的传说,同时还践踏了她自以为优雅的形象。
  我关掉了电视,从此不看她所有的节目。
   求求新疆的电视主持人,请你们注重一下个人的素质修养好不好。你代表的不是你个人的形象,你代表着新疆人的形象,特别是还包括我的形象。
  
  新疆人的酒量大值得自豪吗?
  文/大漠雄风
  
  天凉了,风冷了,乌鲁木齐的冬天眼看着就要到了。伴随着渐渐凉下来的天气,商店里的白酒火了,大街小巷的醉汉增加了。
  中国人好酒,自古如此。高兴了喝酒,烦恼了喝酒,喜庆了喝酒,悲伤了喝酒,老人喝,男人喝,女人喝,小孩也喝。说实在话,我想了很久没想出来中国人什么时候不喝酒。倒是想起了一些不喝酒的人,唉,在我们这个“斗酒诗百篇”,“美酒敬英雄”,爱酒、赞美酒的国度里,这些人真是太难能可贵了,我真的很羡慕这些不喝酒的人,因为我喝酒。
  中国人不仅好酒,还热衷于造酒,看看今天的中国,那个县没有酒厂,远的就不说了,就说我们新疆吧,从南疆到北疆,有几个没有酒厂的县,我不反对喝酒,也不反对造酒,但我感到疑惑、迷惘的是,我们的血液真的需要如此多的酒精去燃烧吗?英国的培根说过:“所有人类的罪恶都没有比纵酒更能破坏人类的种族与消耗人类的财富。”我们如此大量的造酒是为了什么呢?
  “喝一杯是人在喝酒,喝两杯是酒在喝酒,喝三杯是酒在喝人。”喝酒的人都知道“酒虽然是百药之长,如不适可而止则百病丛生。”但为什么却有那样多的人嗜酒如命,酗酒不要命,难道真像希腊人阿拿卡尔西斯说的“在家喝的第一杯酒是为健康,第二杯是为快乐,第三杯是为放纵,第四杯是为疯狂。”我们造这么多的酒,喝这么多的酒就是为了使人放纵和自我放纵,就是为了让人疯狂,自己疯狂?
  “溺死于酒杯中者,多于溺死于海中。”“酒神之杀人多于战神。”在我们的周围被酒精夺去生命的人还少吗?乌鲁木齐哪年冬天没有个把人因纵酒过度,醉卧冰天雪地成了永远的酒鬼。“饮酒过度,则不知秘密,不守信用。”我们建如此多的酒厂,造如此多的酒,狂饮滥喝,难道与今天我们社会的信用缺失,诚信危机没有关系吗?
  “饮酒是慢性自杀,酒只能暂时中断痛苦,它所带来的快乐是消极的。”泱泱中华古国,该是控制造酒,限制喝酒的时候了。希望今年的冬天没有醉卧冰天雪地冻死的“酒鬼”。
  
  “抗压宣言”是在索要精神幸福
  文/刘克梅
  
   9月19日《东方早报》报道,2006年9月15日下午,上海淮海路街头千余白领书写抗压宣言。当日,上千个忙碌的白领在上海街头写下抗压宣言,希望为自己的生活减压。近日,由几名白领组织的名为“白领抗压”的活动在上海举行,众多白领希望能借此缓解一下压力。
   都认为白领非常风光,却不知道他们的内心辛酸:为了适应工作需要,不得不加入“隐婚族”,牺牲感情和家庭;为了得到丰厚年终奖,身体不舒服也不敢轻易请假。更有甚者,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情物化成为流行价值观,“性情极端分子”常不知羞耻地轰炸传统道德和温暖人情,人际关系关系越来越庸俗、恶俗。现实生活不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饥渴”和“精神休闲”,白领们不得不借助于“抗压宣言”,呼唤无忧无虑轻松自在的“幸福心态”消解沉重压力,呼唤冰清玉洁的人际关系。
  精神幸福已成为媒体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如深圳市已经将市民幸福指数纳入了官员政绩,国家统计局也将幸福指数纳入了地方政绩考核,很多管理者都认识到了应该在“管理GDP”中加上精神幸福指数,可一到关键时刻,他们还是更看重经济效益和物质效益,更注重制度严酷,对人情味和精神宽容等软件考核视而不见,精神幸福成为纸上谈兵。
  缺乏终极精神关怀的社会可能会制造更多物质效益,但也会产生更多负精神效益,加重人际关系的疲倦化、冷漠化,加重职业逆反心理和工作懈怠。因此,“抗压宣言”也为社会和管理者提出了警惕,与其让员工抗议减压,不如单位自行解压。这让我想到了有些地方实行的“情绪假”,员工情绪不好、烦躁,郁闷的时候,可以不用上班。搭建了宽松减压舱和避难所,回避不良情绪,缓解“情绪危机”,缓解职业倦怠,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不得不压抑和默默承受,利莫大焉!
  社会组织在社会性事物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物质产值和社会产值,为社会创造出可触摸到的“有形国民生产总值”,还要重视人文产值、精神效益、道德效益与和谐元素,创造出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精神、道德产值等“国民生产幸福总值”,为社会提供稳定、健康、和谐的非物质贡献。
  所以,社会不妨将改变管理学中的“热炉法则”,多一些“南风效应”,“北风劲吹,吼声如雷”想将路人的衣服脱掉,人们却裹得更紧了;而实行南风后,“徐徐拂劲,风和日丽,行人顿觉暖流融融,始而解开细扣,继而脱掉大衣”,有了制度,也要宽松;有了威严,也要人情,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良性精神。
  
  用微笑钓鱼
  文/佚名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池塘垂钓。这两人各凭本事,一展身手,隔不了多久的工夫,皆大有收获。忽然间,池塘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不免感到几分羡慕,于是都在附近去买了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没想到,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是毫无成果。
  话说那两位钓鱼高手,两人个性完全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一大堆鱼时,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双方一拍即合,欣表同意。
  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钓鱼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给他一尾。
  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篓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备受尊崇。
  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人们的乐趣。当大家围绕着其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一整天,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人生就如同钓鱼。用微笑钓鱼,好过用鱼竿钓鱼。
  倘若你一个人静静钓鱼却不曾仰望蓝天,那么,你终会发现原来你收获的鱼儿实在太少。也许,一个微笑对蓝天,很多美丽的鱼儿便会涌向你的怀抱。
  
  再让你选一次,你会选择现在的婚姻吗?
   文/ 萧 郎
  
  据《海峡都市报》10月7日报道,日前,由国内某大型婚恋类专业交友网站与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华人婚恋匹配心理研究”的结果出炉。调查中,当面对“如果你再重新生活一次,你认为你将……”这样的问题时,夫妻做出了各自的回答:10.2%的丈夫选择“会与另一个人结婚”,12.3%选择“不结婚”;而10.2%的妻子选择“与另一个人结婚”,14.3%选择“不结婚”。
  仔细阅读这份调查报告后,又独自寻思了良久,笔者仍未能参悟出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它究竟想要展现和传达怎样一种主旨理念?是想要彻底地、完整地剥离出社会婚恋世界的“暗伤”和隐痛,还是想让更多的人看看,在属于成年人的鲜活婚姻生活中,“探头探脑”、“心有所寄”、“心旌摇曳”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和共同的情境状态?
  也许我们没必要太过忧惧于它可能造成的负面导向效应,但问题是,这么一种调查角度和方式,真的是我们认识和解析现行社会婚恋状态的适宜之选吗?谁都明白,情爱观、婚恋观、情爱状态和婚恋状态是一条波动曲线,其曲线流转过程,不仅与个人的情商指数息息相关,亦与生理年龄、客观环境、职业和家庭背景,某时的情绪、心理、心态变化等各种因素相关联。何况,人本身便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复杂感性动物,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时间段的偶发情思,并不必然就是其一贯的情爱、婚恋心态。
  没有一种情爱会永远青葱炽烈,没有一桩婚姻会永远温润如玉,酸甜苦辣的汇集才是它的真况味。为什么婚姻“围城说”流布许久,但它丝毫动摇不了人们对固态婚恋的向往和追求?这就是原因。爱与被爱,梦与责任,困难与克服,这是人之所以为人、家庭之所以为家庭,天然就要面对的。
  “婚恋匹配心理研究”的偏颇之处恰在于,它将人和情极其简单地物格化、断面化了,以流光的方式捕捉流光的情绪,其属性价值注定是片面、浮躁和滑稽的。这样一味钻私觅隙的“社会调查”,多少有哗众取宠、荒诞不经之嫌。
  
   读网时代
  文/葛瑞原
  
  读网,这个词不是笔者造出来的。对这个词不管你认同与否,作为一种现象却是越来越普及。前几年人们上网读一些文章称之为浏览,大概是缘于那个与网络连接的软件叫浏览器的原因吧,有些不屑一顾的感觉,也有人把一些文章存储到软盘或光盘上等称之为电子书,似乎这些电子品是书的衍生物。而现在却不同了,主次关系似乎正在不断修正,既然已经有了读网这个词,是不是还要把电子书改为“书电子”呢?更有人对时下这种读网现象干脆称之为读网时代。
   读网是当代人的专有眼福,它是电子科技发展所带给人类的一份厚礼,并由此而彻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工作与生活常态,乃至日渐动摇着人们固有的阅读方式。大家一定会注意到,现在读书的人在逐渐下降,而读网的人却是不断增多。一台电脑接上一根网线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就再也无法抗拒电脑显示屏的诱惑了,以至纷纷放下了手中阅读的纸质书本。尤其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放弃读书而选择读网已经成为一大诱惑。在没有比纸质书本更方便的阅读物出现之前,读书还是以纸质书本为主,传统的阅读方式自然应该占上风。
  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却往往是这样一幕幕场景:在办公室里工作人员不停地敲打着键盘,少了往日纸耕笔种的冥思苦想;在家庭里不分老少地点击着鼠标,少了往日手捧书籍的孜孜不倦;在图书馆里纸制卡片的检索目录已经被电子系统所替代;纸质书籍也正在被光盘所备份;学校应当说是真正读书学习的地方,而如今也大都建起了电教室、计算机房……不管你习惯不习惯、熟练不熟练、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网络正在迅速地逼近人们的生活,人类将别无选择地进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读书让人成为读者;读网让人成为网民。我们不知道全国目前究竟有多少以书本为阅读对象的读者人数,但我们知道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上网用户总数已超过1亿人,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国的网民数量将成为世界第一。
  随着读网人数的快速增长,全民上网,人人读网,创建网络社会的图景已近在眼前。在无处不“网”的现实生活中,读书还是读网,这将是许多人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无论是读书还是读网,都有一个读什么的问题,更需要大家认真地加以把握。
  
  节日上班 节后算帐
  文/艾 君
  
   无论春节、“五一”、“十一”等国家法定的节假日里,数以万计的劳动者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等原因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但许多单位,尤其是非公有企业的劳动者节日的加班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补偿,干了活讨不到工资还屡见不鲜,至于加班拿双倍或三倍工资,更是天方夜谭。
  为维护劳动者权益,国家为此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总的思想就是“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补发加班费。无论你是城市工人也好,农村劳务者也好,一切劳动者在节假日加班时都享受“三倍”加班工资,这是法律所规定的。
  据了解,十一长假前后,各地工会组织、劳动主管单位都开通了维权热线,那些在节假日加班的劳动者应计算清楚自己的加班费,对不按规定支付工资的企业要及时投诉。以免权益受到侵害。加班工资是有明确的计发规定的,七天长假,头三天加班费是三倍工资,后四天是两倍工资或轮休。按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或未依法足额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如果企业逾期拒不支付,按照涉及人数处以罚款。
   既然法律已对加班费问题有明确规定,那么为何还有许多单位不予理会,我行我素呢?追其造成许多劳动者加班无报酬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用人单位法律意识不强,靠侵犯劳动者的休息权,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来降低成本,争取更大利润;二是许多地方就业形势严峻,劳动者找工作难,不敢“较真”,怕炒鱿鱼;三是政府有关执法部门监管不到位,对一些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了却没有给予有力的制裁;四是许多民营企业根本就没有为职工维权的工会组织,其用人聘任机制不健全,根本不与劳动者签约聘用协议,大事小事老板一个人做主,造成劳动者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社会上,对劳动者与资本拥有者雇主来讲,在资本的强势面前,劳动者只是弱势群体。而资本拥有者雇主与劳动管理部门、工会组织等之间的关系经常存在相互依赖、依存发展关系。许多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往往更多的是要考虑到资本占有者的承受力和意见,所以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提高。
   尽管每逢节假日劳动监管部门会通过媒体向劳动者提示一下,节日加班别忘了加班费,但缺乏治本措施。笔者认为要根本解决劳动者加班费问题,只有靠劳动者自己。劳动者不要有明哲保身的思想,要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意识,要有敢于与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不仅敢而且要会以法律为武器给雇主与行政主管部门以压力,迫使雇主惊醒,更重要的是迫使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加强执法维权的力度,使依法维权的饭碗“硬“起来。
  依法治国,法律法规就是劳动者维权的武器。劳动者依法维护好自己的休息权、公平待遇权、社会保障权和全面发展的权利是我们生活、工作和生存的基本常识和完善发展自己对社会进步应尽的义务。
   要记住,节日上班!节后算账!
其他文献
面积最大的求职信:在浙江永康市古山镇的世雅加油站边,1块面积达120平方米的“求职信”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上面写着——“总裁,我王进波请求面见您,关于徐工特汽的未来,我有话要说”的字样。这块巨幅“求职信”长20米、高6米,“求职信”3个大字和身穿红色唐装的求职者拱手的形象十分抢眼,“求职信”上还列着个人简历、求职要求等。昨天,王进波将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申请“世界最大面积求职信”的纪录。  字
期刊
2006年12月2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应邀来到新疆参加“2006年度新疆第三届学习型新疆·企业发展高峰论坛”,笔者就媒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采访刘东华,刘东华以媒体资深经营者的身份就当前媒体业的现状发表精彩观点。    媒体业落后于经济发展形势    和改革开放大形势、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相比,中国媒体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是滞后的,包括整个文化产业,因为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全世界已引起那
期刊
破坏香格里拉环境的《无极》剧组已受到处罚,可是一些影视剧组破坏国家文物的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广东强视影业公司投资的《大旗英雄传》剧组,5月份在浙江仙都风景区拍摄时,破坏了珍贵的仙都摩崖石刻,现在,由这个公司投资的《楚留香传奇》剧组又将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新疆唐代烽燧——大墩烽燧遗址损坏了。     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唐代烽燧     大墩烽燧又叫吐尔尕列孜土尔烽燧,位于鄯善县西约
期刊
喀喇昆仑高寒缺氧,帕米尔高原险象环生;慕士塔格冰封雪裹,天山巍巍高耸入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能煮熟鸡蛋融化蜡烛,奔流不息的塔里木河潺潺流淌,这就是新疆军区69222部队原部队长胡筱龙工作战斗过的地方。  云幕低垂寄哀思,群峰沿默祭英灵。天山呜咽送英雄,雪山处处留忠魂。5月2日上午,在他身前所在的新疆轮台县班超广场,上千群众自发赶来为他送行。  有人说,胡筱龙像一棵胡杨,站立时千年不倒,倒下时千年不朽
期刊
笔者面前就放着这样一张印制粗糙的宣传单:“不参加高考也可以上大学。”国家重点名校2006年面向全疆各民族应历届初、高中毕业生计划外招生。上面标有北京语言大学在内的15所学校的简介,其中8所学校标明要参加高教自考。这样一张宣传单不禁使人砰然心动!  6月21日,笔者拨通宣传单上留的咨询报名电话,一位自称“杨聪”的男子听说记者的侄女高考成绩不好、又不想重读时,当即推荐起广告上的学校:想报名就要快,因为
期刊
在市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乌鲁木齐首次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把“宜居城市”定为处在工业化阶段城市普遍追求的目标。2月24日,乌鲁木齐市规划局邀请自治区发改委、中科院新疆分院、自治区交通厅、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及乌鲁木齐市建委、市政市容等部门的专家、领导汇聚一堂,对乌鲁木齐市规划局编制完成的《乌鲁木齐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进行评审。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新华和市委常委阿不
期刊
家住五星北路社区纺校家属院的陈先生有一个16岁的女儿,原本性格文静乖巧,可进入青春期后拒绝穿裙子,一头长发也剪得七长八短,喜欢穿宽松的衬衫、肥大的牛仔裤,还要打上领带。陈先生看不惯,父女二人经常发生争执。前不久陈先生给女儿买了一件漂亮的公主裙,可女儿将裙子丢在地上并要拿剪刀剪破,还说这么土穿不出去。据了解,目前首府很多中学女生都以穿裙子扮淑女为耻,以身着潇洒利落的“中性”服饰为荣。  乌市兵团一中
期刊
目前,乌鲁木齐宜居建设有十大“拦路虎”:  大气污染:目前,乌鲁木齐建设宜居城市的道路上仍存在着一些难点,它们犹如一只只“拦路虎”挡在我们的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的面前。  水资源污染:地窝堡乡宣仁墩村自1962年以来,接受城市废、污水排放长达40多年。不仅如此,乌拉泊水源保护地等地的污染也比较严重。  社会服务问题:现在小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漂亮,然而有的小区软件跟不上,停水停电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果
期刊
高考时间由冬季调整到七月,再到六月;从单位推荐又红又专的青年高考到高中毕业需要参加预选,再到人人平等拥有走进考场参与竞争的机会;从考七门功课到考五门,再到3+X……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寓考变化太多太多,惟一没变的就是高考永远都是被关注的话题。发展到现在,寓考已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还牵动着政府和社会的每一根神经。  因此,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正在进入录取阶段,我们特别采访了一些不同时期参加过高考市
期刊
1    从拜城县城出发向东北驱车100务公里,石子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自古就有天堑通道之称的博孜克日格沟口。眼前的山势越来越高,博孜克日格沟谷越来越窄,河水拍击着两岸岩石啪啪作响。从这里翻过白雪皑皑的天山隘道,可以到达北疆伊犁等地。  在河道的对岸崖壁上就是“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  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又叫刘平国治路颂、刘平国治关亭诵、龟兹刻石等,这是西域都护府龟兹左将军刘平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