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的血气分析变化特点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ei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鼠在沙漠干热环境中暑状态下动脉血气变化特点,为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麻醉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沙漠干热环境轻、中、重度中暑组及其相应对照组共6组,每组8只。将大鼠置于模拟沙漠干热环境人工实验舱(温度41 ℃、湿度10%)内分别滞留约70、110、145 min建立沙漠干热环境轻、中、重度中暑模型;各对照组大鼠置于常温环境中至相应时间点。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并检测电解质。

结果

①轻度中暑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达(45.64±8.19)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至0.84±0.08,pH值下降至7.36±0.11,说明该组大鼠存在呼吸性酸碱失衡;中度中暑组细胞外液剩余碱(BEecf)下降至-3.00(1.50)mmol/L、碳酸氢根离子(HCO3-)下降至(19.39±1.89)mmol/L,pH值下降至7.21±0.07,说明该组大鼠出现了代谢性酸碱失衡;重度中暑组各指标逐渐加重,且与轻度和中度中暑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CO2F=6.537、P=0.006,SaO2F=5.174、P=0.015,pH值:F=10.736、P=0.001,BEecf:χ2=16.021、P=0.000,HCO3-F=5.612,P=0.011),说明该组大鼠存在明显的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出现了严重的混合型酸碱失衡。②与各自对照组比较,中度中暑组血红蛋白(Hb)明显升高(g/L:15.31±1.84比13.28±0.94,t=2.791,P=0.014);重度中暑组Hb、红细胞比容(HCT)均明显升高〔Hb(g/L):16.59±2.52比13.42±1.15,t=3.224,P=0.006;HCT:(53.50±6.63)%比(45.50±4.47)%,t=2.828,P=0.013〕,说明从轻度至重度中暑阶段大鼠脱水程度逐渐加重。③轻度中暑组血钠正常(t=0.665,P=0.517),血钾轻度降低(t=-2.526,P=0.024);中度中暑组血钠明显升高(t=2.162,P=0.048),血钾明显降低(t=-5.458,P=0.000);重度中暑组血钠明显降低(U=12.500,P=0.038),以低钾为主,部分大鼠明显高钾(U=19.500,P=0.195)。

结论

沙漠干热环境下中暑大鼠出现了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脱水等改变。提示在治疗时,轻度至中度中暑阶段应以纠正呼吸性酸中毒为主,同时防治代谢性酸中毒,警惕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发展;中度至重度中暑阶段应在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同时,积极防治并纠正逐渐加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SAH患者76例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予以解痉、止血、输液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加服辛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3周.结果 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再出血率与死亡率基本相似(P>0.05).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SAH有显著疗效,可减少SAH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表达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激活表达E-选择素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同源盒转录因子(HOXA9)小干扰RNA(siRNA)短序列转染至对数生长期的HUVE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实时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HOXA9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无意序列nonsilence阴性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