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木版年画艺术特色及传承发展策略探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传统的民间版画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是传统的民间工艺代表之一。其凭借简便的制作方法、精湛的工艺技巧、鲜艳的色彩以及丰富的内容展示,在民间应用广泛,表达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期望。本文浅谈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结合其发展历史及现状,探求传承及发展的策略,意在推广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工作,提高社会认知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杨家埠木版年画  艺术特色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205
   年画在中国有着极为广泛的普及度,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绘画体裁。大多数地区都有着过年贴“门神”的习俗,取其镇宅驱邪祈福之意。每到新的一年,去岁的门神画则需要被替换掉,结合时新的题材,换上新的门神画,让房屋有着新岁的新气象,与新年气氛相呼应,这是我国人民,尤其是农村的百姓喜爱的新年活动之一。民间多以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形式多种多样,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在我国,江苏桃花坞的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以及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都很有名,其中杨家埠木版年画更兼具着独特的特色风格,具有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农民画风浓郁,形象朴素,线条流畅,具有完整的构图,色彩层次感与冲击感强,非常打动人心,在年画艺术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表现了北方地区农民兄弟热情开朗,幽默大气的个性,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勇敢真诚的道德情操,结合浪漫主义,诗情画意等表现手法,让杨家埠木版年画整体的呈现更为立体与饱满。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兴起与创作,是为了满足农民的思想意识需求,通过这一形式表达自身的信仰,尊重地区的风俗,是生活及精神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民间扎根,不仅为节日起到点缀的作用,更是表达出自然的生命力与精神力。结合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开发对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也是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历史的表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历史
   在我国明朝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已经可以看到历史活动的身影,画作坊,画店都留下了浓重的痕迹,前后创立了四家画店,这一时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已经初具规模。到了清朝,杨家埠木版年画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发展出颇具规模的生产模式,畅销大半个中国,名声大噪,分店奇多,在清末则顺应时代要求,进行了革新。
  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一)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构图及纹样工艺之美
   杨家埠木版年画具有浓厚的地域表现色彩,展现了黄河流域农民实实在在的个性,不扭捏,不留白,豪爽又富有激情,具体体现在构图上,厚实的铺满整个年画的画面,呈现出更为饱满的感觉,视觉上有着构图完整与均匀有度的艺术享受,让整体画面充满着艺术张力,让人有一种心灵上的满足与充实之感。较为常见的中心对称样式构图结构,比如最受人们欢迎的灶王神、门神及菩萨等神灵人物,采用中心对称的方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端庄肃穆,尽显威严,协调的比例让画面的饱和感更重,既生动又形象,增强了人们内心的信服感。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纹样也很有讲究,一般采用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粗犷恣意的线条,简单而直接的表达出意境,将紧实感与挺拔感更为律动的展现出来,在规律中寻求平衡之美,又不失稳重感。单线线条一笔之下勾勒出形状,整体画面在饱满之余显得干净而匀称,线条的着力深浅与运笔粗细都有着细节的区分,成就整个形态的轮廓,简单又不显得不够隆重,处处彰显着结构之美,纹样的力度之美让杨家埠木版年画更具有装饰及美化的作用,更好的融入到了人们新年的热烈气氛之中。
   (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之美
   劳动人民对于自然有着天然的热爱,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及生产中不同的原生态色彩,勤劳而富有智慧的劳动人民将这一发现融入和运用到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创作中,尽情展现内心对于色彩的理解与感悟,表达纷涌的情绪,诉说单纯的快乐。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构图一样,色彩的运用依旧简单而质朴,饱满中彰显尊贵。大气而浓烈的正色运用较多,好比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象征着吉祥与圆满,有着极为美好的寓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沉淀多年的气韵。紫色代表着富贵,在神话色彩中,有着祥瑞之气,能为人带来平安与祥和,为人增添运气。青色有着万物复苏,春意始来的寓意,象征着美丽与不尽的希望。这些鲜艳而丰富的颜色,在当时社会只有上层阶级才可以享受到,官宦富商用遍身的绫罗绸缎显示自身的社会地位,而农民阶层和普通百姓只能粗布麻衣,颜色以黑、灰等耐脏的深色为主,不够潮流。杨家埠年画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在年画的色彩中,融合了对于原生态色彩的理解,表达了对于富足生活的向往,承袭传统的色彩展示,饱蘸色泽,祈盼自己的生活更为红火。
   (三)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选材及形式之美
   杨家埠木版年画在选材上非常贴近农民的生活,更为平易近人,古朴却不失雅致。只要是生活与生产中所能触及到的层面,或是传说列传,或是戏曲戏文以及男耕女织,神灵传说,山水景致,花草虫蝶,禽鸟珍木等,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实时性和幽默性,在实用的同时,也表达着农民的心声与心愿,比较有代表性的题材有《十二生肖》《灶王》《空城計》《水浒传》《摇钱树》《五福捧寿》等作品,寄托着农民渴望消灾纳福,迎向富足安康生活的美好想法,透过栩栩如生、灵动多变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作品表达出来,在民间市场极为受欢迎。
   杨家埠木版年画可以张贴在多个家居的部位,比如:家门上,炕头上,窗帘上等等,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说法。好比门画的张贴,主要是祈求家宅平安之意。出入有门神守护,可以震慑邪祟,让门庭有着威严肃穆的气场,等闲不可冒犯,防止妖魔鬼怪侵扰家宅,赶走霉运。对于窗户上的年画则更讲求艺术的装饰之美,大多取用雅致一些的自然风光,或是怡情怡性的花卉草木,也可以是趣味灵动的动物,让室内显得生机盎然,充满着生活气息。在农民的意识中,灶王神、天地神和财神都是极为重要的存在,关系着全家一年的饮食与财运营生,所以非常重视,被张贴在灶台、前院及中堂之中,以示诚意,通过杨家埠木版年画祝祷大丰收,好财运,一家吃喝不愁。还有一种年画是贴在炕头上的,例如:《天下地理图》《帝王图》等,满足个人的喜好,用于一天劳作之后的放松。多种多样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选材与形式都传达出同样的意愿,对于美好年景的期待,对于幸福富足生活的渴望,体现出艺术与精神结合后的独特美感。    (四)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涵之美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一般包含风俗类、神灵类、娱乐类及风景类,不同的类别有着不用的涵义,也代表着不同的寓意。
   农民辛苦一年,新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日子,在传统习俗中,新年有着除旧迎新的作用,热热闹闹的张贴年画,借着喜气洋洋的劲头改变自己的运势,期望在来年有着更好的发展。而喜结良缘更是农村生活中最为张灯结彩的大事件,杀猪宰羊,招待亲友,左邻右里欢聚一堂,通过年画烘托这甜蜜又欢闹的气氛,期盼夫妻之间和睦相处,早生贵子,家庭和美。而招财辟邪类的年画更是农民的坚定信仰,祭拜神灵,祈求受到保佑。娱乐及传说类的年画也很受到大家的欢迎,可以为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记住与传达历史故事,表达农民对于现实社会的真实想法,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不公平现象。
  三、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发展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逐渐趋于多元化,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出现颓势。在保护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技艺的基础上,对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未来,有着深切的考虑,需要不断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路径。
   (一)数字化归档整理及收藏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要结合现代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对于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扫描及计算机归档,以文献的形式妥善保存,以确保收藏的完整性。同时加大挖掘的力度,对于年画大师杨洛书以及年画老艺人杨福源等人的作品及资料,在原有的文字资料上进行二次的开发与保护,拷贝进光碟,做成数字视频,用于宣传与学习之用。
   (二)培养传承人
   在保护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基础上,将杨家埠木版年画编写进地方的教学教材,以供中小学学生进行学习与了解。在寒亭区开展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试点教学工作,建设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培训的基地,针对于杨家埠木版年画工艺进行专业的培训,将范围扩展到当地的中专、职业技术高校、高中本科毕业生等,增加杨家埠木版年画学习的覆盖面,进行系统的培养,专门邀请当地的年画手艺人及大学年画的研究教授前来分享经验,传授知识,在培训的后半段,直接对接实践,投身到年画印制作坊中进行实习,有意识的培育一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人,找寻中坚力量。
   (三)展开多项社会活动
   可以通过建设杨家埠木版年画展览馆的形式,让杨家埠木版年画与社会紧密接轨,集保存杨家埠木版年画、展示优秀作品,实地培训等功能为一体,收集目前已存的古版,将老手艺人的经历和资料都保存起来,用于社会各界更深入的了解杨家埠木版年画,喜爱上杨家埠木版年画。杨家埠村内还有一座明朝遗留下来的古建画作坊,保存的相对比较完整,可以改建为中小学的培育基地,让学生切身实地的感受文化氛围,同时,组织编写《杨家埠木版年画集锦》,坚持举办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艺术节活动,加大宣传,利用媒体介质,提高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知名度,吸引世界各地的年画爱好者前来一起鉴赏与研究。
   (四)树立品牌概念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具有地方特色,民族记忆标识的民间艺术,结合新时代特点,杨家埠木版年画需要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打造地方品牌,对于创作权和拥有权有着绝对的概念。从2003年起,杨家埠木版年画,每位创作艺人都在作品中署名,并附上了自己的“堂号”,现已有“同顺堂”“复顺堂”等高达50多个“堂号”,均已正式注册。杨家埠木版年画在当地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完善经营理念,规范销售模式,梳理区域的年画市场,让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市场更为科学合理的对接,稳定发展。
   (五)创新年画展示形式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故事性极强,为顺应时代潮流,杨家埠木版年画尝试从平面的年画展示形式跳转到立体动画展示平台,进行了全新领域的探索,在保留年画民间特色艺术底蕴的基础上,结合时尚元素,打造动态年画。例如《人参娃娃》,动画中的胖娃娃头顶冲天辫,身着红肚兜,和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善财童子形象如出一辙,结合木版年画中人参娃娃会法力、可遁地等传说,人参娃娃在动画中也有着相应的展示,其形象更为灵动立体。类似这样的动画作品还有很多:《海螺姑娘》《南郭先生》《猪八戒吃西瓜》《葫芦兄弟》皆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性出发,采用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主题色彩,选取或是夸张、或自然的表现手法,结合现代元素,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独特与大胆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更为符合普通受众的心理认知。
   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杨家埠木版年画动画的风格也逐渐与国际接轨,愈发偏向日本的二次元或者欧美的3D风格,使得动画的风格愈发立体,画面更为细腻自然,色泽柔和多变,在保留杨家埠木版年画传统风格的同时,与西方艺术理念完美结合,让杨家埠木版年画市场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致力于打造年画故事的经典IP,树立品牌观念,迎合市场需求,后期衍生相关周边,满足广大杨家埠木版年画爱好者的新形式收藏。
  四、结语
   在每年的春节活动中,杨家埠木版年画会更换题材,将新思想与新事物及时表达出来,满足了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发展需要,装点节日,烘托喜庆的氛围,展现了我国带有民族性的风俗习惯与审美观点,对于社会文化的进步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间接的整理及记录了我国民间社会的生活及生产情况,因此,杨家埠木版年画既对文化有着传承的意义,也为文化的收集与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数据,更是于2006年,被第一批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稳步提升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王继伟.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18):172-173.
  [2]倪鵬飞,金殷梓楠,邱铭岳.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体系在商业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0(22):160+162.
  [3]王永续.浅析杨家埠木版年画艺术特色及传承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28-29.
  [4]卢琪琪·杨家埠木版年画艺术的数字化演绎与呈现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20年.
  [5]黄诗智.论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03):29-34.
  [6]吕辉.“双高”背景下以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双创人才培育体系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3):221-222.
  [7]宁瑶.解读杨家埠年画中色彩的情感[J].国画家,2020(01):75-76+7.
  [8]丁丽华.美术教育校本课程设计问题研究——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课程开发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96-97.
  [9]王淳.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艺术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161-162.
  [10]孙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与传承[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46-47.
其他文献
在人类登月50年后,美国决定重返月球.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找回当年扔在月球上的纸尿裤.消息传出,世人哗然——那些纸尿裤,无非是当时盛满人类新鲜排泄物的废弃短裤,既然已
期刊
摘要:贝多芬奏鸣曲被后人称为钢琴中的《新约圣经》,其中第21首《黎明》奏鸣曲是其创作生涯的转折点,其主要描述了黎明到来前后黑暗的思考与阳光驱逐黑暗的希望及大自然的欣欣向荣。本文主要针对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三乐章进行分析。  关键词:钢琴演奏 贝多芬黎明奏鸣曲 作品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贝多芬《黎明》奏鸣曲,是最受人欢迎、影响力最大的奏鸣曲之一,这不仅仅是贝多芬最伟大的奏鸣曲之一,也
摘要:丹寨苗族情歌源远流长,经世代传唱而经久不衰,已经成为丹寨苗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从记载苗族青年男女生活的点滴出发,传达了苗族男女对爱情的炽热,对婚姻的真挚,往往通过形象的比喻、夸张的描绘、浪漫的手法表现出来,既达到以歌传情、以歌定情的效果,又反映了苗族男女对苗族文化的认同和信仰,从而产生独特的社会价值。丹寨苗族情歌的手法主要以“比”“兴”为主,通常生动形象,简洁自然,易于传唱且富于艺术感
摘要:冼星海作为我国的“人民音乐家”,在我国的近代音乐发展史上享有盛名,尤其在抗战时期,一首首慷慨激昂、豪情壮志的爱国歌曲,激励着百姓们、战士们奋勇向前。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在音乐创作上仍坚持将国外音乐技巧与中国本土民族音乐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民族化的新音乐建设之路。在其音乐创作过程中也一直秉持着“大众性、民族性、艺术性”的思想理念,使得每首音乐即脍炙人口又充满爱国主义色彩。笔者通过
摘要:传统绘画造型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不断的沉淀才能最终形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它又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比如有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每一个方面都极大的影响着人们认识传统绘画的角度,并最终影响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形成。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更是如此。古代的自然经济政治都处于一个落后时期,当时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必然存在某种偏差。本文笔者首先从造型文化这一角度进行深入
摘要:琵琶作为一件古老的弹拨乐器,从两河流域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使得它在音色及表现力上具有了多变性,可以驾驭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及其附近区域是古“龟兹国”的故址。杨静老师创作的一首《龟兹舞曲》,运用新疆音乐元素,向世人展示出龟兹舞者的曼妙舞姿,描绘丝绸之路上的繁华景象。本文从《龟兹舞曲》的创作背景入手,通过分析研究该曲对龟兹大曲结构的借鉴、乐曲旋律中的风格特点、节奏节拍
摘要:莫扎特是西方乐坛上一颗罕见的巨星,这位音乐天才生命短暂,创作颇丰。其六百多部作品是世界音乐宝库的璀璨明珠,深受人们喜欢。其中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是他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起伏的感情引人入胜,是双钢琴演奏中的极品之作。本文从创作者、双钢琴演奏的配合、作品特质、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探究,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  关键
摘要:辩证表达作为舞蹈作品呈现、编创者编排及欣赏者观看不可或缺的重要逻辑思维,需要发挥其逻辑表达的重要性,丰富和完善舞蹈作品的编创和呈现。本文以舞蹈《晨光曲》为视角,立足海派文化属性,从新与旧、动与静、虚与实、快与慢、内与外等不同角度,试析舞蹈中基础元素与表现手法的对立统一,以求从哲学维度探求海派舞蹈中形体展现、主题选择、艺术情态、艺术精神的辩证表达。  关键词:舞蹈《晨光曲》 海派文化 辩证思维
PCK是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结合体.“物质的量”属于高中化学概念教学部分的难点内容,将教师PCK应用于“物质的量”的教学,可以达到突破难点且高效教学的目的.以“物质的量系列概念”为主题,采用PCK理论为核心思想,将整个教学环节用知识线、素养线、策略线、兴趣线与评价线这五个线索串联起来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采用生活实例并创设特殊情境,运用问题驱动、类比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等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概念.将此教学设计进行实践后,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听课感受,发现教学效果良好.
“十三能织隶,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很多人读到《孔雀东南飞》中的这几句诗时,头脑中都会浮起一个问号——箜篌,好像是乐器啊?rn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