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代谢病管理中心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来源 :上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tha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索标准化代谢病管理中心(MMC)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3月与上海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2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有患者125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59.14±8.56)岁;对照组有患者121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7.23±9.24)岁。干预组患者实行MMC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行全科门诊及电话随访、健康讲座等常规管理模式。6个月后对比两组血糖、血压、血脂等的控制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率优于对照组(68.00%比54.55%,P<0.05)。干预组的饮食控制率、运动管理率均优于对照组,且血压、血脂、尿酸等指标均有改善。结论:MMC管理模式是社区开展2型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标准化代谢病管理中心模式;疾病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14-0055-04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metabolic disease management center mode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e community
  XI Weichun, CHEN Weilin, DONG Xiongwei, WANG Wei
  (General Practice Department of Fangs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metabolic disease management center(MMC) mode in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orty-six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signed a contract with Fangs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Shanghai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125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121 cases. There were 125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cluding 76 males and 49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59.141±56) years old; there were 121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66 males and 55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57.233±24) years old.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MMC management mode,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general outpatient clinics, telephone follow-ups, health lectures and other routine management modes. After 6 months, th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lipi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8.00% vs. 54.55%, P<0.05). The diet control rate and exercise management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blood pressure, blood lipids, uric acid and other indicators were improved. Conclusion: MMC mod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e community.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standardized metabolic disease management center mode; disease management; effect
  糖尿病是社區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并发症多,危害大。近年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上升,已达到 10.4%,且发病日趋年轻化[1]。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可能合并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等其它代谢相关疾病,这些代谢问题相互作用,增加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较低,防治任务艰巨,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和全国糖尿病基层防治的同质化水平亟待提高[3]。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同时也要注重控制其血压、血脂、尿酸等其它代谢问题,这在以往可能要患者在不同医院或不同科室之间往返诊治,不仅耗时耗精力,而且不能得到系统规范的诊疗和随访。近年来,各地二、三级医院陆续建立了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 MMC),对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标准化管理。本研究旨在评估MMC模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为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20年1月至3月选取与上海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2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2人,女性102人,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58岁。采用数字抽签法随机分组,抽到偶数的患者进入干预组,抽到奇数的患者进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入组时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诊断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诊断标准[4],即典型糖尿病症状,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 mmol/L和(或)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验(OGTT)2 h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
  纳入标准:(1)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与家庭医生签约患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4)近一年内无长期定居外省市。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其它类型糖尿病患者;(2)有明显的智力障碍、意识障碍及严重精神疾患者;(3)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情况。
  1.2 方法
  采集两组基线数据,然后进行为期6月的随访管理,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对照组:由签约家庭医生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及健康讲座等常规随访管理模式。
  干预组:除了常规的家庭医生随访模式外,纳入MMC管理,定期、规律随访,通过一站式诊治、全程管理、信息化互动等方式持续促进患者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等指标控制达标。MMC管理方法如下:
  (1)建立社区医院MMC管理流程。①患者挂号,建立电子信息化健康档案。②一站式检查和检验,即由1个诊室完成检测。检测内容包括血尿常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血脂、尿酸、肝功能、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视网膜病变筛查、心电图、颈动脉彩超等。检查数据上传至信息化平台。③由内分泌科和心内科专科医生提供健康评估、并发症评估及药物处方等。④医生助手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合理膳食、限盐、戒烟戒酒指导、心理平衡、运动处方等)。⑤预约下次门诊就诊时间。⑥必要时双向转诊。
  (2)院外应用软件(APP)自我管理及微信群互动。患者或者家属下载APP并绑定身份后,可以看到患者的MMC健康数据信息,并进行持续自我管理[5];APP可推送健康宣教内容;提示及预约下次复诊时间;通过与家庭医生建立微信群,医生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6],打通了原先的医患沟通闭合环而进行有效互动。
  (3)规范化数据测量。在社区MMC由检验室专人负责采集和检测静脉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用欧姆龙一体机检测内脏脂肪含量、血管硬化程度等。选择应用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需间隔1~2 min重复测量,记录两次读数的平均值;若收缩压或舒张压的两次读数相差5 mmHg以上,应测量第3次,记录最接近的2次读数的平均值。患者测量前30 min内禁止吸烟、饮咖啡或茶等,排空膀胱,安静休息至少5 min。为避免白大衣高血压,由经过培训的志愿者进行血压测量。血压数值采集后自动传输至MMC管理平台。
  1.3 评价指标
  (1)血糖控制目标。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为血糖控制达标。
  (2)血压控制目标。一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降压目标应低于130/80 mmHg;糖尿病伴严重冠心病或年龄在65~80岁的老年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80岁以上患者或有严重慢性疾病(如需要长期护理,慢性疾病终末期)者,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7]。
  (3)血脂控制目标。参考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8]。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极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 mmol/L。
  (4)降尿酸治疗靶目标。血尿酸水平<360 mmol/L。对于严重(痛风石、慢性关节病、经常发作)的痛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应<300 mmol/L[9]。
  (5)饮食控制及运动管理标准参考《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1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管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比较
  经过6个月随访管理后,干预组的饮食控制率和运动管理率比管理前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后的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管理后的饮食控制率、运动管理率、吸烟率与管理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随访管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及血尿酸控制情况比较
  经过6个月随访管理,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血压控制率、血脂控制率,血尿酸控制率均高于管理前,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随访后血糖控制率、血压控制率、血脂控制率及尿酸控制率与管理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MMC管理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行之有效的。经过这种模式的管理和随访,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定期运动)有明显改变。将APP及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融入MMC管理模式,加深了患者与家庭医生之间的联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可及的医疗服务。以往也有研究证实,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使患者更有获得感,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11]。MMC为糖尿病患者在内的代谢病患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全方位、个体化的慢病管理服务,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各项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善。
  经过6个月的管理随訪,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戒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的原因是两组的吸烟患者之前都已经接受过多次戒烟宣教,但有许多患者缺乏毅力仍然吸烟,6个月左右的管理时间可能相对较短。
  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健康宣教,积极在门诊随访,可以促进社区慢性疾病的控制率[12-13]。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基线的血糖控制率、血压控制率、血脂控制率均较高,这可能与本次选择入组的人群是长期在社区就诊随访的签约人群有关。在此基础上,经过MMC管理,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提示MMC模式在社区慢病管理中是行之有效的,有借鉴的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MC管理前两组患者的尿酸控制率偏低,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更多关注是血糖、血压及血脂等指标,而不够重视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导致尿酸控制率较低。有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是有些慢性病独立的危险因子,血尿酸水平每升高1.0 mg/dl,冠心病的风险将增加1.45倍[14]。
  生活方式的改善及血糖、血压、血脂及尿酸指标控制将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未来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对于患者的远期预后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及更为完善的临床研究加以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J]. JAMA, 2017, 317(24): 2515-2523.
  [2] Feig DI, Kang DH, Johnson RJ. 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 N Engl J Med, 2008, (17): 1811-1821.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3[M]. 北京: 军事医学出版社, 2016: 5.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1): 4-67.
  [5] 马晨姣, 吴爱娟. 手机APP在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 2018, 25(31): 57-58.
  [6] 杨春红. 微信端教育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9, 6(2): 192-194.
  [7]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1(4): 301-313.
  [8]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31(10): 937-953.
  [9] 张昀, 曾学军, 徐娜, 等. 高尿酸血症社区管理流程的专家建议[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 17(11): 878-883.
  [10]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 18(9): 810-818.
  [11] 李全厚, 刘芳. 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6, 10(5): 343-348.
  [12] 陈先辉, 孙国平, 王家骥, 等. 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知信行及家属相关知识的影响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5, 31(9): 841-845.
  [13] 顾杰, 张向杰, 王天浩, 等.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知信行模式调查及其与降压达标的关系[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11(12): 907-911.
  [14] Brodov Y, Behar S, Boyko V, et al. Effec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hyperuricemia on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m J Cardiol, 2010, 106(12): 1717-1720.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长正五聚蛋白3(PTX3)、5-羟色胺(5-HT)、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116例COPD稳定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百令胶囊口服,研究组给予电针联合百令胶囊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肺功能[第1秒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
摘 要 目的:了解上海奉浦社区户籍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分布状况。方法:选取生活在上海奉浦社区辖区内,并于2020年3-10月自愿参加2020年老年人健康体检的10 10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 246人,女性5 854人。年龄60~99岁。分析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状况及性别和年龄的差异。结果:社区老年人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8.06%。女性老年人群的血脂異常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1
杜晓山(1923—2010),江苏无锡人,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第一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带教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4年参加创办了无锡第一联合中医院即无锡市中医院,为该院奠基人之一。曾担任针灸科主任、无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江苏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无锡市针灸学会会长等职。学术上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及危急重病症,在诊断上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治疗上运用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理法方穴施治,特别对针刺手法能博采众长、师古创新,将复杂的古典手法加以提炼改进,赋予新的应用
针刺量效关系是目前国内外针灸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未来针灸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黄帝内经》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巨著,对针刺之过与不及进行了极尽详细之论述,溯源经典可使针刺有法可依,有则可循。该文从针刺深浅、得气与气至、针刺时间、针数次数、针具选择5个方面对针刺获效的影响进行论述,以期从文献学角度为临床针刺量效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摘 要 目的:觀察针刺治疗配合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失语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五项语言功能进行评估,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
目的观察不同施灸温度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A组、B组、C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营养治疗,A组、B组、C组均予多功能艾灸治疗仪行艾灸治疗,分别设定艾灸温度为40℃、50℃、60℃,艾灸时间为30 min,每日2次。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包括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排便、经口进食时间,以及最终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包括腹胀、呕吐、腹泻、腹围值、肠内营养完成度情况;比较胃肠激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中药对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促生长素(ghrelin)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SA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A组43例,对照B组43例。3组均予口服甲泼尼龙片,于此基础上,对照A组予以清热消瘿汤口服,对照B组予以隔姜灸,观察组予以隔姜灸联合清热消瘿汤口服。观察3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生化指标[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
窦汉卿的针灸理论对时间因素非常重视,他认为针刺的深浅、针灸的部位禁忌、针灸的选穴、针灸补泻的时机与禁忌等方面均与时间因素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方面涉及针灸学的各个领域。时间因素在针灸学中的应用与现代科学对生命节律的认识和应用有异曲同工之处,值得深入研究。
目的观察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少阳经五输穴、原穴、郄穴红外热像图改变。方法将35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组,35名正常人作为正常组。观察两组少阳经五输穴、原穴、郄穴红外热像图,并对分析软件得出相关经穴温度值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手少阳三焦经五输穴中渚、原穴阳池、郄穴会宗温差值TΔ较正常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冲、液门、天井温差值TΔ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足少阳胆经五输穴侠溪、足临泣、阳陵泉,原穴丘墟,郄穴外丘温差值TΔ较正常组高,两组比
妊娠期针灸的安全性自古以来颇受争议,2019年9月20日英国妇产科杂志(BJOG)发表的“妊娠期针灸的安全性: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一文的研究结论为针灸是一种无不良反应的安全治疗方法。该研究是第一个国家型的大型队列研究,其结论将令国际医学界对孕期针灸更多一分信任。作者主要结合针灸相关理论和妊娠期安全性相关标准并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就结局指标、暴露因素以及“妊娠禁穴”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妊娠期针灸的安全性研究提供建议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