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爱比传播知识更重要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一篇题为《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的文章在媒体上被大量转发,说的是南方一所中学一位年轻美丽的音乐老师在监考期间突发疾病,趴在讲台上呻吟着直到死去,全班几十名学生无一人起身过问,他们照旧不动声色地完成着自己的试卷。这引起了社会对当今教育的广泛讨论,尽管事后该校校长出面澄清事实细节与传闻有出入,但无论真相如何,这一可怕的事件反映出了学生同老师之间冷漠的关系。
  这不由地让我想起80年代震惊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制造的那场血案,这名高材生仅是因为出于对另一名同学成绩的嫉妒,便拔枪“大开杀戒”。毫无疑问,每一位教师都不会认同卢刚这样的学生,但不可否认他就是我们多年教育理念所招致的恶果,为人师者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哲学家艾瑞克·弗洛姆曾将人的生存方式分为“存在”和“占有”两种,他认为:“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中,对于一个人来说,幸福就在于他能胜过别人,在于他的强力意识以及他能够侵占、掠夺和袭击他人;而在重存在的生存方式中,幸福就是爱、分享和奉献。”不得不说,这些学生在长期“占有式”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渐异化为学习和考试的机器,进而丧失了人性的基本感知能力。他们的心中只有成败,没有爱与关怀,生命远远没有自己的一场考试来得重要。即便他们能够在考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人生的一次意外考试却已注定是零分。
  毋庸置疑,教育是属于存在层面的,否则它便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然而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教育很少顾及人生的存在旨趣,一味注重的只是无止境的数量上的占有。知识被我们置换成了分数和金钱,是我们借以战胜他人的资本,我们的幸福并不取决于自己的心灵,而是建立在超越他人的快感上。在通往强大的路上,别人的失败成为我们的快乐,冷酷甚至邪恶都成了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也许我们不知道,我们对知识的占有,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消费,这同时亦是对我们自身的消费。也就是说,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与创造和丰富无关,归根结底与爱无关。但我们必须要明白,仅仅传授给学生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事应是使其懂得对于知识的爱,只有这种爱才会赋予他们从容面对挫折以及乐于助人的力量。就像亚米契斯的小说《爱的教育》中说到的,对于爱的情感的重视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因为爱不势利,亦不功利。它是强大的,所以能够帮助弱小;它是丰富的,所以能够给予贫瘠。知识也只有通过爱才会获得生命的光和热,进而照亮和温暖人性世界里的寒夜。
  责任编辑/李 敏
其他文献
据澳洲新快网报道,牛津大学人类发展学教授Edward Melhuish称澳大利亚需制定全国性早期语言和读写能力的策略。澳大利亚学前教育部门调研了30万澳大利亚儿童入学第一年的能力发展情况,最新数据显示有20%的澳大利亚儿童在入学时发展不达标。Melhuish教授作为联邦政府邀请的顾问,称读写能力表现差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20%的人口不具备成功的基本技能对现代社会来说是巨大的负担。Melhuish
学生想尽办法坐到教室后面去,并且不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每个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学生对课堂的消极态度会让教师感到沮丧,应对这种情况,需要了解学生的逃避策略。逃避策略指的是学习者由于任务难度、话题知识、性格内向、情绪焦虑、爱面子、怕负面评价等原因而选择放弃。比如,高中生可能因为学业压力的增加而产生焦虑,刚进入新学校的学生可能因为新的环境、新的教学方式而产生不适,进而选择逃避。面对学生的逃避心理,教
<正>感恩包括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感恩过程包括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四个环节。其中识恩和记恩是认知、情感活动,谢恩和报恩是行为表达。2014年至今,成都锦江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