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根”的教育上下功夫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echu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教师是一棵树,那么学校就是他扎根的土壤,再多的水分养料也无法直接注入大树,只能溶进土壤才能被大树吸收。这是银川市金凤区宝湖实验小学多年形成的办学理念。宝湖实验小学坚持“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课堂质量为核心、以特色建设为提升”的治校方略,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大力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彰显学校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形成“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依托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个发展、创新的校本研训体系将为教师的成长给予有力的支撑。宝湖实验小学依托校本研训,结合日常的教研工作开展教师分层培训,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拟定了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先进素质教育理念,积极建设“学习型”校园。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为教师提供更多脱颖而出的舞台。
  按照学校制定的校本培训方案,有计划地实施。通过指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集体学习、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撰写教育日记、教学论文、案例反思、开展专题讲座、如何进行复习指导、质量分析会等形式,使全校教师在有效的校本研训中吸收、消化新的课改信息,逐步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然后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每学期期末开展的交流会议,老师们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教师成长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更多的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有效融合,在交流中不断成长和发展。交流让所有的教师从感慨中反思。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学校扎实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素养大赛、教师美文诵读、教学开放日活动、同课异构、平行班走课等活动,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切实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使全体教师在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同时使年级组逐步形成教研氛围,加强了年级组教师的团结协作,锻炼了年级组长的教科研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落实骨干示范。骨干教师是学校校本研训的重要资源。学校各级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头雁,也是校本研训工作希望所在。在校本研训中,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骨干教师站在教育改革前沿,主动获取前瞻性的教改信息,特别是新理论,新教法。另外,学校每学期都派出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级的教研教改观摩活动的制度,学习返校后要求落实“四个一”。即作一次专题报告、上一堂汇报课、整理一份优秀教案、指导青年教师上一节研究课。通过骨干教师的传授交流、课堂示范、教学风采展示等,指导其他教师不断成长,提高专业水平,使赴外学习能产生“派出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
  落实教师读书活动,创建了学习型校园。学校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先进素质教育理念,鼓励教师订阅各种报刊杂志,学校先后从网上为教师订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有所思》《致青年教师》《爱心与教育》等书籍,教导处定期为教师推荐文章并打印,教师积极写读书笔记、心得、教学日记、教后反思、外出学习体会等,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落实“分层次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学校目前共有各级骨干教师21人,其中自治区级骨干教师1人,银川市骨干教师共有3人,金凤区级骨干教师17人。实现了学校3年前既定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采取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分层培养计划,举行了师徒结对帮扶仪式,明确各自的责任。通过“一结、二帮、三带、四扶、五促”的办法,让青年教师与现代教育迅速接轨。
  落实讲座研讨。即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通过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几年来结合教师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分别对教师进行了“教学常规培训”“如何写教学反思的培训”“普通话培训”“略读课文怎么教的培训”“心理健康培训”“礼仪培训”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培训。通过各种培训,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将解决实际问题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将理解教材与经验共享相结合;将文本培训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中改,改中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教师的专业也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上勇于创新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内容。“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是学校为实现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而提出的崭新理念,是提升课堂效果的必由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学校“聚力师资、聚焦课堂”,以科学的方法和措施,以兼容并包的胸怀,以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博采众长,找途径,抓核心,取得了一定成效,创建了“先学后教、聚焦课堂”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围绕新课堂的创建,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师徒结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研讨课、展示课等,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为学校的再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也提升了教师驾驭新课堂的能力。
  立足校园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把国防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工作来抓,着眼于青少年思想建设为特点,实施国防文化建设“123410”工程,着力打造国防教育基地,把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熏陶,通过“环境熏陶、学科渗透、活动体验”等举措,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提高了学生自理、自律、自护、自信、自强的思想意识与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1”指一个特色(以国防文化建设为品牌的德育特色建设),“2”指两个文化(校园国防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其中校园国防文化建设包括以军事人物、现代战争、军队建设为主题的“军事长廊”、以实物图片和军事武器模型为主题的“柱子文化”),“3”指抓好三个阵地(校内国防文化阵地、少先队阵地、校外阵地作用),“4”指国防文化建设四个融入(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将国防教育融入德育活动中、将国防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10”指10项活动(①说:说英雄人物事迹;②讲:讲军事、国防故事;③看:看国防教育长廊;④观:观看国防、军事题材电影、参观军队;⑤写:写观后感、读后感;⑥办:办手抄小报、班级板报;⑦征:征集军事、国防方面的童谣;唱:⑧唱军旅、国防歌曲;⑨读:读国防、军事方面的书籍;⑩演:组织开展国防文化方面的小品、课本剧、文艺演出)。   跆拳道是一种动作简单、直接、实用,以技击格斗为核心,以修身养性为基础,以磨练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为目的的运动。从开始就养成谦逊、宽容、礼让的品质和尊师重道、讲理守信、见义勇为的情操,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正义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在全校积极开发跆拳道的文化及精神内涵可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及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所以在开发和实施跆拳道教学时,首先遵循教学目标的健身性。运用跆拳道运动来增强体质,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为首要的教学目标。
  学校在对跆拳道运动的开发上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而将项目开发运用到课间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并将其确立为校本课程内容之一,将跆拳道教学纳入学校课程安排,每个水平段确定为24课时,上、下学期各12课时。通过课上的选拔与筛选,学校还组建一支由100人组成的“跆拳道”方队,该方队除了在一些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外,还起到了激励其他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良好作用。在实施跆拳道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从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扬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例如低年级段教学中可结合游戏进行基本身法、动作及身体素质练习;中年级段可激发学生表现和创建欲望,将所学的基本动作进行组合,体验创造的乐趣;高年级段则可通过踢靶练习来增强学生对自我动作和力量的能力和信心。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穆林扇是回族穆斯林独具特色的女子体育项目,它既是体育与舞蹈的交融,又是武术与太极的中和,穆林扇刚柔并济,舒展大气,快慢相间,意气相连。是回族少女强身健体的最佳体育项目,也是回族学校必不可少的民族教学课程。让穆林扇走进课堂是学校对民族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实践。
  穆林扇的动作简单大气,其武术技能和舞蹈技巧以及运动量非常适合女学生表演,尤其是穆林扇独特的套路设计和浓郁的民族服饰,再配上优美空灵的回族音乐,是回族学校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表演项目,学校是自治区“百所标准化回民学校”之一,因此更具有其独特的生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能够使穆林扇不断地实践,完善,传承,发扬。目前学校90%的学生会做普及型“穆林扇”健身操。另外学校为了更好地普及与宣传民族瑰宝“穆林扇”,特组建了一支由100人组成的“穆林扇”方队。通过一些大型的活动表演来普及与宣传这一民族瑰宝。实践证明,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良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与潜能。因此把穆林扇设为校本课程是非常有可行性的。实践证明我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最后还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
  唤醒感恩意识,树立感恩情怀
  近年来,宝湖实验小学把习惯养成教育和品德形成教育与全面提升教学成绩相结合,互相促进,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学校运用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策略,从细微的事情入手,从生活的小事入手,结合传统节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家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天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尊长敬老,友爱兄妹,和睦四邻,乐于助人,立志读书,振兴家业。在校是刻苦学习的好学生。为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敬师如父母,勤学善思,刻苦钻研,严于律己,常省己过,宽于待人,谦虚礼让,慈爱生灵,爱惜公物,明礼诚信,遵章守纪,全面发展,成就学业。立志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知恩图报的好公民。为感谢社会各界提供生活、生存所需之恩,业精于勤,爱岗敬业,明明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孝养父母,博施爱心,扶危济困,终身奉献,成就事业,报效祖国。整体目标是:从小培养“治家业、成学业、兴事业”的能力,与家庭和学校、社会合一的学习、生活过程之中---从日行一善、养心育德做起。
  感恩教育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为此,学校加大了宣传力度,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感触。开学初,以少先队大队部为基础,成立感恩教育领导小组,加强活动领导,向各班发出倡议书,提出感恩教育具体要求。各班制定感恩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利用学校板报、展板、教室板报,宣传感恩礼仪教育内容,利用学校橱窗展示学生感恩事迹、感恩心得、美术作品,宣传“知恩、感恩、报恩”。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感恩教育日报导感恩事迹。要求每一位学生设立感恩善行记录本,记录自己的言行。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明白在家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作为一种教育,当经久不衰,永为世人传承。因此,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会这块德育教育主阵地,借助品德课为桥梁,把感恩教育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之中,求真、求实、求活,开展系列活动,争创感恩文明礼仪班级。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注重教师的带头作用,注重从生活细节发现,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感受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从思想上行动起来。
  全面发动,激励全体同学参与。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利用“朱子家训”、“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传统文化渲染,办好感恩教育板报和手抄报,提升感恩文化品味。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一个人对祖国、对社会、对父母、对老师、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永怀感恩之心。而学生是感性的,要避免简单、机械地说教。因此,针对学生年龄特征,结合各节日活动开展了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
  心怀祖国,立志强国。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制度,精心准备每一次国旗下的演讲,通过升旗仪式,让学生树立国家概念。清明为烈士扫墓,缅怀先烈,对比今朝,感谢英雄之恩,懂得今日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利用国庆节、元旦等节日举行“热爱祖国,发愤图强”讲故事比赛。“放飞理想,展望未来”演讲比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珍惜现在,刻苦学习,从小立志,报效祖国。
  学校把每周五定为感恩教育日,组织全校学生进行感恩事迹演讲,表扬一周来表现突出的学生,发挥榜样的力量,让这种正能量影响每个学生。同时让学生满怀深情认真地做《感恩的心》手语舞,时刻牢记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父母,孝顺父母。学校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开展了一系列融洽父母子女关系的感恩教育活动,要求和父母互换位置,举行“今天我当家”活动,积极参加家中的劳动,为父母做一件事,为父母写一张卡片。在学做家务的过程中,学习生活能力,学习父母为养育儿女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相敬相亲、柔顺礼让的精神品质,从而感谢父母,尊重父母。
  小学生正是性格可塑性强的时期,学校在感恩教育中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争当小老师”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辛苦,明白教师的付出不计回报,不要礼物,只要学生勤奋学习,争取好成绩,讲文明、懂礼貌,并在教师节开展“感谢师恩,争创和谐校园”征文比赛,一篇篇作文无不流露出学生那真挚的浓浓“爱师、敬师”之情。从熟知的事情入手宣传,了解社会上助老扶幼,扶助贫因生的事迹,了解人与人之间相帮相扶的情感,从而教育学生感谢社会。芦山地震之后,学校组织师生进行“爱心捐助,有我一份”和“我为灾区捐献一瓶水”等活动,师生踊跃参加,感谢社会之恩,回报社会之恩,并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也应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认为,“感恩教育”的实质是“根”的教育,根育好了,花自香,果自甜。人人都能奉献爱心于岗位,乐于助人、服务民众,用感恩的心来学习、生活,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民族事业和谐兴旺的基本要求,自然是学校学习生活的基本素质教育内容,“人人行动,常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通过“感恩教育”活动,学生更加理解“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
其他文献
在全国第29个教师节——“沈阳市语文首席教师”,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张连双受到了沈阳市政府表彰。对此,她说:我踏上人民教师行列已整整30年了,其间19年在一线教学,12年任教研员,31个春夏秋冬的打磨与历练,自己的专业能力及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得到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一种认识,还是一个奋斗的经历,更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不断自觉追求的过程,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承载学校的今天和明天,承载学生的
延边大学创建于1949年4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创建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也是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学校办学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共教共学的历史。建校之初,为解决汉语课教师不足问题,国务院高教部专门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挑选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延边大学工作。与此同时,延边大学也开
9月3日是华中师范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天,学校在该校佑铭体育馆内为新生家长们提供免费住宿,当晚有近300名学生家长在体育馆打地铺过夜。这是该校连续第9年在新生开学报到时为家长提供免费住宿,同时还为送学生报到的家长配备了毛巾被,并提供洗浴、热茶等服务。图为该校后勤集团工作人员为家长表演文艺节目。  来源/CNSPHOTO
2013年12月,成都市高新区西芯小学开展了“特色芯课程”展示活动。此课程或传统或时尚、或动或静,让台下的老师和家长赞叹不已。西芯小学陈校长介绍,教育的功能在于开发。教育的理想境界是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注重针对性。因此,学校开设了校本特色课程,该课程包括思维课、国学课、阅读课等。注重对个体特长的开发与培养,使每个“芯宝贝”开发自己的潜能。对于学校来说,需要特色课程的发展,需要费尽心力去打造一个“
足球故事  郑州市第九中学足球队是河南中学生队伍中的一支劲旅,屡次在省、市比赛中取得佳绩;而在建业队前队长苏斌出任该队教练后,球队实力又有了进一步提升,逐渐在全國比赛中崭露头角。2013年2月,代表河南省参加“第八届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高中组)足球赛”,获得季军;6月,在“2012-2013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郑州赛区)”中,获得高中男子组第一名; 7月,在“河南省首届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了信息技术;但由于多种原因使得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中仅停留在“用”的表面,使整合变得华而不实。要真正让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科学教学的优化,还需要做到4个“避免”,并从教师、教学设计、学生三方面寻找促使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堂的对策。  做到四个“避免”  避免
为什么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出国留学?因为预见在未来一百年当中,全球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仍然会是西方思想。我们的孩子接触到了优秀中国文化之后,同时具有一点点西方思想,两种文化互相碰撞,这对孩子的价值观是有巨大好处的。而人生其实就是个价值观的问题。  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在从事教育事业10年时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大学跟外国大学的差距还是很大很大的;并且,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如果让我们的
编者按: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有先进性、 又有专业性的称号;其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一般教师学习的典范、学生尊敬的师长;语文特级教师尤该如此。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坚持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如果没有深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很精湛的教学功力,想要成为令人肃然起敬的语文特级教师,那只能是梦想。  作为语文教育界的领军人物,语文
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可谓是:人虽多,而人才少;投入低,成本高;“义务教育”的尴尬;高等学校增加,职业学校虚化;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虚;学校在教什么;校长推荐,抱薪救火;学生犯错,教师尴尬;教育由此不公平。我国的教育问题中最严重问题还在于:教育商业化、师生金钱化、外语强制化、学习寒窗化、道德沦丧化、学校行政化、高考应试化、文凭腐败化等。而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思想文化的缺失。以上这些,虽然都是目前人们
学风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个人学习、发展的基石。1998年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指出:“学风是包括老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学风的主体包含学校、教师、学生三个部分;狭义上的学风认为,学生是主体,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风格的总体反映。其中,艺术专业学生因家庭、个性、专业、性格等方面原因,往往造成学风建设不尽人意,呈现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