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在西北地区绽放魅力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bplbp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积极推动阳光体育的开展,2011年9月,全国第二十四届“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本刊记者利用“十城市”活动报道的兰州之行,借机走访了兰州市几所学校,旨在了解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走访了解到,无论是以大课间为特色的城关区大砂坪小学、“在小场地里创造大智慧”的水车园小学和白银路小学,还是以武术特色见长的兰州五中,因教体结合而知名的兰州六中,垒球、田径传统校兰州七中、兰州十中,以及进行校本课程研究的兰州三十二中学,都在积极努力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城关区:行政教研齐合力,打造兰州市大课间品牌
  众所周知,如果某个省、市、地区的教学科研和体育活动开展得好,就是因为行政和教研工作结合得好。城关区教育局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城关区教育局行政专干王述君和教研室杨帆两人就是一对成双出入的最佳拍档。两人齐心合力,把城关区的学校体育工作抓实抓牢。2003年城关区率先对课间操进行了改革,积极开展学校大课间活动。延长课间操时间,拓宽教育功能,构思设计板块模式,对不同板块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评价细则。他们的出发点是:学校大课间实施方案,以国颁操为“骨架”,以队列、队形为根基,以校园文化为灵魂,以创特色为“名片”,将城关区的大课间打造成为兰州市、甘肃省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为了开阔视野,他们经常走出去,走到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学习借鉴全国范围内的良好范例,并结合本区实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将城关区的阳光体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据城关区教育局副局长蒋毅群介绍,教育局始终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区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扎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根据实际确立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开展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为突破口,以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思路。近几年城关区在制度建设、教科研、体育教学、大课间活动、体育特色建设方面做到了“四个到位”。
  1.认识到位。自上级教育行政领导部门至各学校都深刻认识到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进一步确立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2.保障到位。要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到位是前提,制度和经费保障是关键,逐步构建起了学校体育管理的网络框架,加强了师资队伍、体育科研的建设,加大了设施设备的配置与经费投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教科研和教师队伍培养到位。为了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区教育局通过不同形式、多渠道对教师进行全员性的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
  4.工作思路到位。要想使体育工作有新进展和新突破,就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为此教育局通过确立“三个抓手”,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整体向前发展。
  水车园小学:以大课间活动为突破口
  水车园小学是城关区大课间活动开展较好的小学,学校占地9000平方米,生均4.78平方米,学校按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并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授课,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学校要求每一名体育教师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不允许任何教师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每到考试前期,学校都要抽查体育课上课情况,以确保体育课课时落实到位。
  学校以大课间活动为突破口,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落实体育艺术2 1项目,确保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按照我区的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做到了“五个纳入”(把大课间活动纳入学校领导的工作日程,校长亲自抓;把大课间活动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把学校所有教师纳入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中;把体育教师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培训的计划中;把学校大课间活动纳入对学校常规工作的评估中),突出“两全”(教师全体参与,学生全体参加),突出“四有”(有方案,有计划措施,有总结,有量化管理细则)。
  大砂坪小学:有限空间,彰显大智慧
  大砂坪小学是城关区大课间体育活动示范校,学校以创学校特色为重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和拓展了体育教育的内涵。
  1.实施“五大工程”“三个一”
  “五大工程”,一是健身理念宣传工程,二是大课间活动工程,三是体育竞赛工程,四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程,五是校园体育场地开放工程。“三个一”是指学校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技能”,学校创建“一项特色的体育活动”。
  2.有限空间,彰显大智慧
  学校总体面积小,可利用的集体活动场地、器材有限,因此“因地制宜,挖掘空间,创意活动”是学校大课间的又一亮点。学校的操场上,一到课间,学生们有秩序地走出教室,在规定的场地活动,场地紧密但不被互相影响。地面上那一个个圆形图案(跳房子游戏)、蘑菇图形、平衡木图形、石块图形(踩石过河),都是学校设计的简易活动游戏,它成了中、低年级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学校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前提下,不求“大而全”,而是注重锻炼的“简而效”,在有限空间里彰显着大智慧。
  3.打造多元化跑步方式
  学校采取校内与校外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课余与体育课结合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跑步方式,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健康质量。(1)每日跑:各班排成四路纵队,体育委员在前面领跑,在操场跑共7圈至5圈,每圈约157米,每天长跑距离基数为1000米。(2)课堂跑:将冬季长跑融入体育课教学内容,每名学生每节还须跑步400—600米。(3)自主跑:校园学生自发晨跑。(4)亲子跑:校外节假日家庭亲子跑步。(5)结合跑:外围跑操,内围跳绳。
  文通武备的兰州五中
  兰州市第五中学占地面积18.9亩,有200米标准跑道的塑胶运动场地。在兰州五中,侯一农校长引领我们来到了不久前刚落成的“通备武馆”。通备武馆是2011年7月挂牌成立的甘肃省首家通备武学教育培训基地。通备,即一种传统的武术拳种,其特点为大开大合,刚柔相济。
  1.全面发展,特色见长
  兰州五中以“全面发展、特色见长”为办学理念,以实现“教育管理精细化、教育思想现代化、学生素质优良化”为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学校注重发展学生特长,学校设有田径队、武术队、乒乓球队等学生代表队,长期坚持训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田径队多次在全市中学生运动会和城关区中小学生运动上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校乒乓球队获兰州市中学组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第二名和中学男子组团体第四名;学校武术队在 2010年8月举行的甘肃省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中获团体第一名。
  2.人无我有,特色引领
  学校只有一名武术教师,但学校充分利用教师优势,大胆开展武术教学。目前,学校已在初二和高二两个年级开设武术课程。这些课程学生可以选修,高二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些课程修完学分。将武术引入学校,做到“人无我有”,这使兰州五中成为甘肃省第一所把武术纳为学校课程并拥有正规教学场馆的学校,并逐渐形成特色。通备武馆是在侯校长于2010年7月调入后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地下室的闲置空间改造而成的。体育场馆的改建为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和发挥特长提供了物质保障和发展平台。现在武馆已经配备了基本完善的设施设备,并陆续添置了两张共144平方米出口武术比赛专用全毛地毯。此武馆具备武术选修课、跆拳道以及女教师瑜伽等多功能,周六日和每天晚上向社会开放,既满足了武术爱好者的愿望,又达到强身健体、发扬武术精神的目的。
  兰州六中:教体结合——“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模式
  笔者曾参观过多所“教体结合”发展较好的学校,但一进入兰州六中,便是另外的一种收获。在教学楼一侧的楼梯上去,二层是室内田径训练体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条长长的百米跑道,室内同时备有锻炼力量、体能的举重器材,以及标枪、铅球投掷场地和跳远的沙坑等。从二层的室内体育馆走出去,是一个向下的斜坡通道,径直通向室外体育场。
  兰州市第六中学是市级示范性学校,是一所享誉全省的体育特色学校。学校能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重视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并经过多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校“特色兴校”的办学之路,采用“集中学习、集中训练、集中管理”的三集中方式,现已成为兰州市教体结合的一面旗帜。
  由于学校体育班学生文化课基础扎实,加上体育成绩出类拔萃,体育科目高考升学率始终高达90%以上。多少年来,由于学校坚持体育办学的特色,尤其近几年成绩斐然,体育人才辈出,学校陆续为国家培养国家健将级水平运动员近10名、一级运动员近30名、二级运动员400多名。
  兰州七中:锻炼已成为习惯
  兰州七中是一所有着较长历史,底蕴深厚的兰州市老牌名校,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宗旨,规范实施体育教学和有效开展体育活动,落实学生每天校园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学校荣获“全市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点学校”、“全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等称号,被确定为全市足球进校园初中组比赛的两个承办学校之一。学校按教育部下发的课程计划安排课时,保证日常“两操一活动”的组织实施。
  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每位体育教师负责所带班级的各项测试工作,教师认真记录每位学生的测试数据,并及时予以反馈。多年来学校体育课合格率均达95%以上,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合格率均达85%以上。
  体育锻炼已成为学生的习惯,课间休息时间,每一副篮球架下、每一张乒乓球案子前、每一块空地上都有学生运动的身影。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是全校师生的期盼,运动会期间,进行全校广播体操比赛、各类田径项目比赛及教工趣味体育项目比赛,成为一年来学校体育工作的一次检阅,洋溢着体育的魅力和运动的美好。
  兰州十中:开发社区体育资源、搭建学校与社区共建平台
  兰州十中地处城乡接合区域,城市基础设施较差,流动人员相对集中,失业、下岗人员占社区总人口的30%左右,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因生活所迫,成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无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体育锻炼环境。基于以上考虑,学校与安乐村社区合作,以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为契机,以“开放学校教育资源”为载体,借助于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依托与周围社区各部门所建立的定期联络制度,在各方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双向参与,开放学校体育资源。六年多来,“开发社区体育资源、搭建学校与社区共建平台”是兰州十中学校体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2.依托优势,切实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体育教师结合已掌握的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体育锻炼的生理学、医学及心理学知识以及适合于群众普及的各种常用的健身项目活动方法等知识,不计报酬,利用周末、寒暑假等业余时间向社区居民进行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以及健身操类、室外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健身方法等诸多指导和帮助,向群众提供“运动处方”,极大地发挥了学校在体育指导方面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取得了比较突出的社会体育指导业绩。
  3.坚持不懈,凸显学校与社区体育教育的效应。在各方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依托学校、辐射社区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已经显现出了积极效应。
  (1)参与: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已经能够主动参与到学校社区体育与教育模式的建设中来,并能积极地为这一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
  (2)互动:初步实现了学校内外各教育因素与学生之间及其相互之间多重、双向互动作用,学生在体育观念、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提高。
  (3)一体: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体育教育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融会贯通、有机衔接的体育环境。
  (4)共享:学校、家庭、社区、个人丰富多样的体育资源能够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体育文化资源共享又扩展了学生的认知空间。
  兰州三十二中学: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体育校本课程
  1.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体育理念。体育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亿万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促进者,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教师的自身发展。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是多次派体育教师参加省、市、区级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二是针对实际情况,学校结合体育组提出了“五个一”(一堂汇报课、一个教案、一篇论文、一个兴趣小组、组织一次体育活动)的师徒结对评价考核机制;三是积极承担市级课题的研究,以此推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2.创新体育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生命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教育实践的过程,是需要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和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并把体育校本课程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教材建设方面学校提出了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目前主要编写了体育校本教材《空竹》。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授课制是我国早期以来且需长期存在的学校学科教学基本形式,教学班级存在着三类不同性质的学生:体育学习优秀生、体育学习中等生与体育学习困难生,其中体育学习中等生占有绝对的比例,这也是我们实施常规教学的基础与依据:对于体育学习优秀生,体育教师要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管理与指导中去:对于体育学习困难生,体育教师不能忽视和放弃他们,而是要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采用巧妙的方法手段,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
摘要:节奏是客观存在于体操动作间的一种内在的、规律性的内容,它是动作过程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及动作各部分之间的强弱刺激和时间间隔、空间序列、动作特征(身体不同形态)以及器械对动作影响等所表现出来的关系。学习过程中培养体操动作的节奏意识、节奏感知、节奏调控的能力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体操动作过程中:(1)快速建立动作概念及掌握动作;(2)提高肌肉工作的效率和动作效果,培养良好的本体感觉;(3
摘 要:大课间是在传统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效的大课间具有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等特点。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除了延长活动时间外,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部分学校依然停留在传统课间操的模式上,并没有发挥大课间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在结合我校大课间特色与成效的基础上,谈谈小学大课间的組织与管理策略。  关键词:小学;大课间;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本文对广东省10年来学校体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广东省;学校体育;10年;回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24-03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7号文件发布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一如既往的坚持改革开放,在创新制度建设、提高体育教
关键词:南通;体育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12-0074-01  2017年11月24-25日,江苏省南通市潘雪峰体育名师工作室跨区域联合教研暨金秋市北“构建快乐·高效的体育课堂”专题研讨在南通市永兴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由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指导,潘雪峰工作室主办,港闸区名师培养导师团协办,南通市永兴小学承办。来自
超级大回转是高山滑雪比赛项目之一。下坡的速度超过滑降和大回转,每个运动员只有一个钟头的最佳时机。在奥运会上,超级大回转项目通常设置在与滑降项目相同的斜坡,但起点较低。  目标:发展学生快速跑动中变向能力,体验该项目高速前进中急转弯的身体控制感觉。  方法:每组五名学生,比赛开始后,甲S型快速跑绕过三个标志杆,然后直线返回击掌接力,乙迅速出发,以此类推,先完成者即获胜方。  建议:游戏时,还可以进行
摘 要:通过对浙江省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来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困扰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相关因素,认为学校体育工作改革需要从综合改革的视角整体把握。  关键词:浙江省;10年;学校体育工作;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21-03  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
摘 要: 面对北京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问题,面对学校教育、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小学体育教研室立足于体育与健康学科,从师资队伍、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课程教材建设是改善青少年健康现状的载体、课堂教学研究是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的主阵地、学业评价是检验青少年健康狀况的坐标尺等观点并采取了具体
关键词:沙瓶操 ;活力;美感 ;壮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2-0024-01  我校素有重视体育的优良传统,在做好广播操、武术操的同时又自创了沙瓶特色操。它集健美、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具有取材简易、好学趣练、表现丰富、增强体质等特点,通過长期实践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  一、沙瓶操器材制作  如图1-图3所示,沙瓶做法简易
摘 要:自成为“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以来,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尝试,依托平台、明確目标、整合资源,常态化体育教学及锻炼活动与全校性的大型活动有机结合,以体育运动为契机,撬动学生健康生活的齿轮,打通学校优势发展的通道,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学校体育发展特色。  关键词: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活动;学生健康;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