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报道乐无穷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t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讯报道逼我刻苦学习,使我学会调查研究,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首战告捷
  
  1949年6月,我参加解放军随之南下。部队打到广东后,驻在中山县石岐镇。一天下午,邻居家突然失火,我同战友们帮助邻居救火,场面非常感人。救火完毕,我顾不上洗脸、换衣,趴在门板床边,挥笔写了一篇小通讯,标题是《奋不顾身》,交给了教导员。谁知这篇短文很快在军级报纸发表。这是我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从此,便踏上了业余通讯报道之路,从未歇脚。1960年1月,广州军区政治部授予我“通讯报道工作积极分子”称号,奖给一本精致的笔记簿。
  
  通讯报道影响了我的命运
  
  1963年,分往长葛的那批转业干部300多名都被分到商业部门,我却被分到县农业局。原来县农业局当时急需一名会写材料的人秘股长,请求县委选调。组织部在转业干部档案中反复查找,发现我会写通讯报道,部长挥笔将“商”字改为“政”字,将我分配到农业局人秘股。就这样,我在农业局和乡镇企业局等党政部门一干就是30年,直到离休。
  
  外号“杨典型”
  
  我通过新闻报道宣传了许多养牛典型、养鸡典型、植树典型、种花典型、种药材典型、养蜂典型、养兔典型等等。熟人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叫“杨典型”。一段时间,走在街上,有人就喊:“杨典型,最近又写了什么典型没有?”记得有一次区里召开三级干部会,印发的先进典型材料,几乎都是我平时调查采访的典型人物、典型事。
  回首望去,通讯报道伴我度过了我的大半生。苦中取乐,至今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近日,舞钢连降暴雨,雨后我冒着高温采访,写了一篇《暴雨过后访田岗》,又被《钢城信息》采用。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初,搞起个体经营之后,工商所为我们有点文化知识的个体户免费赠送了一份《个体户周报》。光阴似箭,20年弹指一挥间,我也由“报盲”成了“报迷”。通过读书看报,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获取了大量信息,同时读写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伴侣,使我终身受益。  记得在1989年春天,有一位甘肃裕固族老大爷来到农贸市场买布料时错将新版100元人民币当成了10元币,某个体户发现后跑步追出农贸市场将多余的
我国2011年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惠及全国924万余户个体工商户,占全部个体工商户的比例达63%.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惠及6000万人。个税纳税人减少6000万修改后的个
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省级和副省级城市电视台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少儿频道以来,此类频道在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允许“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并存,此做法尽管有一定的现实考虑,但实务操作中却存在一些缺陷,易产生不良的财务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近年来,每逢年终岁末,对全年新闻进行大盘点,已经成为媒体必做的功课,各个媒体都绞尽脑汁,竞相求胜,年终盘点报道在竞争中日益繁荣,题材的丰富,内容的吸引力,甚至超乎读者的
典型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头戏”,在日常新闻工作中,能否搞好典型报道也是衡量一个记者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典型报道这个新闻现象,切实加强典型报道,以便更好地
采访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社会活动,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  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取得信任是获得事实的前提,采访对象有真诚合作的心理才能打开心扉。记者既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又要探索、揣摩采访对象的心理。记者必须掌握人际交往中心理沟通的学问,主动接近采访对象,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才能使采访获得成功。    (
我国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亟需改革和创新。为了适应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地勘行业的综合情况和国家会计改革的目
社会新闻在媒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信息容量大,内涵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语言的运用最灵活,最丰富多彩,有时也最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