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武侯教育国际化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legebicaon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证·亮点透视
  走进武侯的中小学校,徘徊在美丽的校园之间,在别具特色的校园环境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武侯教育的魅力所在。武侯教育不仅使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明程度与日俱增,更成为成都市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助推器”,成都市文明的“传播源”。
  
  区域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了武侯教育的一个工作热点,也是武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近几年来,伴随农村教育城市化、城乡教育均衡化、城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快速推进,武侯区国际交流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教育国际化推进工作的相关思考和实践也在不断加强。
  在未来,武侯教育国际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必将步入“深水区”,教育国际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可喜的是,武侯区一些学校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在办学中积极发展自身优势,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迈出了更大的步伐,为武侯区推进教育国际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交流活动中加快国际化步伐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竞争意味着挑战,而交往则是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正是在不断的交流与合作中,学校才能开阔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前沿,引进拔尖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的国际交流水平不断提升。
  伴随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这不仅是建设国际化人才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命题。只有以积极的姿态进行高水平的国际交流,才能在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扬帆而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区域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武侯区一直以积极态度迎接着挑战,在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中紧紧追随时代的潮流,通过各种活动积极参与到国际教育交流动中。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武侯区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同时,武侯区一直鼓励留学生和交换生融入到武侯深厚的文化中,融入到武侯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使他们全方位体验中国文化和武侯独特的精神魅力,增强对武侯的归属感。几年来,很多留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工作中,为武侯学校校园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外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和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开阔了国际视野。
  
  案例一
  锦里小学:中外文化“对对碰”
  2006年2月6日,成都市锦里小学双语合唱团全体成员带着全校师生、家长的期望和嘱托,踏上了赴新加坡参加“非常新加坡”双语合唱交流的旅途。
  锦小此次参加的交流、表演活动由全国双语研究中心和新加坡海佳集团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北京、大连、武汉、西安等地的六所中小学和新加坡的两所学校将进行为期四天的交流活动。锦小自2001年以来积极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国内双语教学界已享有较高声誉,因此得到全国双语研究中心的力邀,得以参加此次活动。
  双语合唱表演在新加坡南侨中学光前大礼堂准时拉开帷幕。来自天府之国的辣妹子和帅小伙们先后用汉语和英语倾情演绎了热情洋溢的《美不过成都》、欢快喜悦的《鼓乐》和充满异国情调的《我买了一只猫》、《哆来咪》等四首歌曲。如天籁般悦耳的歌声、令人眼花缭乱的步伐变化、饱满的情绪感染了所有的人,台下的观众们发出了阵阵惊叹和尖叫,评委们也情不自禁地和着节拍轻声吟唱。完美的演出毫无争议地赢得了本次交流表演的金奖。
  锦小代表团来到爱同学校进行交流,锦小的孩子各展所长,轮番登台表演已精心准备多时的节目,一时间,长笛与古筝齐奏,钢琴共琵琶争辉!一席文化盛宴令全场如痴如醉。爱同小学的孩子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演出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节目,礼堂里轻歌曼舞,笑语连连,华语、英语、马来语混在一起……经过交流,两所学校已初步达成协议,定期互派师生进行访问学习,使双边的交流不断深入下去,为推动两校的全面发展做出努力。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成都市锦里小学积极推进国际交流活动,为了使学校的教育和国际接轨,紧跟国际教育步伐,使学生在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竞争中占得先机,学校积极探索有效的国际交流途径,主动地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成都市锦里小学积极深化推进国际化交流,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力度,通过中外合作,不仅借鉴吸收了国外先进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国际化发展,同时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的国际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案例二
  龙江路小学分校:国际交流中提升学生竞争力
  4月中旬,VEX世界锦标赛——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在美国佛州的迪斯尼体育主题公园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13余个国家,400余只队伍,1800多人参加了本次比赛。由于没有设置小学组这个组别,龙江路小学分校作为为数不多的小学队伍参加了中学组的比赛,和各国的中学生精英同场竞技,比赛时,3人孩子分工合作,靠着扎实的英文功底,直接和不同国家的联队沟通,和比赛评委对话。2获得了此次比赛中学组冠军,以及机器人最佳设计奖。
  值得一提的是龙江路小学分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九场排位赛前三场排位赛,学校的排名掉到了80多名,队员调整心态,连胜六场,排名上升至13位,获得了进入淘汰赛的资格。在淘汰赛中对手越来越强,但学生不惧强手,在1/8决赛、半决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到最后的总决赛中。决赛由美国多家电视媒体进行现场直播,进过两场激烈的比赛,学校最终以2:0的绝对优势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赢得了本次世锦赛中学组的总冠军。赛后,评委问了他们参加这项竞技有哪些收获?三人异口同声回答是“team work(团队精神)” 。
  龙分借助一个个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与社区积极沟通协调,推动社区积极主动关心学生的发展,参与学校的教育。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长效机制,开拓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以英国友好学校为基础,扩大国际教育开放的力度。拓展渠道,通过境外培训、学生交流、修学旅行、聘请外教等丰富多彩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增进友谊,开拓视野,提升了学校师生的素养。
  
  案例三
  西北中学:师生互访,加强交流
  为了顺应国际教育交流的大趋势,西北中学学子远赴美国牛津中学、德国彼尔·约尔里斯中学,在加拿大、英国、法国、俄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的留学生捷报频传,学校的学生何力、李睿、黄星然等同学在国外学习取得优秀的成绩;史亚、余佩聪、罗志聪、肖理、杨倩、邹伯涛等学生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学院享有全额奖学金。尤其是2009级的杜松岭同学参加美国天文学比赛,成为中国16个应邀访问美国的太空少年,被美国三所大学录取。
  西北中学高中优秀青年教师邓红媛,受邀到英国维克菲尔德地区的三所学校任汉语助教,在任教的近一年时间里,邓老师努力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宣传成都、宣传武侯,也努力学习英国文化及现代化信息。频频传来与英国学生友好互动的教育热点信息。继英国友好学校校长参与西北中学师生教学活动,加强了相互沟通交流后,2010年5月14日,西北中学受英国友好学校邀请,将由古和平校长率一名英语老师和五名学生到“中英连线”友好学校,参加“中英教育文化交流周”活动,住宿在英国学生家中,与他们同生活、同学习,此次赴英交流访问必将进一步加深两地、两校之间的友谊。
  西北中学对外交流由来已久。从九十年代初起,就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近年来,西北中学进一步拓展了对外合作与交流的范围,2007年7月接待澳大利亚的17名师生到学校交流访问。2008年,西北中学与四川大学科技园培训中心合作,与法国七所大学达成协议,招收学校高中毕业生,当年学校送走12名学生。美国、法国等多所学校到西北中学交流和洽谈合作事宜。2008年学校艺术团两次应邀参加由成都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的“成都国际青年音乐周”活动,与各国艺术团体同台演出,受到上级领导和友好学校的一致好评。
  西北中学将进一步实现成都市提出的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推进武侯区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密切与国外教育机构和学校的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与国外学校建立长期持久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赴国外留学的学生提供一条通畅、经济、快捷、便利的绿色通道,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国际人才。
  
  案例四
  武侯外国语学校:访问交流,拓展国际视野
  在武侯外国语学校,我们看到了生动的一课。这堂课与我们国内的课堂有个区别就是由两位老师共同完成。阿什比小学的Wale和Helen老师为学校三年级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美术课。Wale老师首先通过PPT向学生们展示了英国过去和现在的标志性建筑物。同时,Helen老师给学生们详细的介绍这些建筑物的名称和历史。然后,向学生展示了阿什比小学学生的同一内容的作品。在学生们欣赏的时候,Helen老师给学生们介绍了他自己学生的绘画方法。最后,他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建筑物并画在他们统一准备的美术纸上。在学生绘画过程中,Helen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绘画的步骤的同时,继续展示他自己学生的美术作品;而wale老师则走到学生身边手把手的教学生如何观察、勾画建筑物的轮廓、如何上色……
  参加听课的老师介绍,在英国,他们的每一堂课都是由两位老师共同完成。同时,他们是实行包班制,每位老师承包一个教学班,负责教授这个班的英语、数学、美术、音乐等全部课程。他们会和其他班的老师结成搭档,在上课时互相帮助,两人共同上一堂课。
  2009年5月,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与其他几所学校在四川省教育厅带领下,接待了对成都市进行了友好访问的英国莱切斯特郡10多位中小学校长。此项目既是中英双方教育工作者通过相互交流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同时英方意识到汉语教学日益提升的地位和作用,英国文化协会正在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其全球项目“连接教室”——通过在英中双方的学区间搭建“姊妹学校”关系,促进双方在教师、体育和艺术活动等方面的交流。武侯外国语学校在此合作项目下与英国阿什比教会小学签订了教育合作备忘录。
  在随后的合作交流中,武侯外国语学校按照签订的教育合作备忘录定期进行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文化、教育教学交流。学校充分了解和适应相互的工作方式与交往方式,确定了由定期邮件交流,学校双方校内活动展示分享,定期共同制定交流项目。
  武侯外国语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积极开展英语教学,在英语教材上“精挑细选”,采用英语教材“1+1”模式,开拓创新、双管齐下:用成都市中小学生通用教材打好学生英语基础,用原版进口英语教材扩展学生思维视野。同时学校聘请了多位外籍教师,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全方位锻造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表现、纯正流利”的英语水平,为以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语言基础。
  
  案例五
  机投小学:外校来访
  2010年5月18日,英国塞顿小学哈利校长到机投小学访问。机投小学学生彭梦露和常昕迪担任参观校园的导游,两位同学的英语之好,给哈利校长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在介绍塞顿小学时哈利校长从校园设施、教具教材、班级布置到学生作品和学生社团逐一做了详细讲解。
  在听完三·5班的双语课时,哈利校长告诉这样说:“这节课和我们的教学方法差不多,学生学得也很好。”哈利校长热情地介绍了学校之间的不同做法——不是举手抽问,而是每个学生一个小白板一起呈现自己的答案,因为这样更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思考,不容易走神。
  哈利还到三·5班吴涵家共进午餐。吴涵用英语向哈利校长介绍了他的爸爸妈妈,说爸爸样子有点老,不像爸爸像爷爷,把哈利给逗乐了。吴涵的爸爸妈妈准备了非常丰盛的中式午餐,准备非常精心且细心,特意准备了西式的Pisa,为了适应西方人的餐饮及卫生习惯,还为哈利准备了刀叉。
  哈利和三·3班学生一道“学唐诗、唱唐诗”。谢萍老师先让同学们背诵了《三字经》和几首唐诗,然后出示了王维的《杂诗》,并简要说明了该诗的意思,在教室里的哈利和乐山同行都非常投入地参与到唐诗学习、诵读之中,并与学生一起学习吟唱。
  5月20日,哈利观摩了二年级随堂课教学现场,周滟老师的数学课让哈利很感兴趣,她说数学是相通的,英国也这样学数学,同时拿出她的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在孩子们上台列竖式进行乘法计算时,哈利向学生介绍了英国列竖式的不同。
  在学校名人长廊“鉴史知远”这块大石头旁,哈利校长种下了一棵樱桃树——机投小学和塞顿小学的友谊树。之后,哈利校长在留言薄上写道:能够来到中国成都以及机投小学访问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我们向往着成为朋友,并在我们国家及学校之间建立和保持一种特殊的联系。这是一次独特而又令人激动的机会。我被学生的英语口语及写的能力所征服。学生们在用英语与我交流时即自信又高兴。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这所学校我看到教师们的教学技能也很棒。在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及学习他们自己的文化上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再次感谢你们的盛情款待,我们有很多方面可以互相学习。
  此次交流活动由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和我国汉办联合举办。校际连线活动有利于促进两国中小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信心、有能力的地球村公民。在这次活动中,经过和哈利校长的反复磋商,签署了合作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将让机投小学真实有效地投入到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之中,这个计划是机投小学迈入国际交流的一个里程碑。
  在项目建设中提速国际化发展
  教育国际化是与经济全球化伴随共生的,是一种客观趋势,势在必行。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要以“主人”的姿态主动去迎接教育国际化的到来,成为教育国际化的推动者。
  2010年5月,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武侯区率先改变过去以“走出去请进来”为主的方式,尝试通过“课程共建”,与英国维克菲尔德市签订《中英友好学校教育合作备忘录》,中英各10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选择“社区点亮生活”为共建课程。英国政府出资8000英镑支持该项目的开展,并全额资助武侯区3名教师赴英国担任1年助教。武侯区10000余名学生参与到课程共建活动中,达到师生了解国际文化、国际社会发展情况的目的。
  成都市武侯区的“中英课程共建”项目创造了多个第一:全国第一个成功申请“中英主题性课程共建”项目的地区;第一个在课程共建项目用艺术创作手段进行高规格的成果展示的地区;成都市武侯区中小学的学生作品第1次与英国顶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同台展出。
  武侯区“教育国际化交流”开始进入更深层次的合作阶段,这种国际课程共建项目的开展,将有效推动武侯区中小学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培养更多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国际理解的现代公民。
  
  案例一
  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实行生命教育,扩大国际交流
  加拿大国际生命协会主席庄键先生于2008年“5.12”地震之后,因参加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研讨活动来到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对学校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表示充分肯定,并深深喜欢上了这所年轻的学校。此后,先后七次,搭建平台,引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专辑学术团队,来到学校开展课堂教学交流、主题演讲、专题讲座、座谈等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既有对学生的课堂关注,也有面对教师的主题讲座、学术研究,同时,也面向家长开展了系列家庭教育培训,极大地开阔了学校教育的视野。
  2010年10月13日,在国际生命协会庄健老师及其团队的精心安排下,来自美国的S.E.E.D.S种籽教师团的6位成员走进了清水河校园,为来自武侯区、以及成都市周边地区兄弟学校的行政领导及一线教师带来了为期一天的“实用教育工作坊”学术交流。
  2011年3月23日,由国际生命教育学会主办的主题为“生命因你而精彩”的中国·加拿大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在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隆重拉开序幕。来自加拿大生命国际教育协会的庄健老师夫妇、孟恩夫妇和易志锐老师、以及专业家庭心理治疗师区泽光博士将于这一活动周中以不同的形式,对老师、家长分别开展讲座和培训交流活动。
  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在武侯区“均衡发展创特色,文化建设争一流,教育惠民上水平”的优化区域教育文化的催生下,提出了“上善学校,若水教育”的办学追求。几年来,若水教育体现了关注全方位的生命教育特质,若水的生命教育,生命的若水教育,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被评为成都市生命教育试点学校,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这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吸引了国际国内教育人的关注。
  
  案例二
  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合作,“点亮”学生
  2009年5月18,来自英国韦克菲尔德郡政府官员雷切尔女士及英国奥克菲尔德特殊学校的副校长史蒂夫先生莅临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交流访问。访问期间,双方交流了各自学校的课程模式、学生和教师状况、教学体系,深入探讨了特殊奥林匹克运动课程的共建和自闭症教育治疗方法并达成共识,拟定合作计划。5月20日双方正式结为伙伴学校,签署了备忘录和商定了细致的学校合作计划,为今后的进一步友好合作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双方学校联系不断加强,不仅参加了“社区点亮生活”课程共建项目,还通过互联网展开了紧密的书信联系,双方学校的每一次活动都及时地与对方分享,文字照片将两个相隔万里的学校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两个国家的文化交流。在自闭症教育康复治疗上交流甚多,学校申报的区级课题《利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促进自闭症谱系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正是由于史蒂夫先生来访时赠与的图片沟通板而展开的深入研究,在交流中英方学校为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与指导。
  2011年1月22日,中英第一个主题性课程共建项目“社区点亮生活”在四川省博物院举行首场题为“童心点亮”的成果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创作的艺术作品也参加了此次展览。孩子们以他们自己最喜爱最简单的艺术方式——绘画参加此次展览,参展的10余幅作品虽称不上栩栩如生、精雕细琢,但也以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吸引了中外参观者。当大家得知这些简单的彩色图画出自特殊孩子之手,纷纷感动并大赞不容易,学校的小解说员徐家真也亲自到现场为参观者介绍自己和同学们的展。从她简单的词汇中,让人感受到她愉快的心情,也正是一次次这样的活动,让像她一样的孩子们逐渐开朗起来,让童心真的被点亮了。
  为坚持教育面向世界的指导方针,不断拓展教育的内涵,扩大学校发展的国际视野。自2009年以来,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重视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工作,积极开展对外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特殊教育康复技术,让学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效果。
  
  案例三
  科华中路小学:国际化项目实践与研究
  一直以来,科华中路小学高度重视发挥科研的强大作用,把“科研领航”作为学校工作思路的首要因素。2002年以来,学校正是以项目研究的方式推动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
  2003年,学校参与“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项目”研究。教育部官员以及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IBM项目专家到校指导,给学校带来国际国内的教育经验,设施设备的更新,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成为“教育部-IBM国际合作课堂项目实验示范学校”“基于国产基础软硬件网络教育示范学校”,在全国项目学校中脱颖而出,在国际国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2007年,学校参与了“教育部中小学校长能力考察项目”,与美国西部的Jenks Elementary 学校建立联系,促成两校交流互访行动。2008年3月,该校校长Lair回访,两国两校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
  2010年,在成都市大力创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武侯区大力实施“商务高地宜居武侯”的区域发展战略中,由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外事处联络并开展的“中英校际连线合作学校”中外合作项目在武侯区开展。作为9所合作学校之一,学校与英国韦克菲尔德地区的霍布里小学结成合作学校。
  为了加强国际交流,科华中路小学成立教育国际化中心,采取项目负责制,由专人负责。同时,紧扣教育国际化工作目标,大力提升干部队伍的国际意识和水平,内化为管理中的自觉行为,从而为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保航护驾。在武侯区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中,科华中路小学将进一步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进程,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形象,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奠定基础。
  
  案例四
  红牌楼小学:社区生活课程共建
  在2011年1月举办的《童心点亮社区 社区点亮生活青少年艺术作品展》活动中,红牌楼小学的艺术作品《足行-诗韵》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与好评。作品以国画卷轴为承载方式,红白布幅上的足迹分别以走进“国学诗韵”及从经典中走出“影响、发展”的形式表现,在徐徐展开的追寻古韵诗歌的足迹过程中让孩子在诗韵中感悟。
  该作品照片在英方举办的成果展上进行了展示。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回信称:“作品在‘社区融合’,‘当代艺术表现力’和‘作品的创作技术及创意’等评审标准上都有出色表现,得到了评审会的一致好评。”《足行-诗韵》从全国一百多份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将于九月份举办的全国展览。
  学校自2010年5月与英国戴恩·罗伊德小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后,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双方学校共同参与“社区点亮生活”主题课程共建,使得交流和沟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双方学校共同围绕“人与社区”这一主题进行了课程建构,同时,双方以传统艺术这一表现形式对课程成果进行了展示。英国戴恩·罗伊德小学自今年起,在汉语助教的协助与参与下,开设了汉语课,学生还进行了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
  2011年3月,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组织的“社区点亮生活”优秀社区行动计划评选工作中,我校的《国学经典伴“我”成长》、英国戴恩.罗伊德小学的社区行动计划《多面的Dane Royd》均获得“优秀社区行动计划”。
  每个学生都是他们所在社区的积极居民。学生的行动小则影响家庭,大则影响社区。红牌楼小学在课程行动计划开展的过程中,从学校-家庭-社区这三个层面开展系列活动,让国学经典时时与学生相伴,培育有民族灵魂、世界眼光、博学多才的“现代红孩子”。
  
  案例五
  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以项目为切口,促进交流
  为提高棕北西区学生和到校交流学习的外国学生的汉文化水平。学校通过《三生教育》课题开发,深化对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三生教育”是学生的需要、家庭的呼唤、学校的使命,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对此,学校开设了系统的国际交流校本课程,如书法、中国画、中医、民乐等课程。目前,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教师交流项目、学生年度接待项目、短期来华短训项目、短期出国短训项目等一系列活动,和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兄弟学校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接待了外国校长、教师和学生30多人次。
  为高质量开展校际间国际交流工作,满足教师成长发展的需要,提高全体师生的现代教育意识,高质量开展国际交流工作,学校计划了一系列培训项目,包括派出汉语教师或志愿者、接收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接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实习等项目。目前,来自德国莱茵河畔的克雷菲尔德市的MarkoWalter先生和美国Macauley O′Connor女士正在我校执教。
  棕北西区通过建现代化设施硬件平台。以评选各级相关示范学校为契机,完善了电话系统、网络系统、广播系统、现代办公系统、多媒体设备系统以及家庭-学校-社区联络系统,并实现使用率达100%,为全体师生提供了现代化工作和学习的物质保障。
  在对外交流中不断搭建国际化校际交流平台。通过“中英校际连线”项目活动开展,结合棕北教育集团作为国际汉语推广基地和AFS项目学校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开展校际间学校互换教师、互换学生、公派留学和考察交流。
  在成都市建设“城乡统筹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过程中,棕北西区结合武侯区“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市教育现代化、城乡教育均衡”教育“三化”主题,确立以“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国际化”办学思路为核心,通过外事专题培训和对外交流实践活动,促进学校与国外结队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相互学习和借鉴,使学校教育软实力不断增强,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夯实基础,提供经验。
  在课程设置中促进国际化融合
  课程是学校教育核心的内容,它也体现了民族的特点和国家的意志,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课程都有不同之处,这也体现了国际的特点——多样化。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的课程应该有更大的包容性和选择性,来接纳国际化的特点。同时,在课程设置中,要重视与国际的衔接,要适合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国际化不是跟风、跟潮流,也不是想当然,而是在不同的制度和文化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和平衡点,促进国际之间的融合。
  武侯区在课程设置中,一直注重找这个平衡点,通过创新各种教育方式,探索属于自己的国际化路径。2011年,武侯区“世界课堂计划”的正式启动。1月21日,武侯区首批赴美国开展“世界课堂计划”的50余名学员和中英文教师在川大附小进行国际礼仪、国际交往、签证过程等课程的培训活动。2月1日,武侯学员在美国华盛顿州Hockinson学校,进行首场中美国际课程的学习交流体验。此次赴美国体验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武侯区中小学“世界课堂计划”的第一站,后续已经纳入日程的还有今年5月赴英的学习交流活动,以及与德国、香港、台湾等学校开展的课程体验活动。
  
  案例一
  武侯高中:用语言沟通世界
  走进武侯高中,处处体现着学校“个性化成才教育”办学思想,从校园环境到班级文化建设,无不显示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学校不断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他们与国际深邃的色彩悄然相遇:项乙琳同学就读于澳大利亚科庭大学;谌莹彦现就读于法国蒙彼利埃三大;罗静现就读于法国尼斯大学;曾久银就读于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期大学……一个个名字都是武高人走向国际的名片。
  走出国门的学生以他们的风采回报给学校的更多是国内外高校对武高学生素质的认可:法国教育考察团、新西兰教育代表团、加拿大教育考察团、泰国教育考察团等国外考察团纷至沓来,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感叹不已。
  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招办负责人来学校洽谈选拔学生就读该校事宜;新加坡ESDA学院院长Nickson一行到学校给美术专业学生讲授动画制作,希望武高的学生报考他们学校;“2010年美国高中交换生项目”到武高选拔学生;排名国际第16位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招办领导到武侯高中进行两校的办学情况交流……
  为完善武侯高中城市综合高中教学组织形式,丰富综合高中办学内涵,2001年,武侯高中和四川大学、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工艺大学联合办学,开办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多媒体图形设计出国留学预科班。
  为提高教育国际化办学品质,在国际化办学的探索道路上,武高与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于2006年联合开办了西南地区第一个英法双语高中留学预备班,于2007年开办了全国第一个英西双语高中留学预备班。
  英西双语高中留学预备班的开办受到了家长与学生的追捧,因为西班牙语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语种,全世界共有31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各界对西班牙语人才需求强烈。这个班的开设不仅符合国家为国民经济培养急需人才的方针,也为留学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武侯高中科学重组学科课程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评价,开发探索校本特色课程,除了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外,特别增加了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高语言学习的能力,突出双语学习的效果。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武侯高中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案例二
  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加强交流,促进学校外语教学
  2011年3月21日,“中美中小学校长领导能力建设项目”之“中美中小学教育研讨”活动在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16中)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将为期一周。其中将举办中美校长论坛发言,中国外语教学课堂展示,中美教师教学研讨,中国中学生外语艺术表演,美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活动。
  “中美中小学校长领导能力建设项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目的是帮助中美中小学校领导建立工作伙伴关系,推广两国中等教育管理的经验,促进两国之间中等教育的发展。该建设项目组织了中、美校长之间的互访,为两国学校开展合作和交流提供了机会。该活动于2004年首次在北京、 江苏的10所学校试点,2005年在全国推广。四川和重庆于2006年10月首次派人参加,其交流互访并建立友好关系的主要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中学。2006年10月至11月代表四川省首派美国的成都锦城外国语学校的王琳副校长,就成功地访问了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利密之中学,并介绍交流我们中学的管理经验和做法。而作为活动的一个部分,此次也是利密之中学Mrs.Cathright校长回访中国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
  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是成都市唯一一所公办走读式外国语学校,她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强调“成功教育”,突出办好外语特色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改探索,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尤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案例三
  川大附小:多层次课程交流
  2006年4月12日,在四川大学对外培训部的牵头下,美国科罗拉多州帕克市派恩格夫小学一行8人在JIIN WHRISTENSEN先生、小学校长MINTER先生的带领下来来到川大附小,双方通过签字仪式结成姊妹学校关系,开创了学校跨国界小学教育文化交流的先河。双方达成共识:通过访问、书信、资源互换,为派恩格夫小学与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学生和老师提供更多了解中西方教育的机会,增进了两校友谊,加深中美两国的友谊;为派恩格夫小学的中文教学以及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英文教学提供支持,通过学生、教师及学术文化的交流,持续发展学校的语言教育。
  2006年12月,川大附小音乐教师姚品平随市教科所组织的“管乐交流考察团”赴美国芝加哥进行管乐教育考察与交流,观看了管乐演出,了解了西方国家的管乐教育模式,与教师进行了相关的教育交流,引发了许多管乐教育的思考。
  2011年1,川大附小贺果来教师和18位学生一起到美国,10多天中体验了美国的学校教育、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进一步了解了美国的课程文化和社会文化。他认为美国儿童的课程设置与中国有类似的地方,但更有特色和科学性。
  在学生和教师发展课程中,学校开辟国际平台,让学生和教师体验异国教育课程。在他们的亲身体验中,会不自觉地进行两国情形的对比,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也在其中固化优秀的认识,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学校关注世界课程理论、形态、体系和实践,用国际化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成长,以现代人的情怀善待儿童的成长。以生活教育的国际化理解,提升学校课程对世界教育资源的兼容度,以期构建实现对师生生命个性成长真正关注和价值表达的课程形态、体系和相应的实施策略。
  川大附小在百年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始终注重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坚持民主、开放的办学思想,追求最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满足儿童现实和未来生活的需要。随着学校发展的脚步,以国际视野和胸怀,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吸纳、传播、交流和合作,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环境,培养走向世界的公民,让学校的发展具有国际品质成为附小教育发展的使命和目标。
  
  案例四
  棕北小学:在中英课程差异中寻找启示
  跟随着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对外交流的步伐,棕北小学加入到“社区点亮生活—课程共建”中英连线项目中。学校与英国ST.James Crigglestone CE Junior & Infant School学校成为课程共建的友好学校。在课程共建中,有一个重要部分“共同关注”,棕北小学主题是关注“社区环保人群”,英国ST.James Crigglestone CE Junior & Infant School学校的主题是关注“社区中的无名英雄”,为了做一个宣传资料,棕北小学希望英国学校提前提供活动成果——社区无名英雄的照片,但是一个月没见回音。一个月后,资料终于发过来了,从给的资料中看到了英国学校对这次活动的关注: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有社区无名英雄的照片,还有孩子们为这些英雄所描画的肖像,还有这个主题活动的展览:一面洁白的墙面上贴着一墙的肖像画。原来英国学校并没有“遵从”棕北小学老师的想法,而是老老实实的走完全程:把学生组织起来讨论方案,然后请社区的无名英雄到学校给孩子讲述,然后孩子们又为英雄画像。可见英国学校对这次交流活动十分尊重学生的关注过程!
  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棕北小学的老师一致认为,领悟课程不能没有过程!因为这是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一个走向社区的过程,一个课程建设的过程,一个真实的过程!“Everyone is involved in these activities!”
  棕北小学结合学校的办学主张和学校的校情,确立了把建立、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作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了绿色教育品牌内涵与外延的丰富与扩大。
  
  案例五
  龙江路小学(南区):构建国际化课程,加强国际理解
  2010年10月19日上午,英国VTE教育之声协会的Bill Donnelly先生访问龙小南区。英国VET教育之声协会由英国伦敦附近的一些学校组成,该协会与其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一些商业合作伙伴共同协作,致力于为该协会的成员学校组织文化和学习的活动,提供一流的教育,使学生们能够掌握在未来社会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此次造访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南区)是为了寻求与中国学校建立联系的机会,使他们的学生和员工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同时也能同中国的学校分享英国的传统和教育方面的经验。龙小南区校将与VTE教育之声协会达成进一步合作,促进中英双方的教育文化交流。
  英语,是国际上应用最广的一种语言之一,也是学生走向世界的工具。龙小南区增大了英语的课时,每周保证学生有5-6节中国教师执教的英语课,至少保证一节外教课,希望学生能够尽快地将英语这个国际化交流的工具使用得得心应手。
  学校采用香港原版的朗文英语的教材,教师也多次接受香港朗文公司的培训,教材上直接与国际接轨,使学校的英语教学拥有很高的起点和平台。
  龙小南区引进了英国培生语言考试——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国际性的英语考核,该项考核得到全球含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45个国家的承认。
  学校于2008年7月开始和英国著名的PEARSON教育集团合作,引入Edexcel旗下的伦敦少儿英语测试,并成为四川地区唯一具有举办该项国际考试资格的考试中心。“伦敦少儿英语”口语考试现更名为“PTE”少儿英语考试,是全球统一时间、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所有的试卷都由英国英语国际机构统一出题、派专人监考、试卷立即封存寄回英国统一批改。
  到目前为止,学校学生已有300多人次参与了本项国际化考试并100%全部通过,其中成绩为“优”、“良”的比例达98%以上。这个成绩是伦敦少儿英语考级在中国区所有考点的最好成绩,学校对考务的组织也得到了以严谨著称的英国考官的高度肯定,考试中心拟将我校的考试培训工作作为样本,向全球推广。
  教育国际化的关键是人,即拥有强大的国际化教育师资,所以,龙江路小学(南区)还将在教师培训方面下大力气。将继续加强与国外,尤其是英语国家友好学校的深度合作。除了友好互访外,还将加大交换学生项目的合作力度,使学校师生真正走出国门,放眼世界。
  
  案例六
  磨子桥小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阳光学生
  走进磨子桥小学,处处显示着“阳光”,学生自信阳光的笑脸,老师和蔼的微笑,校园处处无不体现着阳光的概念。学校在凸显学校原有的“英汉双语教育”特色的基础上,确定了新的三大发展主题:文化创新、制度重建、内涵发展,提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学校教育模式——“阳光教育”,推动学校从特色学校发展为有较好社会美誉度的品牌学校。
  “阳光教育”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明确提出育人目标:培养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阳光学生。阳光教育提出的核心思想,得到了教育界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也吸引国际教育同行的目光。2006年12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麦安娜女士来学校参观。2007年6月,中美交流活动在磨小举行,美国Head-Royce School中学的50多位学生在磨小当了两天老师的小老师。来自美国巴顿大学的教授们也来磨小参观,他们在阳光书屋的留言本上写到:这儿真是太美了,仿佛是童话中的奥兹国。
  2007年以后,磨子桥小学抓住国家第八次新课程改革的契机,进一步丰富并发展阳光教育理念,形成了“阳光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文化建设框架:6大板块,1条主线,1个核心的发展构想,并进一步明确了磨子桥小学阳光教育的育人目标:培养健康智慧,具有中华灵魂、国际视野的阳光学生。
  磨子桥小学围绕“阳光孩子家乡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了学校二期(2009-2015年)课程改革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在课程设置中,特别提出了专题教育活动课程:国际理解。目前,该专题课程中的“国际理解”部分正在构建课程校本教材,并逐步实施。计划用两年时间形成《阳光磨小国际理解读本》。
  加快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步伐。充分利用现有的中英校际连线项目,提高管理团队、教师团队的对外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国际视野。在高段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加国际理解、交往礼仪等专题课程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学生、教师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在课程共建、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等方面争取更多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争取与英国、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学校建立合作关系。
  
  专题教育活动课程:生命生活与安全、国际理解、民族教育、日常礼仪、校史等。
  “阳光孩子家乡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六大主题:爱心服务主题、历史文化主题、科普主题、国防主题、心理健康主题、民俗主题
  六项能力:参观礼仪与团队合作;参与、规划与组织;信息收集与处理;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表达、沟通与分享;欣赏、表现与创作。
其他文献
学位
微流控芯片分析作为微全分析系统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已逐渐发展成为当今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微流控芯片分析的目标是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集成常规生物化学分析
学位
声传播问题是海洋声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对传播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处理海洋环境噪声、相关、混响及水声逆问题等的基础.大洋中经常出现双轴水下声道,双轴声道海洋中的声传播一直
该论文包括钙钛矿型复合铁氧体的研究和纳米合金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两部分.
学位
飞秒脉冲激光长距离传输成丝是非线性光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物理现象,自1995年A.Braun等人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以来,至今仍不足20年。然而,这一现象中所包含的复杂的物理过程和广阔
大同煤矿集团力泰有限公司在煤矿液压支架大修过程中发现,各类立柱及千斤顶由于缸体内表面的腐蚀、划伤或变形等原因而报废的数量很多,约占缸体总数的15%以上。缸体通常采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