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三年级作文训练是由说话、写话走向命题作文的中转站。学生既存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存在有材料不知如何表达的问题。这一阶段,如果教师不去摸索符合学生特点的训练途径与规律,是难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会逐渐使学生视写作文为负担,甚至怕写作文。因而应当高度重视三年级阶段的作文片段训练,努力探索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取材的训练途径
1,学习中观察。看图学文和阅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式。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课文《师生情》一课中有意引导学生寻找观察点,让学生学习观察顺序及观察方法。
2,练习定向取材,观察身边人和事。练习定向取材,要把握简单的观察点、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做到(1)描写人物外貌:先指导学生观察熟悉的人物,他们的身材、外貌、衣着、表情等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因人而异地描写,表现出不同的个性。(2)描写人物的对话:要求观察不同身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内容,指导学生描写人物对话的片段。(3)描写人物的动作:先指导学生观察与自己相关的动作,如上课铃响后的课前准备、课外活动时的动作姿势怎样,要求写出动作变化。(4)描写心理活动:提供题材,如:“今天,老师在班里读了我的作文。夸奖我写得好。我想……”。要启发学生练习观察景物、动物、场面等,指导进行作文片段训练。
3,引导观察有益活动,训练重点选材。教师组织蕴合作文素材的少先队手拉手联谊等活动。在活动前提示应重点观察什么,活动中注意观察顺序,活动后回忆活动过程,突出重点,让学生既学习了观察、吃透了教材,又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的体验活动后及时写作,学生就不愁“无话可说”了。
4,引导学生捕捉新鲜事物或趣事,有选择练习‘。教师利用让学生观察体验的机会,教给学生捕捉观察时机。如运动会上,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运动员的外貌神态。当运动员跑出好成绩时,注意观察同学们喜悦的神情。过后,又以《贺》、《胜利者》为题让学生作片段练习,学生写得真实、具体。
二、表达的训练途径
1,说写结合训练。“说”较之于“写”显然容易些。让学生把观察结果通过互相说、补充说、复述等方法说出来,在同伴的帮助下找出最佳思路,确定观察顺序、观察重点,为完成作文铺平道路。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优生引路,及时点评,辅导补充,为其他学生做样板,引导他们复述,再指导找出各自作文的顺序及重点,然后完成片断训练。
2,读写结合训练。
(1)学示范句训练。“用恰当语句表达情感,使语言通顺连贯”是新课程的要求。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要学生对优美、重点句子诵读会背,并结合易错的句子类型,加以指导训练,尤其是常见的连接句(先……接着……然后……),简单的并列句(有的……有的……有的……)等,既积累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词需合乎规范。
(2)学示范段训练。课文多是经典之作,教师借此引导学生理解的同时,渗透构段方式的教育。并将其引入片断训练。学生更易于掌握和运用。①总分式。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典型写法,要让学生认识其构段方式有三种情况: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第四自然段属于先总后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模仿课文构段形式练习。②连续式。是写出连续动作或连续事件的经过:如引导学生仿照《亲人》第五自然段的写法。③因果式。是前后句子表明原因和结果关系的方式。要让学生认识其构段方式有先表因后表果和先表果后表因两种句式。引导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的写法。④空间式。如静物描写即按方位顺序描写,可以按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由近及远、由内至外、先中间后两旁等顺序描写。此外还有主从式、点面式、概括式等几种关联的构段方式,都可以根据写作需要指导学生学习运用。
3,日记片段训练。就是训练学生有选择地记录观察内容。为片段作文提供现成素材。日记训练要注意事先准备包括观察方法的渗透指导,观察范围的大致指导,重要的是练习方式多样化。
小学生作文片段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得法,遵循学生语言和心理发展规律,那么,出现在教师面前的作文。就不再是单纯是一张张纸,而是一道道充满活力的、有血有肉、情景交融的美丽风景了。
一、取材的训练途径
1,学习中观察。看图学文和阅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式。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课文《师生情》一课中有意引导学生寻找观察点,让学生学习观察顺序及观察方法。
2,练习定向取材,观察身边人和事。练习定向取材,要把握简单的观察点、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做到(1)描写人物外貌:先指导学生观察熟悉的人物,他们的身材、外貌、衣着、表情等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因人而异地描写,表现出不同的个性。(2)描写人物的对话:要求观察不同身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内容,指导学生描写人物对话的片段。(3)描写人物的动作:先指导学生观察与自己相关的动作,如上课铃响后的课前准备、课外活动时的动作姿势怎样,要求写出动作变化。(4)描写心理活动:提供题材,如:“今天,老师在班里读了我的作文。夸奖我写得好。我想……”。要启发学生练习观察景物、动物、场面等,指导进行作文片段训练。
3,引导观察有益活动,训练重点选材。教师组织蕴合作文素材的少先队手拉手联谊等活动。在活动前提示应重点观察什么,活动中注意观察顺序,活动后回忆活动过程,突出重点,让学生既学习了观察、吃透了教材,又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的体验活动后及时写作,学生就不愁“无话可说”了。
4,引导学生捕捉新鲜事物或趣事,有选择练习‘。教师利用让学生观察体验的机会,教给学生捕捉观察时机。如运动会上,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运动员的外貌神态。当运动员跑出好成绩时,注意观察同学们喜悦的神情。过后,又以《贺》、《胜利者》为题让学生作片段练习,学生写得真实、具体。
二、表达的训练途径
1,说写结合训练。“说”较之于“写”显然容易些。让学生把观察结果通过互相说、补充说、复述等方法说出来,在同伴的帮助下找出最佳思路,确定观察顺序、观察重点,为完成作文铺平道路。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优生引路,及时点评,辅导补充,为其他学生做样板,引导他们复述,再指导找出各自作文的顺序及重点,然后完成片断训练。
2,读写结合训练。
(1)学示范句训练。“用恰当语句表达情感,使语言通顺连贯”是新课程的要求。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要学生对优美、重点句子诵读会背,并结合易错的句子类型,加以指导训练,尤其是常见的连接句(先……接着……然后……),简单的并列句(有的……有的……有的……)等,既积累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词需合乎规范。
(2)学示范段训练。课文多是经典之作,教师借此引导学生理解的同时,渗透构段方式的教育。并将其引入片断训练。学生更易于掌握和运用。①总分式。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典型写法,要让学生认识其构段方式有三种情况: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第四自然段属于先总后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模仿课文构段形式练习。②连续式。是写出连续动作或连续事件的经过:如引导学生仿照《亲人》第五自然段的写法。③因果式。是前后句子表明原因和结果关系的方式。要让学生认识其构段方式有先表因后表果和先表果后表因两种句式。引导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的写法。④空间式。如静物描写即按方位顺序描写,可以按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由近及远、由内至外、先中间后两旁等顺序描写。此外还有主从式、点面式、概括式等几种关联的构段方式,都可以根据写作需要指导学生学习运用。
3,日记片段训练。就是训练学生有选择地记录观察内容。为片段作文提供现成素材。日记训练要注意事先准备包括观察方法的渗透指导,观察范围的大致指导,重要的是练习方式多样化。
小学生作文片段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得法,遵循学生语言和心理发展规律,那么,出现在教师面前的作文。就不再是单纯是一张张纸,而是一道道充满活力的、有血有肉、情景交融的美丽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