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概况

来源 :中医临床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ygt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痛经是指盆腔无明显器质性改变,且女性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的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的妇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前列腺素、缩宫素、雌激素、孕激素、血管活性因子、β-内啡肽及子宫本身的因素密切相关,故治疗多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中医则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概括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治疗以“通则不痛”“荣则不痛”为基础,多采用中药、针灸等.其治疗手段多样,且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操作简便等优势.因此,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外感风、寒、湿、热之六淫邪气;内伤于肝、脾胃、心、肺、肾之五腑及冲脉、任脉、督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络循行三个角度总结了原发性痛经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概况.并通过对现有的病因病机的研究,指出目前在病因病机研究方面仍需要注重的三个问题:一是病因病机的研究与临床病因学相关联;二是从实验角度进一步证实经络与胞宫的具体相关性;三是研究环境及体质因素对痛经发病的影响,进一步合理规范痛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两经,有辛凉透表、清热泻火之功,又可清热降逆止呕,临床上凡风热袭表、血热生风所致急慢性荨麻疹,出现皮肤瘙痒灼热、皮疹、口唇红肿、心烦不安、潮热盗汗等症,以及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出现胃热灼盛导致的恶心呕吐不止、口气臭秽、胃脘痞塞疼痛、口干口苦欲冷饮、大便秘结等症,用之得当,疗效显著,临证用药时石膏用量必须在30 g以上.
干眼是由泪液质、量、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及眼表损伤的一类眼表疾病,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视觉、生活质量.该病致病因素复杂,既由全身免疫功能障碍所致,又有局部腺体功能异常的影响,还和感染、用眼习惯、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相关,因此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近年来随着对干眼致病因素和机制的深入研究,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针灸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因微创、起效快、疗效持久、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在干眼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医家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和机制研究,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各种针灸治疗干眼的方法和疗效进行分
王旭高论著的《西溪书屋夜话录》为治肝病之大成之作,其通过“肝风、肝气、肝火”三者为纲,结合临床是否有冲心、犯肺、乘胃、悔脾等病证辨证施治,在治疗上常取得不错的疗效.笔者通过学习总结结合临床案例,浅析其运用思路.
综合近10年扩肛法在肛裂、环状混合痔、肛门狭窄、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等肛肠疾病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报道,阐明扩肛法的优势、作用机制及适应证,进而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目的:探讨清宫止血合剂对药物流产后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作用.方法:制作早孕大鼠药物流产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新生化颗粒组(30 g/kg),清宫止血合剂高、中、低剂量组(33.6 g/kg、16.8 g/kg、8.4 g/kg),每组6只,连续灌胃7 g后.用BL-NewCentury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离体器官测定仪观察各组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清宫止血合剂与空白组相比大鼠离体子宫收缩的幅度、频率和收缩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清宫止血合剂能加强大鼠离体子
Kartagener综合征属于原发性纤毛障碍的特殊类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疾病,与相关基因突变密切相关,临床上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来缓解病情.中医通过系统的辨证论治联合西医的对症支持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目的:总结王国华老中医运用麻黄汤治疗流感发热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复习相关中医文献、查阅古籍、跟师临证等方式,总结王国华老中医运用麻黄汤治疗流感发热的临床经验.结果:王国华老中医对于流感的病因比较认可“三虚”致病学说,其病位在肺卫,解表宣肺为基本治疗原则.麻黄汤治疗流感发热有其适应证,应用此法治疗时要中病即止,且需顾护阴液.所举验案中应用麻黄汤治疗流感发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流感起病急,发热为其主要症状,王国华老中医应用麻黄汤治疗流感,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予剖宫产术后患者以四磨汤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对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单县中医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并行剖宫产的产妇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术后处理对照组与采用四磨汤联合穴位按摩干预试验组各37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食欲恢复)、血清学指标(血清胆囊收缩素、瘦素)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目的:探究腹部温灸刮痧对痰湿体质乳腺增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招募的痰湿体质乳腺增生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予以对照组安慰刮痧,予以观察组腹部温灸刮痧疗法,共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肿块变化、疼痛评分及性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三阶梯止痛原则是我们遵循的重要的用药指导原则,新的理念、技术及药物不断呈现并应用于临床,然而疼痛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中医外治癌性疼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以贴敷法为例,从初期验方的临床观察试验,逐步向组方用药规律及现代药理,再到动物实验及机制研究演变,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中医药源远流长,有着系统完备的理、法、方、药理论.本文就古籍文献及近15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研究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实践,概述中医学中关于癌性疼痛的病证病名、历史沿革、病因病机以及治则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