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背景下,实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x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要重视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何在新形势条件下,如何有效培养职校学生良好习惯已突出的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文章力图通过对职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重新定位,结合“习惯完善教育”的理念,给出职校特色的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职校学生;养成教育;实施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我国新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习惯的养成教育第一次被提上了正式议程。
  职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特点
  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素质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出既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同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习惯养成教育的起点不一样
  习惯的养成往往从第一次开始,“第一次”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教育期。可见,习惯养成教育应该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抓起、开始重视、开始实施。对于职校学生,他们的显著特点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不理想,思想上也较不成熟;他们的心理较敏感,又善于表现,且动手能力强;他们刚进入职校时有一种自卑感,同时又想和其他人一样在校园里能有所发展与收获。正是由于职校学生生源质量的问题,学生行为习惯差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职校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在已有习惯根深蒂固的条件下实施的。
  2.习惯养成教育的接受方式不一样
  传统的养成教育是通过对单一行为的反复训练,反复教育,达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效果,这种养成教育主要通过外在的强制、灌输,简单教育达到养成习惯的目的。对于职校学生,随之年龄、思想的一定成熟,很难用单一的,强制的外来压力来迫使学生反复的进行单一的习惯训练。年轻气盛的他们处在心理反抗期,自我意识强,不能一味告诫学生“不准什么”,“要怎么”,否则,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成为教师的对立者、反抗者。因此,要改“管家”、“警察”角色为“倾听者”、“知心人”,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理解并尊重他们,循循善诱,助其健康成长。我们要 “借力用力”,进行“细腻教育”,让学生由内而外的反思自己。通过自省、自悟,体会教师良苦用心,从而欣然接受,职校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要疏导多一点,管理少一点,才会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
  3.习惯养成教育的“宽度”不一样
  传统的养成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个体或集体的良好习惯,使个体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挖掘个人潜力,实现自我提高;对于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其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能适应社会、行业、企业具体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带有一定的企业文化特色,更加注重团队倾向,要在强调个性的学校教育中和谐的融入企业特色,这对习惯养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校学生“习惯完善教育”的实施
  基于职校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职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实施起来必然有其特色。结合多年学生管理和班主任的工作经验,笔者借助所在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大环境,全面贯彻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育人原则,创新职业学校养成教育的实施手段,在学校系部大力推行主题为“习惯完善教育”的养成教育,下面笔者就来谈谈“习惯完善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
  树立正确的态度就是在实施“习惯完善教育”的过程中,把教会学生摆正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把习惯养成教育和灌输正确态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校待人、接物、处事都联系着老师和同学,实际上都是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1)教会学生尊重老师。
  要使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改掉陋习,培养良好习惯,首先要教会学生尊重老师,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本能接受”教师的观点,避免教育实施过程中产生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因此,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教会学生尊敬老师放在首要位置,在全校掀起“尊师为荣、欺师为耻”的良好整体氛围,教师不仅是享受尊敬的,更要教学生如何尊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通过日常学习、生活,全方位贯彻尊师重教意识。如教育学生遇见老师主动问好,安排执勤班级在学校门口、教学楼门口欢迎教师等。
  (2)教会学生正确对待他人。
  习惯的养成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中的,这些事务都掺杂着对他人的态度,学生自我习惯的养成也会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有时往往是“教师千言万语,不抵同学一句”。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与他人、社会紧密相联的。作为在校的学生,他们同时又担任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工作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与他人相处,不仅要做到让他人接纳自己,同时又不丧失自我个性的发展,做到对自己满意,对他人满意。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出具有高知识、深学问的学生,而且还要教出他们成人的必要品质,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成为社会主力中的一员。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他人,找回真实自我。
  (3)教会学生冷静、客观分析问题。
  把教会学生形成正确的处事态度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通过长期学生违纪问题的处理,让学生形成“态度决定一切”的共识,培养学生冷静分析、客观评价、勇于担当、敢于改正的习惯,如对于学生发生纠纷,产生矛盾,造成打架斗殴,甚至群体性事件,重视教学生端正态度、摆正心态。让学生领会:“面对问题,就是摆明态度,态度一变,问题不见,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定会出现。”   2.落实“习惯完善教育”的具体行动
  落实具体行动就是在实施“习惯完善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具体行为反复教育,反复训练,从而使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把习惯的养成落实具体行动中。
  (1)通过培养好习惯来改掉坏习惯。
  “习惯完善教育”把教师工作重心定位在实际行动纠偏上,反复的良好习惯培养训练是改掉陋习的有效途径,也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2)实事求是,找到“话疗”与“行疗”的平衡点。
  教师往往经常有这样的困惑:“说少了怕教育不到位,说多了怕学生嫌烦而适得其反”。其实,在学生端正态度的前提下,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如何找到“话疗”与“行疗”的平衡点,在这里有一个标准:“话疗”的程度与学生问题的大小成正比;“行疗”的程度与学生问题的大小成反比。也就是说,小问题,多做少说;大问题,少做多说。
  (3)落实行动的有效监督。
  没有监督的行动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更会使整个“习惯完善教育”形同虚设,因此,在行动教育的具体规划中,要实现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要科学、合理设计方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任何不良行为都是要通过具体行动来弥补的,在纠正训练中养成习惯,同时,在初期行动教育的时候要不打折扣,要注重小事,逐渐推进,如落实开展 “小事工程”等。
  3.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
  规范考核制度就是在实施“习惯完善教育”的过程中,把教育渗透到学生在校的每一个环节中,贯穿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做到处处有制度标准、时时有考核检查、事事有反馈整改、人人有提高完善。
  (1)健全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对学生是一种约束,一种引领,是学生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对于职校学生来说,他们惰性比较大而自制力相对不够,如果没有有效的强制性约束可能会使他们的陋习更加明显。建立学校、系部、班级不同层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常规检查指标体系,礼仪规范、文明用语规范、教学楼管理规范、文明寄宿要求等常规细则,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在建立制度上,学校制度把握方向,系部、班级制度把握细节,学校制度体现全局、权威,系部、班级制定体现人性、易实现,尤其班级制度既不能太苛刻,也不能太泛于表面,在班级制度的执行中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做到每位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个个都是班集体的主人,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2)树立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职校学生,由于他们自觉性、积极性都不是很高,所以要在经常性教育前提下,借助榜样的引导,如通过“优美教室”、“优美宿舍”、“常规管理先进班级”、“德育先进个人”、“文明使者”等榜样力量,引导学生 “见贤思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评比考核。
  加强日常规范的检查、反馈、整改、考核,根据常规检查指标,明确常规要求,借助学生军事训练、老生军事复训、德育实践课、政治学习、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思想政治课等日常考核评比向学生注入习惯。如在食堂、冲开水处、充饭卡窗口设立“一米线”,培养学生排队的习惯;在教室、实训室严格考勤培养学生惜时守时的习惯;在宿舍、教室、校园公共区域加强卫生检查、考核,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习惯等等。
  4.贯穿赏识与激励
  贯穿赏识激励就是在实施“习惯完善教育”的过程中,要贯穿教师赏识的眼光、激励的言语、肯定的姿态。把赏识激励贯穿到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1)赏识激励是教师强有利的武器。
  教师教育要“春雨润物”,对学生多赏识激励。心理学研究实验表明,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发挥是之前的两倍甚至更多。职校寄宿学生远离亲人,有许多不适应,有许多地惊恐。因此,老师应主动关心他们、赏识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他们也会主动接近你,倾吐自己的真情实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引导和教育。
  (2)赏识激励更要覆盖“差生”。
  进入职校之前,大部分学生有被老师忽视的感觉,他们的内心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教师要转变观念,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熟不知“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自省、自悟,才会真正产生实足的效果。
  (3)创新机制,实施群体赏识激励。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也是企业文化的精髓。职业学校更要关注团队教育,通过团队的自我纠偏、自我完善功能,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创设群体赏识激励机制,能有效地提升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从而达到学生自觉管理自己的圆满效果,如制定“班级加分标准”、“班级常规管理奖励标准”、“违纪整改补偿办法”等,鼓励集体自我完善。
  5.体现个性尊重
  体现个性尊重就是在实施“习惯完善教育”的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学校教育是尊重个性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尊重个性,才能发展个性,才能培养创新型职业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要在尊重个性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决定了学生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只有尊重他们的个性,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
  (2)体现个性尊重与严格管理有机结合。
  提倡个性尊重,并非不要严格的管理,严格管理是实现尊重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我们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仍有个别学生我行我素。因此个性尊重必须和严格管理相辅相成。只有严格教育才能为尊重教育提供纪律保证。只是要注意,严格教育也要坚决把个性尊重贯彻其中,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6.培育和谐环境
  培育和谐环境就是在实施“习惯完善教育”的过程中,注重职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舆论导向,把培育和谐环境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有效统一。和谐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给学生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
  (1)优化校园环境。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度过的,校园自然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一进校门,进行“抬头教育”。教室、宿舍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应当是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内务整洁,舒适、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自然环境不要让学生感到压抑,建筑、教室、实训楼、道路、景观等,要给人以舒畅、整洁、美观的感受。
  (2)振奋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要让学生感到振奋,校训、校徽、校标、校史、班标、板报、光荣榜等,要加大宣传力度,培育整体氛围,“让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透露出育人的气息”。振奋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学生明确方向、增强信心、奋发有为。
  (3)扬抑舆论环境。
  校园必须要有正确的舆论,这样才能有正气,正所谓:校风正,学风正,方能出成效。正确的舆论来自于明确的是非判断能力,教师有责任在重大的、基本的人生价值观、社会观念、道德观念上对学生进行明确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扬善疾恶的好作风。对于不良的舆论,教师应该及时使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从认识上提高,从而伸张正确的舆论。校园主题活动就是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的时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启发点”做到贴切学生、贴切生活,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并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7.构建家校合一
  构建家校合一就是在实施“习惯完善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产生的“合力”作用,要和家长时时保持联系,共同教育学生。
  (1)建立新型家校合一方式。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家庭、社会和学校是教育这个系统工程的三大支柱,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如成立校、系家长委员会,建立班级家长 “家校通”、 “飞信群”,利用新生报到家长送新生入校的时机,创造条件召开系、班家长会,对共性问题召开小范围家长会,寄发告家长书等方式,建立有效、务实的家校联系。
  (2)打破传统,创新家校合一模式。
  传统的职业学校教师,通常是教师发现学生有问题才会想到联系家长,家长产生疑问时才会想到咨询老师,这其中又要利用各自空闲时间,以至于教师和家长的 “有效沟通”大打折扣。同时,职校问题学生大多不怕教师,不怕家长,就怕教师联系家长。因此,教师要树立经常与家长经常联系的意识,特别是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向家长报喜,鼓励家长和学生总结经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转变家长观念,引导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沟通。
  结语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希望通过若干年“习惯完善教育”的实施,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做法、创新方法,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习惯完善教育”之路,真正有效、务实的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
其他文献
相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画来说,现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写实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即所谓的写实绘画。如果认为“写实”仅仅意味着把客观事物描绘得一模一样,就像照相一样欺目乱真那
1.食用高粱栽培的目的是为获取种子食用。穗密而短,植株高矮不等,分蘖力较弱,茎内髓部干燥或汁液较少,籽粒裸露而大,易脱粒。2.糖用高粱又叫甜高粱。茎内富含汁液,随着籽粒
(一)你习惯地摇着灰色的尾巴,用那黑黑的鼻头轻轻嗅了几下,便蹲在一块破旧的水泥板上,静静地等候着。你害怕的眼神紧紧地盯着地面。风儿刮过,都会令你紧张得一动。你把瘦弱的
今天下午,我们在班级里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我们辩论会的题目是“开卷是否有益”。在课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分好了正方跟反方,我支持正方。准备就绪,袁老师宣布:“我们
目的:通过建立犬慢性阻塞性胰腺炎(COP)模型,观察COP发病过程中TGF-β、VEGF、微血管密度、Bax、Bcl-2、腺泡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支架治疗的疗效,从而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C
目的: 1.观察家犬腰骶部神经结构与人类马尾神经的异同点,建立与人类马尾神经受压类似的动物模型,研究其病理变化. 2.探讨犬马尾神经渐进式慢性压迫的病理改变与脊髓诱发电位
该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形态学观察;研究目的. 寻找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证实室管膜下区神经于细胞的存在.结论:4.1无血清培
1987—1990年棉花育种总目标设计如下:(1) 早熟。9月20日前皮棉产量在80%以上;(2) 丰产力。单位面积皮棉产量超过推广抗病原种10%以上;(3) 优质。单纤强力在37.27mN以上,细度在
人们大概不会忘记,2012年7月21日,一场六十年一遇的大雨瓢泼而下,致使北京多条道路的积水深达数米,交通几乎陷入瘫痪状态.那天晚上,北京市十四中的学生杨宁恰好去参加新东方
据国外媒体5月18日报道,纽约时报每月在其网站和其他数字平台上至少推出100个视频。据悉,一些视频于5月下旬开始面向目标电视观众,并在“纽约电视”(NVTV)上发布首映。该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