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消费扶贫心理归因与价值共创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阶层通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消费产品和服务来帮助贫困者增加收入和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法。消费者为什么要实施扶贫消费行为(即扶贫消费出自哪种心理)?怎样引导消费者消费扶贫(怎样促进消费扶贫可持续)?当前尚缺乏对这两个关键问题的深入研究。运用扎根理论,针对第一个问题,对消费扶贫可能的心理归因做了深入的探索;针对第二个问题,试图搞清楚促进消费扶贫可持续的路径。研究发现,消费扶贫的心理归因可以分为:内部个人意识和外部社会规范,而价值共创活动的价值感知是消费扶贫的价值归因。个人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参照规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供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农产品批发市场如何针对新的消费需求转变供应模式尤为重要。基于河北省11个县(市/区)318份调查问卷,分析了防疫期间河北省城乡居民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的变化,评估了生鲜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影响,并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分析了农产品供应新趋势: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提升、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便捷消费、数字化消费大幅兴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势所趋、各流通主体希望缔结更稳定的供应关系,河北省农产品供应呈现出新趋势。据此提出强化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进行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