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逆转植被的时空格局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沙漠 | 被引量 : 56次 | 上传用户:gwx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无灌溉条件下,干旱区沙漠化土地实现逆转和植被的恢复的降水量要在160mm左右,而方法是沙漠化土地逆转成败的关键之一。明沙嘴采取的从沙源上风向边缘开始的人工辅助措施加封育的治沙实践证明,减少人为干预,主要利用自然力的作用,能达到流沙固定,植被增加,沙漠化土地逆转的目的。人工辅助措施加封育后植被群落在经历约20a的由简单到复杂演变的同时,种的个数、类型、密度、空间格局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其他文献
分析了建立科技服务平台的内容和性质,指出阳泉市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威胁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协调该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生态农业体系。生态农业体系的构建应以生态经济学思
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保卫细胞是研究信号转导的模式实验系统,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膜片钳等新研究技术的应用,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干旱胁迫能够促进植物合成ABA,并启动保卫细胞中一系列复杂的信号网络使气孔关闭。最近的研究表明,H2O2和NO是ABA诱导的气孔关闭信号网络中的关键分子,Ca2+、蛋白激酶、cADPR和cGMP等是H2O2和NO信号途径中的下游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可能形成
根据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就是产权经济,产权经济与产权经济学的发展对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会计的发展离不开产权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
以黄土高原地区227个县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与自然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与自然地理因子密切相关,年降水量越大,地表物质可蚀性越小,大风日数越少,年均风速越小,年均沙尘暴日数越少。
在黑河上游实施的以牛羊育肥、退化草原的植被恢复、人工草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通过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效果显著。混播一年生草地平均产干草9 6t·hm2,每公顷约可为400只羊提供冬春季节补饲用草,补饲措施可降低牲畜越冬死亡率50%以上,提高仔畜成活率10%;围栏封育增加草地水源涵养功能,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20%左右。绵羊育肥可使示范区农牧民人均增加收入300元。农业结构已经呈现明显的"山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