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德育建构观及其实践探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il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保证。随着信息社会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日益加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转机。
  
  一、当前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尽管早已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理念,目前普通高中德育工作依旧存在德育内容空泛,偏离实际,德育方式简单,德育成效表面化等问题。
  (一)德育内容空泛化
  德育空泛化主要表现为: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不够;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实践教育相当薄弱。因而,往往被学生嗤之以“大道理”、“说教”。这直接导致了道德教育的表面化和形式化。
  (二)德育方式简单化
  在中学德育中,一直都存在“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的问题。僵化的说教式德育无视学生的内心真实感受,而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应该怎么样。在没有充分了解、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的简单化说教必然不能深入学生的心理,达不到德育内化的效果。
  (三) 德育成效表面化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还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政教主任命其写检讨或者保证书,学生承诺不再违规。可是,没过多久,该生又重蹈旧辙……这说明,先前的德育并没有触及学生的“敏感”之处,口头的承诺不等于内心的悔悟。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必须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
  
  二、建构主义对德育工作的启示
  
  与德育工作相比,建构主义观点早已经渗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因而,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自主性,而要善于唤发学生的自主性,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新观点的生长点。建构主义的思想能够给高中德育工作提供启示。
  (一)尊重学生的原有经验
  学生只有通过与客体的交互作用,才能理解德育内容,才能迁移和在实际中应用。德育工作者要转变陈旧的德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学生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观点。因而,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逐步澄清学生的道德困惑,不能简单地用一些空泛的条条框框和过于理想化的道德教义去向学生灌输,那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无法调动起来的。
  (二)体现德育的“因材施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经将个体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按照这一观点,高中生多处于习俗水平,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主要是通过社会规范来习的的。因而在德育工作上,要重视向学生解读一些和高中生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并注意阐述规则背后的缘由。同时,个体之间也是存在差异性的,德育工作者要看到这种差异性并利用好这种差异性,多研究德育形成规律,多从朴素道德入手,了解学生道德水平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培养拔高,这样既符合认知发展规律,也适应道德发展规律。
  
  三、德育建构观的实践探索
  
  德育的建构观提示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德育的互动性,笔者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就德育的建构性思想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建立学生申诉系统,疏通学生“言路”
  从表面上看,学校可能因为学生申诉制度的建立而增加工作负担,但从教育的观点来看,学生申诉制度的实施,对学生权益的保障、法治的学习、民主的参与,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对学校整体教育措施及行政作为,也具有检讨改善的功能。因此,藉由学生申诉系统的建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及受教权得以获得保障;同时,藉由理性及书面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意见,可以使学生在彼此尊重的互动中,学习法治精神,也可督促学生关心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而学校在处理学生申诉案件的过程中,可以适时修正不合时宜的校规及其它相关措施。尤其重要的是,透过申诉评议委员会会议的讨论,可以协助理清是非,引导学生观念,建立正确的权利义务的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
  (二)引发道德“冲突”,投射真实观点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者是带着先前的经验去学习的,可是当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是不当的甚至是违法时,德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来纠正呢?直接的说教未必有效果,特别是对于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而言,“良药苦口”未必听得进去。笔者借鉴了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法,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或者情境,让学生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对各种可能的行为进行解释,从而投射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另外,笔者也尝试利用角色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模拟不同的角色,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悟“换位思考”,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紧密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化德育
  国家和省市的新课程改革除了在理念上具有革新外,在课程设计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浙江省的普通高中新课改而言,课程以领域和模块展开,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更是以往所没有或者课时比重没有现今大的。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研究性学习》,课时数最多,跨幅最大。笔者尝试在《研究性学习》中鼓励学生开展德育系列课题的研究,例如校园中的吸烟现象调查,高中生的主要心理困惑调查等。通过学生自主研究,德育工作由“外部推动”转向“内部生成”,德育效率明显提高,同时,我们还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社区服务》,带领学生走进孤儿院、敬老院、烈士纪念馆,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达到德育的自主内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镇奉化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疫苗是人类预防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最行之有效的工具。自消灭了天花的牛痘疫苗问世后,200多年间疫苗家族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疫苗。目前,一种属于第二代疫苗家
摘要:通过对督导现状分析,提出要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督导工作必需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并从督导的个体专业化和群体专业化、强化督导专业化培训、教学督导全程化、督导管理制度化、督导信息反馈及时化五方面入手进行督导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督导;督导专业化;教育质量    教学督导通过检查、监督、评价、导向等手段,对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行辅助管理,对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进行监督指导,在提高教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意义出发,从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效果等方面,构建了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背景和意义  
论述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的建议。
对我区当前病虫测报现状加以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区今后病虫测报的主要发展对策,即建立健全病虫监测体系、提高测报人员素质、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
摘要: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外向型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文章对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双语教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精通各自的专业领域,而且要求能够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因此,迫切需要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双语人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