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力“博”发 助力公益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Web2.0大众麦克风时代全面到来,微博在新媒体中脱颖而出,在网络世界中担当中重要作用。作为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也以其“微力量”致力于公益活动,为网民的慈善公益开辟了崭新的窗口。而如今中国乡村教育情况严峻,本文就如何启用微博的力量,动员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提出了具体方法。
  关键词:微博;乡村教育;公益活动;名人效应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09-02
  
  在这个技术迅猛发展,人人参与编辑“我的Web2.0”的时代,网络电子商城、网络多人协作的开放式写作系统、视频网站、社交网站、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自媒体平台成为了现代人了解世界,发表声音的窗口。
  网络,迅速成为信息汇集、传播和互通的高效平台——在这里,你能读懂世界,在这里,你能对话世界。
  一、微博•被关注的自媒体
  (一)蓬勃发展
  微博,正是在Web2.0时代下新媒体的新兴产物,其本质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有人评价“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能被关注”,这些短小却蕴含力量的评价,正是微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二)微博特色
  在国外蓬勃发展的微博,进驻中国后同样发展迅猛,吸引着广大网民的热情参与,其短小便捷、实时交互、非正式性、强调草根等特色使其在网络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1.短小便捷。微博140字的限制,使流水帐写法被摒弃,从而形成更精炼的表达。同时,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现代社会,短小的话语使人们不用疲于组织长篇大论,同等精力下能发表更多的观点话语,激发了人们的发表欲;另外,精炼的表达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节省阅读时间成本的同时也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李开复指出,140个字符限制下的Twitter大约有25个英语单词,而140个汉语字符大约等于85个英语单词。因而中文微博的信息量是Twitter的3-4倍。Twitter用户更倾向用Twitter发布简单信息和状态,而微博用户则可以发布更有深度的内容(评论、新闻、分析等),使微博更像一个媒体平台。
  2.实时交互。微博能有效体现时效性和现场感,简短的话语、现场的图片或视频相互结合,为见证事件的网民能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提供非官方的渠道平台,相比传统媒体、官方渠道更加迅速,为更广大的网民提供“第一资讯”。此外,博友之间的互动沟通实时迅速,转发、评论、私信、某某等各种方式为博友之间的交流提供途径。
  3.非正式性。微博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人际传播活动方式,无需考虑审稿、编辑等人为制度上的制约,随性非正式,自由非制约,为“沉默的大多数”提供了直抒胸臆、个性表达的平台。
  4.强调草根。草根时代的到来,全民皆是麦克风。精英阶层在社会中高度垄断话语权,而相较之下平民阶层发声的渠道被挤压。此外,利益多元化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造成人与人距离的疏远,人们更渴望得到诉求的表达,同时自我意识得以提升,微博的出现正是为草根声音的表达提供了机会,体现了普通百姓的情感诉求,彰显大众文化的平民精神。微博的草根性还体现在降低受众的门槛和接入技术的普及。不要求博友的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的高低,只要有表达的欲望就能实现自由的传播与表达,除了PC端登录微博,还可以通过手机端登录,接入技术普及,实现随时随地的表达。
  二、微博•网络爱心微公益
  (一)微博聚集微力量
  如今已经迈入网络公益新模式 Web2.0时代,网络正成为汇聚、释放“爱心”的平台。从网络教学,到网络上的以物换物,再到NGO通过网络宣传活动,号召网友参与,Web2.0时代下的公益活动因网络的加盟、网友的互动、传播的广泛而备受关注。
  如今最为火热的莫过于网络微公益,利用微博的力量助力公益事业。这些多为80后、90后的微博博友,就其群体性质而言,白领和学生们对公益有着独特的见解,更擅长使用网络去集合“微力量”,达到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效果。
  同时微博短小便捷、实时交互的特点让公益活动更有效率,传播范围更广,强调草根等特性则让公益之花处处开放,让公益变得随时随地,无处不在。
  (二)从大灾大难到乡村教育,从名人到普通人
  回顾微博微公益的发展,许多感动与温馨的瞬间依然停留心间。2010年4月14日8时46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微博上发出了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随后及时向广大网友公布救援情况,新浪微博发动广大博友捐款捐物,筹资110万元,众多博友的用户名后出现了“绿丝带”以表自己的关注与祝福。
  微博上的名人利用微博进行慈善公益活动。今年3月底,梁咏琪以粉丝转发自己的捐赠倡议的数目为基准,转发一次捐赠一元,向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赠了8万元,姚晨则以“一个粉丝一毛钱”为基准,向西南旱灾区捐13.1万元。通过实时互动,捐助事件的传播效应和网友的爱心聚焦效应数十万倍的扩大和增长,“名人效应+网友推广”的方式使公益慈善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远远超越了所有已知的公益慈善模式,是微博模式下的爱心公益慈善的典范。
  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广州微博红人梁树新在微博上发起的“铅笔换校舍”的网上义卖活动。用三根来自乡村小学的铅笔,先后换了巧克力、电饭煲、打印机、AC米兰球衣等等,最后扩展到了名人,例如央视主持人王凯捐出了一小时配音时间,经过一个月,筹得善款15万元,汇入广西昭平县走马乡佛丁村小学,用于校舍建设。
  这样的爱心活动仍在延续,生生不息,呈现了专门化趋势。专业慈善微博网站“茶缸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网友只要注册会员,就等于捐献了10粒米,博友每发表一篇微博,网站又会再捐1粒米;如果会员很积极、粉丝够多,每200积分就可以换成5000粒米。微博对于慈善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捐款的数目,更体现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慈善的观念和方式,让网民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举手之劳为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简单、快捷,让慈善真正成为一种习惯。正如2010年公益盛典上,“微博女王”姚晨对所有获得年度公益人物奖的微民所说:“这个奖杯虽然没有实质的颁奖,但她一定会在我们每个微民的心中,我们微小但是巨大着。”正是这种微小但饱含力量的微博慈善,为公益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窗口。
  三、微博•助力于乡村教育
  (一)乡村教育现状
  华商报和腾讯联合推出的乡村教育调查报道指出,中国的乡村,始终是叫人牵挂的热土。当这一社会始终注目的焦点“乡村”与另一个焦点“教育”勾连起来时,“热土”中的焦点愈发炽烈——中国乡村教育情况依然严峻,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老”;城市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学校“大班额”比比皆是。农村教育处于彷徨、焦虑的状态之中;提倡课堂教学改革,师资、设备跟不上;拖欠教师的工资、基本的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等等。针对农村教育改革的关注和呼吁,不同的社会人士、教育界人士、媒体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心。如何在新时期新媒体发展的情况下,运用网络的力量去呼吁并且有效地实现乡村教育的改善,是值得每个网民思考的问题。
  (二)“微”力如何聚集
  在Web2.0时代,在微博火热的时代,运用微公益的力量,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选择。将乡村教育与微博相结合,或许能让乡村教育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1.公益助学名人堂。动员有志于发挥自己力量助力乡村教育的名人们组成“新浪微博•公益助学名人堂”(以新浪为例),每个月派选一名“名人新聞大使”,前往乡村教育薄弱的地方进行采访和慰问,及时将观察了解到的信息发布到新浪微博上,并且与网友互动,探讨具体的切合当地的解决方案,并形成报告,递交给当地有关部门。此外,每个月推选出五名“名人公益大使”,以其该月增加的粉丝数为基准,每增加一个粉丝捐出一块钱,汇入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专项乡村教育。以月为限,并且每个月定为五位名人,以粉丝增加数为基准,是因为“名人堂”是一项持久的活动,一年将有60位名人,而十年将有600位名人为乡村教育共享自己的力量,而这当中,包括了众多博友的不懈努力和互动支持。成立公益助学名人堂能达到“四赢”的效果,第一,运用名人效应能在全社会引起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同时“名人堂”这一集合体的影响力远大于单一名人的呼吁;第二,能切实帮助到亟需教育资源的孩子们;第三,成为名人堂的成员之一,是社会名人对于自我形象的再塑造,打造关注公益与热心慈善的形象,可以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最后,以粉丝数增加量为捐款数额的基准,一来动员了广大博友和网民的积极参与,二来也为新浪微博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和更大的影响力,同时表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2.公益助学微博。新浪微博可以成立某一个专门致力于乡村教育的“公益微博”,每个月不定时发布有关需要资助的山区孩子的信息,附上联系方式,为孩子们寻找好心人,成为连接热心博友和乡村孩子的公益桥梁。此外,收集博友们的反馈信息和公益团队了解到支教信息,及时发布,让更多的人投身到支教的队伍中。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但是上亿微博网友的力量却是巨大的,一个人或许无法在一个学校支教五年,但是二十个博友每个人花半年时间却能为一个学校撑起十年的教育!
  3.换物进行时。以物换物的公益模式依然能吸引广大博友的眼球——既能亲身参与其中,感受换物的乐趣,也同时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由新浪微博认证的公益团队发起微博换物行动,每个月一件小物品,比如是山区儿童的一本课本、一支圆珠笔、一张课堂录音带等等,将最终换到的物品进行微博拍卖,将拍卖到的款项悉数捐给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到,微博作为一种信息发布、博友互动的媒介平台,其功能固然显著,然而力量也是有限的。其他新媒体、传统媒体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吸引了一定的受众和奠定了一定的社会资本,将微博与上述的媒体相结合,通过线上的互动发布、线下的持续活动以及报纸杂志跟进报道相结合,推广“以微博为引爆点,辅以其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方式,才不会是微博的“自娱自乐”,而是整合各方力量助力于公益事业。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央台及各上星台的包围之下,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在本土化之外,还应注意些什么?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见解。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新闻;竞争  中图分类号:G21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86-02    当前,媒体竞争激烈异常,受众需求日渐多元,“新闻立台”仍是不少地方电视台的主流选择。面对中央台及各上星台、网络电视、手机新闻的挤压,不
期刊
摘 要:在这个媒介社会里,手机媒体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交织,无论学者们将这一草根媒体定义为第五媒体,亦或媒体之王,都彰显了它巨大的传播威力。依据5W模式,我们描绘出手机媒体这一新媒体的传播模式,这一新兴媒体传播模式的转变带动了整个社会关系模式的变化。  关键词:手机媒体;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9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我国,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而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强、时效性高、海量信息、资源共享等诸多优势,在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和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公共突发事件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05-02 
期刊
摘 要:网络媒体下的新生力量“微博记者”在“微环境”下扮演着三个重要的角色:消息的把关人、信息的延伸器和舆论的引导者。本文以拥有50多万粉丝并被称为 “最有新闻性微博”的著名媒体人闾丘露薇的微博为例,从她为“金庸去世”辟谣、替草根民众转发寻人和求助信息、对“方舟子被打”事件的理性引导三个鲜活例子来分析“微博记者”“微形态”下的角色。  关键词:闾丘露薇;微博记者;角色    闾丘露薇,既是著名的凤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全球范围内关于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为对象,通过对主题域状况和作者属地分布等具体数据分析,概括出全球动漫产业近年来的研究动向和热点,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在此领域的领先水平和未来前景,并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动漫产业;概况;技术革新;知识产权保护;营销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61-03     从2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科技期刊整体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结合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切实办好科技期刊,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关键词:科技期刊;管理体制;质量;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13-0
期刊
摘 要:系列报道是一种深度报道,可为观众提供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来龙去脉,但区县级基层电视台在做深度报道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从确定选题、前期策划、转变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系列报道,使系列报道真正达到“形”、“质”结合,有“系”、又有“列”。  关键词:系列报道;前期策划;转变观念;“形”、“质”结合  中图分类号:G229.29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2011年春节,微博“打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在微博客上再次激起滔滔民意。这是全民上下的一次通力合作,是网民主体意识的觉醒,也是微博客独有特性与强大影响力的再次展现。本文拟通过分析微博“打拐”事件,从中得出微博客的社会影响力,由“小微博”窥探“大社会”。  关键词:微博“打拐”;“微博”现象;社会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
期刊
摘 要: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当然作为播音员来讲更为重要,本文是对播音员语言的研究和解读。  关键词:语言的基本含义;播音员的发声技巧;声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诺伊曼“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假说前提出发,探讨在网络空间中所谓的心理因子和社会因子等概念的表现形式,结合个案呈现“沉默的螺旋”的继承与创新,得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空间中仍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关键词:新媒体;沉默的螺旋;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97-02     一、沉默的螺旋假说成立的前提条件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