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u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保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地方本科院校要注意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三个层面的关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转变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搭建双新创业实践平台。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创新精神 创业实践能力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REN Luwei, WANG Jie, QU Jianping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Abstract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ensu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training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djusting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g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ransforming students’ though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uilding a new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innovative spirit; practical a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要结合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寻求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推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加快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要有针对性,做到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相契合、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1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1.1 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①其中,创新素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创业教育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之上开展的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的素质拓展。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都在于培养大学生以创新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是在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展开的,而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注重针对部分致力于创业的大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反映,也是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结构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下高校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继续深化。
  1.2 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是基于大学生专业教育之上的教学实践,是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力的教育教学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课程知识,只有将专业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才是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创业不能撇开专业,只有在专业基础之上的创业才是高校开展创新創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1.3 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之间的关系
  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的教学实践,也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人兴趣。创新精神包涵创新意识、能力、胆识,创新精神只有在实践中得以提炼和深化,才会发挥实际价值和作用,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高校要将校企合作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的重要平台,训练强化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打造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第二校园”。高校要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企业的加入,促进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有效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成员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   2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
  2.1 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明确的规章制度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工作质量的标尺。创新创业教育的筹划与推广工作,跟高校领导层的有效管理是分不开的。一些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推广工作时,没有划分明确的责任部门和负责人,造成了一种“人人可管,人人也可不管”的局面,管理体系的混乱,执行层在进行推广时不知道以哪个领导的意见为准,不敢贸然实施,只能小范围地进行小修小改,达不到预设的效果。
  2.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分离。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国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是一些零散的公共选修课,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大多放在实践操作层面,直接以举办创业大赛等第二课程的形式取代创新创业教育,忽视完整的创业课程建设;还有高校的创业课程内容大多停留于理论讲解层面,缺少操作层面的训练。②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局面,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他不仅需要学生学会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把书本上的知识融合进去,做到二者有机结合才是最终目的。其实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协调。许多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讲授时,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做到协调发展,这就使二者之间出现了一条鸿沟,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扩充到专业课堂之中,这还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结合和开发。
  2.3 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
  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师资水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就目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而言,很少有专职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大多是辅导员或其他学科的老师,这些教师之前并未接触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再有一种就是高校内有专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老师,但是专业覆盖不全面,个别专业有老师就出现了另一种“因人设课”的现象,只有几个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别的专业不参与,这也是师资不健全的重要表现。
  2.4 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是在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就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状态而言,长期在学校内生活,市场观念淡薄,创新创业思维与行业和社会实际相脱离,对于真正的创业认识还是停留在表面。不懂得发挥专业的优势,也不考虑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的契合度,盲目跟风创业。一些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不过是一些可有可无的课程,认为没有多大的用处,等到进行实地实践的时候再认真学习也可以,这是在高校课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2.5 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缺少真正的实践平台,地方本科院校更是如此,大多局限于以科技创业园为依托学校内部开展的教学和竞赛活动,缺少与社会的联系,由于地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有限,高校的科研水平难以和一流大学相比较,这是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高校当中,高校与企业的互动联系只体现在邀请部分企业导师和技术导师为学生讲座或者参观实践基地上的联系,實践应用方面的合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3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3.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
  地方本科院校在战略层面要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顶层设计的理念统筹协调全校各部门,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学校领导小组或教学委员会等常设性机构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统一领导与规划,从学校发展的宏观层面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③同时,管理机构必须责任到人,关系明确,可以更好地在校内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管理和上通下达的作用,让管理层的领导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动态和需求。地方本科院校要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将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高校深化改革、学生个人需求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3.2 调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
  首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既要强调理论课程的系统传授,也要学生亲身体会创业过程的艰辛和复杂,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组合和合理配置,在培养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同时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才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衍生出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行为。大学生只有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需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创业机会,投入到社会“双创”的发展背景中。最后,高校应该适当调整选修课和必修课的结构比例,将创先创业教育课程逐步的纳入到必修课课程中,增强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兴趣。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更多的是以选修课的身份存在于课程结构中,教学效果不显著,设置合理的选修课和必修课比例才是关键。将创业课程以必修和选修的方式规划进各专业培养计划之中,这样既可以用强制性的要求让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一部分课程,将创业课程体系得到优化并发挥最大功效。
  3.3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强调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者,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是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主要研究者。④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专职创业教师是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者,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力军。为了进一步保证专职教师知识的丰富性,既可以邀请专业机构来学校,为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开展培训,又可以选派一些年轻的优秀教师走进行业或企业,深入实践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此外,高校需要从社会上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专家走进课堂教学,担任学生的导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把重点放在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教学能力和创业实践上,建立专兼职的教师队伍,把校内教师、企业创业导师、实践中的技术导师相结合。⑤只有专业化的师资,才能够确保专业化的教育,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地把创新创业教育做大做好。   3.4 转变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与实践的环节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新方法、新思想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环节。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培养了最基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去创业,每个人有各自的择业观和职业发展规划。对想就业(下转第28页)(上接第2页)的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就是要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可在毕业之后把这种创业的热情带到工作岗位上去;选择创业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上学到应用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实际状况确定自己未来的创业方向。
  3.5 搭建双新创业实践平台
  高校与社会各界应该联动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来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与企业是大学生实践的两个重要平台。有些高校现在开始寻求与企业合作,不再停留在带学生参观或者聆听企业导师的讲座,开始注重与技术导师的互动,真正地把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到企业创业实践当中。这也就要求学校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的指导,来帮助学生从模拟创业实训逐步过渡到现实创业中去,从校内向校外延伸,不断拓宽创新创业实践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既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外在要求,也是加快教育改革、创建现代教育的重大舉措。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会遇到诸多困难,要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积极贯彻给予创新创业教育各项扶持政策,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托,以本校特色专业为着眼点,进行有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政府扶持高校发展,高校反哺地方经济建设;拓宽实践平台,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校内校外高水平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培养高水平师资,积极与企业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优秀人员合作确保创业顺利开展;改变学生观念,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L芎颖笔「叩冉逃Щ?015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GJXHZ2015-47);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601113)
  注释
  ① 袁贵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J].北京教育,1999(1).
  ② 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③ 陈琳菲.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维[J].教育研究,2015(2).
  ④ 蒋德勤.高校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
  ⑤ 魏芬,李琴.“专兼结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初探[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5).
其他文献
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正式进入社会前期的专业知识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关键培养时
本文研究了1500℃恒氧位下与不同含有TiO<sub>2</sub>和SiO<sub>2</sub>渣系共存的熔态Cu-Ti Si合金中Ti和Si的表观传输现象。
【正】 近日下乡采访,听到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目前,乡村“责任状”大有越签越多之势,如计生、征兵、财税、治土、改水、党风、绿化、火化……只要乡、村有一项工作就要签订一
本文研究铁素体-马氏体复相钢中铁素体含量对裂纹萌生、扩展和裂纹尖端塑性变形的影响。在24.2—41.5%的铁素体含量范围内,以33.8%含量的复相钢裂纹萌生期N<sub>0</sub>较长、
本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熔融NaF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离子间相互作用势采用两种形式。其一是Fumi-Tosi(FT)势;其二是不计入Vander Waals引力的FT势(记为FT′),计算了径向分
为了提高pH值监测的实时性和测量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OneNET云平台的pH在线检测仪。该检测仪采用STM32作为微处理器,设计有前端高阻抗输入电路模块、非接触式红外测量温度传
采购员是一个让人"羡慕嫉妒恨(网络用语)"的位置,询价员却是一个让采购员只恨不羡慕的职位。设置这个职位,就像老板在距离采购员的脸只有一厘米的位置喷着唾沫说:我不信任你。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8090Al-Li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合金性能的变化主要归因干δ′颗粒尺寸的变化和S′相的析出。δ′相容易析出并迅速长大,而S′相析出
【正】一、追风潮流下的牺牲者:正所谓"一项好的产品,倘若放在错误的地方(时间),就永远在还接触不到潜在顾客的时候即销声匿迹"。当市场开始引爆某样商品风潮时,经营者务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之一,要"成风化人",作为意识形态建设与舆论引导重要阵地的民族高校,应紧跟形势,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结合实际情况,突出育人为本,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