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茶人茶事”

来源 :茶·健康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gverger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老家在皖南黄山脚下,离享誉中外的名茶“黄山毛峰”原产地不远。由于水土和气候的关系,家乡自然也出产茶叶。在我们老家,放眼望去,村落附近的丘陵山坡,农舍前后的菜园屋角,到处都生长着一簇蔟低矮的茶树,一年四季,常绿不败。我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家乡的一切,留给了我太多的记忆。
  每年的三月中旬开始,茶树就开始绽放出小小的嫩芽,一夜春雨,如同及时的催化剂,把棵棵茶树刷得愈发碧绿。惹人喜爱。这时茶农们就开始忙碌了,清明节前,茶树的小芽刚刚露出叶苞,为了让新茶卖个好价钱,茶农们不忍心地开始采摘毛尖,精心制作成“明前茶”上市。清明节后半个月内,随着季节的变更,茶叶生长速度加快,这时采摘的新叶比毛尖稍大一点,采制的茶叶称之为“雨前茶”,也属上乘之品,但比“明前茶”档次低一点。“谷雨”一过,气温又高了不少,空气中的湿度也高了,茶树如同雨后春笋,一天一个样。重点茶区的茶农最忙了,为了赶季节,他们常常会请一些外地的熟练人员来帮忙,我们家乡的妇女便是首选了。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妈妈和奶奶曾连续几年到黄山茶区“打过工”。
  采茶季节,白天忙着采摘、晾干叶片,夜幕降临之后,家家都烧起大锅杀青、烘炒。入夜,走在村中蜿蜒起伏的石板路上,从各家各户传出来杀青的“霹啪”声和烘炒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新茶的清香,闻着沁人肺腑,听着都叫人心醉。
  这季节你到农家做客,主妇们端上来的必定是一杯清澈喷香的新茶。由于家乡不是茶叶主产区,农家自制的茶叶多半自用,或赠亲友,也有一些上市交易、贴补家用的。家乡的茶叶手工制作,工艺粗放,成品茶的叶片较大,且欠均匀,农村称为“不上眼”,然而用这种茶泡出来的茶汤清澈透明,浓香扑鼻,进嘴味道稍微苦涩,但回味甘甜,茶农誉之为“高度茶”(类似高度酒)。嗜茶者饮之过瘾。如制作后稍加挑拣,就是地道的“炒青茶”了。这种茶家乡户户制作,人人爱喝,喝惯了这种茶的人再喝那些所谓名茶,感觉如同白开水一般乏味。我清楚地记得,每天清晨妈妈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一大把茶叶泡成一搪瓷缸浓茶,端放在奶奶的床前,供她老人家享用。我曾经“偷饮”过这种茶,可谓苦不堪言,但奶奶连说“过瘾”,当时我实在想不通。奶奶七八十岁时,听力正常,视力尚好,腰板硬朗,白发甚少,据说和常年喝这种茶有关。
  皖南是我国的茶叶主产区,这里有太多的有关茶的人和事,譬如,很多县有茶叶职业中学,市里有茶叶中专,中小学在茶季放“茶假”(让学生回家帮忙),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因为喜欢茶,考大学选了农学院的茶叶系,如今已经是我国小有名气的茶叶专家,曾多次出访过产茶国。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外地参加了工作,这期间很少在茶季回到家乡,关于茶的新闻,自然也看得少、听得少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每到茶季,脑子里会浮现出很多茶的联想。
  每天,当我呷进第一口茶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的茶来……
其他文献
2月22日,在“第五届SNEC(2011)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上,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以沉静而开放的姿态迎来包括业主单位、设计院、供应链、国内外同行及业内媒
针对太阳能光伏电站布局分散且有大量监测及控制信息需要传递的特点,设计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无线监控系统。该系统分为传感器与执行机构层、PLC现场监控层和远程网络监控层,系统
通过分析计算风机基础环下混凝土在轴心压力下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及偏心荷载下的局部压应力,确定在风机运行不利工况下,基础环下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力。根据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力,核算
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好发于春夏季,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本文教你从日常卫生做起。加上精心搭配的茶饮来预防。将红眼病拒之眼外。    红眼病症状    “红眼病”的学名是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春、夏季易流行。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健康的眼睛接触了病人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或门把手、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在几小时后或两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