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指端皮肤损伤的修复

来源 :广东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sushi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几种手部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采用V-Y推进皮瓣、指掌侧推进皮瓣、示指背侧皮瓣及"C"形皮瓣等4种方法修复拇指指端缺损共57例.创面面积0.7~2.1 cm×2.1~4.2 cm.结果:57例皮瓣中2例远端坏死,其余全部成活.随访31例,随访时间2~23月,指腹外观饱满,感觉良好.结论:手部皮瓣质地优良,皮肤结构与拇指相近,效果好,是拇指指端皮肤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其他文献
目的:体外观察大豆黄酮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抑制效果及酶动力学分析以确定其抑制作用类型.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CK2的α'及β亚基在
本文通过对“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含义、特征及缺陷进行比较,提出在面对社会大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冲击及针对他们的思想特征,应该采取“刚柔相济”、重在“柔性”的管理
目的:评估间置横结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是否为一种理想的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将47例在我院行择期全胃切除术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其中间置横结肠代胃组(简称代
胆红素主要转运子MRP:基因是三磷酸腺苷(ATP)结合盒运载体基因家族成员。1996年Pauluma等发现在Dubin-Johnson综合征(DJS)TR-鼠动物模型中的MRP2基因,并命名为管状多特异性有机阴离
目的:对"C"形邻指皮瓣的设计进行改良并观察12例的应用效果.方法:于皮瓣蒂部设计一矩形瓣用以制成皮管包裹血管蒂,增加皮瓣蒂的长度和旋转弧方便转移,同时使修复指端脱套伤时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共同探究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联用卡介苗素注射液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注射液0.5g.每天2次。治疗组(n=30)在对
目的:观察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MPCNL治疗33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其中5例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果:MPC
通过对68例乳腺癌患者心理分析,进行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配合系列心理干预,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对急危伤病员发病初能否做到妥善、快速、有效的处理,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关注。在我国由于地域及医院条件的差异,各地院前急救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