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515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生物教学的改革还不彻底,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对初中生物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几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期,社会极度缺乏创新性人才,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农业生产、医学、日常生活等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探究,获得知识,实践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开发。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一)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
  笔者对初中生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近70%的学生上课习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发挥自己的思维。在进行课后复习时,学生也多是做作业或者做习题,并没有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生物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许多生物现象都可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观察到。如果将生物课堂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虽然有的教师给学生安排了一些实践作业,但是这些作业多是在家长的辅助下完成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佳,只有少数学生会自行探究生物知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待增强。
  (二)学生创新精神发挥受限
  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除了与自身缺乏创新的意识有关,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虽然有的学生天生思维敏捷,可以将生物知识点融会贯通,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是部分家长认为成绩才是学习的重点,并不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创新,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除此之外,有的学生虽然有许多创意,但是生物教学没有提供给学生发挥平台,导致学生的创意无法付诸实践,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有待革新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知识,促使学生的学习取得进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功利性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单纯讲解教材知识,课下布置作业,虽然在短时期内学生的成绩的确提高了,但是学生并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就可以得到答案,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就要站在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这需要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将其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不要迷信教材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关于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树叶为什么在秋天会落下?为什么植物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会被晒死?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将所有学生集合在一起,集思广益,就可以快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知识进行思考,寻找正确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产生新的疑问:“森林周边地区降水明显多于其他地区,这是为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着正面回答,而是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动脑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二)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为了迎合应试教育,初中生物教師侧重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始终处于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学生成为教师的附属,被动学习制约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和谐平等的美好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爱玩好动的年纪,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点实施教学,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变异时,可以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演化过程,进而了解生物变异带给人们的益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袁隆平为榜样,好好学习生物知识,以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人类带来更多好处。在这种内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所突破,成为创新型人才。
  (三)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当中有许多有趣的实验,但是有的教师为了赶课程进度,通常将这些实验内容在课堂上一笔带过,使得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实验过程,导致学生对这些内容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实践能力并不强。因此,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实践,在实验中不断探索,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种子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作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将种子萌发的整体过程记录下来。为了便于实验开展,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课题,如生活中常见的豆类,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各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过程,看看种子萌发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对于实验成功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于实验失败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学习的关键时期。生物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课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红.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9):112.
  [2]张生伟.谈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3):227.
  [3]林淼芳,吴文珊.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5(28):2.
  [4]王丹.简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6(08):145-146.
其他文献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定義不仅仅局限于只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更注重人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尤为重要的是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再也不能只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是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小学低
为探讨肝硬化心肌病的发生机制,应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胆管结扎(BDL)诱导的胆汁性肝硬化大鼠和假手术大鼠血浆及心脏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依赖性环一磷酸鸟苷(cGMP
提前挖穴.换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挖规格长、宽、深各1米的栽植穴.如栽植穴土质差,就近从农田里取土质疏松、肥力较高的表层土进行客土,为苗木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条件。
【摘要】随着中国当前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化,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更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各武术教师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优质教育,从而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综合能力;实验研究  高校武术教学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光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武术技能,而且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