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o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培养人道德的活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环境复杂,要探索道德的教育方式,必须要首先掌握高中生的道德发展特点,以学生作为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不断探索新途径和方法,将课堂教学与道德教育结合。
  关键词:道德;教学;认知;方法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1]。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为了达到较高的升学率,让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大部分的高中往往会将工作重心放在考试科目课程上,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较少。
  一、高中生道德的特点
  在当今教育体制下,老师应当改变过去的说教灌输式的道德教育,这样不仅会引起高中生的逆反心理,甚至会对老师产生厌烦情绪。正确认识道德与教学的关系,平衡二者的关系,才能够利用良好地道德教育促进专业教育,将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过程中。
  1.高中生道德认知能力有待增强。道德认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形成道德观念、确立道德信念和发展道德评价能力三个环节。高中生在经过小学以及出众较为表面化的教育获得了教育的知识概念,能够将道德内化为对自我的道德要求,用道德规范指导自我的行为。
  将道德认知转变为最终的行动,保持道德行为的坚定性和统一性。没有学生对道德的内化,就不会有对道德的需求,因而就难以促进行动[2]。
  2.高中生道德评价的两面性。道德是根据自己已有的道德认知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非善恶的判断过程。高中生的道德评价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周围同学的评价、老师的指导以及家长的教育。这种评价主要是经历了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但在此阶段,对于他人的行为具有自身的道德标准,高中生善于运用道德准则分析他人行为,但是却不能够严格运用此标准衡量和规范自我行为。
  3.高中生道德情感的易感性。道德情感是在利用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言行后内心产生的一种体验,道德认识只有在和道德情感结合和才能够转化成为内在的动力,推动道德行为。
  二、教学中完善道德的策略
  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国教育界还在进行一系列的探索。这使得高中从教者面临这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要保证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对授课以及和学生的相处等进行与时俱进的改变。
  1.完善自身素养,激发求知欲。在高中生的道德教育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思考。可在课堂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道德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对道德的认识水平。
  2.改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的思想,时刻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应当利用外界帮助,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
  3.联系现实生活,扩展道教。教师应当注重将道德教育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在现今的社会中,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知识的学习,而不仅局限在一个小范围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展。
  高中生道德认知并不成熟,当出现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有过于倾向性时,教师应当进行了解,并及时给予指导。
  4.社会实践体验,增加经历。在高考的压力下,没有闲暇时间顾忌过多的事情,这往往也是造成学生道德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太过于自我,缺乏和他人的沟通交流。
  三、生物教学和道德教育的结合
  在高中课程日益紧张的趋势下,道德教育严重缺失的现状下,生物课应当承担一份道德教育的责任。彻底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进行引导。
  1.实验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生物作为一门科学类学科,具有趣味性强,知识层面广泛等特点。实验在生物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式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二人的沟通,促进良好德育氛围的构建。
  2.教学内容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生物内容涉及范围广,生物进化的优胜劣汰,动物的种间竞争等等规律。教师可以此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无意识的道德教育,看似知识的拓展,却也是极为吸引,在这样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对于一些观点的认同感既随着上升。
  3.教学方法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结合,课外知识可以是中国最近的实事类型的,增加高中生对时政的了解,弥补由于忙碌课程造成的误缺。
  4.实践体验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道德教育中,体验教学正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去感受。使学生在体验中实现知、情、意和行的统一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心理学原理和新课改的标准。
  四、小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课堂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方式,通过多种实际手段进行道德的教育。将道德教育结合在课堂教育中,既节约了单独进行道德教育的时间,又使学生易于接受。找出学生道德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有利于教师对高中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和纠正。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白先同.德育新观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徐州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迈进的过程中,无论是清末民初新学的推广,还是二十世纪30年代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以至40年代后期高等教育在徐州的发展,活跃在其中的广大留学生都是业绩昭著、功不可没。  关键词:留学生;徐州;城市文化;教育事业  一、建立新式学堂  清末民初,新式教育的实质内容表现在新旧之学的变迁更易上,新式学堂的创立则被视为教育近代化的显性成果。在韩至正、顾子扬、梁懋卿、梁中枢、刘仁航
期刊
摘要:在阐示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继而分析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化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为了实现这一革新方向,我们就应该重塑对语言的认知,并且创新语言教学的理念,不再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目的,而是以语言的传授、兴趣激发与自我思考三个相互依存的方面为新的方向。  关键词:大专英语教学; 革新; 语言思维  随着国际化在我国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
期刊
摘要:地域特色文化以其地域和历史上的特殊优势日益彰显其独有的魅力光辉,已成为地方文化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高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龙头和阵地,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多层面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优势,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地域特色文化档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是记载和反映地方历史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及独特文化活动的真实写照,它给予
期刊
民营企业家,这个现如今让人听来略带一丝崇拜敬重之情的身份,这个越来越多参与国家政治讨论和决策的新阶层,这个曾被很多人怀疑、批判,如今却顶着红色光环,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改革开放的生力军,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向人民彰显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赤诚之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刚胜利到2002年十六大召开之间的这段时期,民营企业家在经济上从水深火热、东躲西藏到逐渐被认同和接纳,但政治上却始终没被给予
期刊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神这一概念可以说是斯宾诺莎哲学大厦的基点和归宿。简要说明神这一概念的问题承接、含义及其影响,以期更好的理解斯宾诺莎哲学。  关键词:斯宾诺莎;神;概念;问题承接;含义;影响  据说斯宾诺莎曾对来访的莱布尼茨这样说:“一般哲学家是从被创造事物开始,笛卡尔是从心灵开始,而我则从神开始”。神这一概念无疑在斯宾诺莎哲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致要掌握斯宾诺莎哲学,神这个概念是绝对无法
期刊
摘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医疗工作和医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对医院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和医院的不断发展,旧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医院发展的要求,需要创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采取措施,促进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适应新时期医院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关键词: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创新  医院档案包括了医疗、病人、人事等医院各个方面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目前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方面存在不适应的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主要包括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结构、组织管理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育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以独立学院为范本进行创业教育研究,旨在总结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特色的创业教育的模式和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  独立学院是新时期按照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近年来已经成为
期刊
大学教育虽然已经给予了文科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些工作的通行证,但却缺乏对他们从事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培训。就我国的文科生教育现状而言,教学中很少注意对学生的技巧、实际操作能力、从具体到一般的综合能力、思维的机敏以及雄辩的口才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也缺乏教学中的启发性、互动性和真正的教学相长。学生毕业后只能靠自己边干边学、慢慢上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科学生的就业难现状。文科毕业生普遍存在对学
期刊
摘要: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哲学的观点来看,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人类学专家家霍尔教授认为,“时间会讲话”,并且,时间传达的信息是响亮而清晰的,有时甚至比有声语言更直白。从中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上的差异入手,对比分析其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时间;观念 ;跨文化交际  一、时间的消亡与循环  典型的西方文明认为,时间的起点是明确的,时间是前进并流逝着的,既珍贵又不可捉摸,一旦流逝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