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隐退之谜:侍奉父母当“煮夫”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优是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影星之一,尤其是2010年的贺岁档,曾独挑大梁,三部大戏《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和《让子弹飞》同期上演,独霸黄金档期,创造了15亿元总票房的傲娇战绩。可当人们期待他再创辉煌之际,他却渐渐从人们视线里消失了。
  他去做什么了?背后有什么隐情?2015年6月,本刊特约记者在北京采访了葛优,试图揭开他“急流勇退”后的真相——

父亲病重,影帝愧疚


  2012年6月,葛优在忙着《私人订制》的拍摄时,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父亲葛存壮突发中风在医院抢救,情况十分危急。葛优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坐飞机飞回北京。葛优天生胆小,一直害怕坐飞机。但这次,他顾不上坐飞机的恐惧了。
  当胆战心惊的葛优匆匆赶回北京时,父亲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转入了重症监护室。此时葛优才知道,其实父亲在4月时就已经病了,但老葛怕儿子分心,一直不让家人告诉葛优,也不肯住院治疗,没想到病情会突然恶化。
  尽管在病房外急得跳脚,但医生不准家属此时进入重症监护室。见葛优如此心焦,妻子贺聪找到值班护士,好说歹说借到一身男医生的白大褂,然后让葛优换上白大褂,扮成医生的样子进了监护室。葛优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还处于昏迷当中,脸色极其苍白,身上插满了各式各样的管子。葛优不忍再看,含着泪退出了重症监护室。
  见他神情落寞走出来,贺聪安慰他:“你不要担心,医生说爸能挺过难关的。”葛优感到,妻子的手传过来一股温暖、一股力量,他伤痛的心得到些许慰藉。和妻子并肩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葛优心头百感交集,满是对家人的愧疚……
  这些年,葛优常年不在家,贺聪独自代他谨守孝道,维持这个家完整的温馨。因为葛存壮和老伴年事已高,为了葛优能安心拍戏,贺聪一直两边家来回跑。每次两位老人有个头痛脑热,贺聪都是一个人顶着,不让他知道。
  对于父母,葛优更是愧疚。眼见父母年事渐高,可自己却不能随时侍奉左右,这让葛优确实心里不好受,只有尽可能地抽时间陪伴他们。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流传着一种大家公认的说法:整个北影厂,葛存壮老两口最有福气,子女最有出息,尤其是儿子最孝顺。
  葛优常年在外拍戏,为了不让父母挂念,他给自己定下了几条规矩:每次出门前一天,他都会回家陪父母聊一聊。好脾气、孝顺的葛优,与父母聊天总有说不完的话,母亲心疼儿子,催他早点回家的时候,往往已是午夜之后,电梯都停了。
  葛优不敢坐飞机,每回出门都乘火车,进了宾馆,他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
  只是,虽然已经竭尽所能地维持亲情,但繁忙的工作仍旧让葛优没办法时刻陪在亲人身边,享受家的温馨。
  一次,葛优拍完戏回到北京,让司机直接将车开到了父母的住所。令他惊奇的是,刚走到门口,还来不及按门铃,门竟然开了。门里,站着笑呵呵的父亲。
  进到家中坐定,母亲才告诉葛优,父亲最近老是见不到儿子,非常思念,虽然葛优经常打电话回家,可往日那种亲情团聚的气氛没了。思念儿子的老葛,没事就在家门口望着,或者在电话旁守着。“想他们就打电话,让他们回来嘛!”老葛却摆摆手:“想归想,但绝不能打扰儿子工作。”
  听到母亲说起这些故事,葛优的眼圈红了:“是啊,因为拍戏,自己亏欠爸爸妈妈太多了。”这晚,葛优彻夜未眠。父母希望他事业成功,一再把他往外面推,可他们同时隐藏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对儿子越来越浓的眷恋。俗话说养儿防老,可在父母日渐衰老的时候,他却进入更加繁忙的阶段,更少有时间陪伴在父母左右。
  回头想想这些年,自己整天忙于事业,却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亲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赚钱哪有个头儿,如果父亲这次真有什么意外,自己岂不是要悔恨一辈子吗?坐在医院长椅上的葛优突然下定了决心:我要多留点时间给父母、给妻子。

父母忧愁,儿子着急


  医院里,葛优坐在老葛身边,为他掖好被子,老葛睫毛抖动,疲惫的双眼艰难地睁开了。看着儿子在身边,老葛自责:“小嘎那么忙,爸给你添麻烦了,都怪我这身子骨不争气……”葛优轻握父亲的手:“爸,人到了晚年,什么时候最需要子女?还不就是这时候,您醒过来了,就是咱们家最大的幸运。”
  第二天早上,葛优给父亲喂藕粉时,老爷子的嘴唇竟然张不开。葛优连忙按下父亲床头的紧急呼叫铃。主治医生在细致诊查后得出结论:葛老系脑梗塞引发中风,左半边身子出现了偏瘫。葛存壮风风雨雨几十年,最清楚偏瘫意味着什么。葛优抓起父亲麻木的左手紧贴自己脸颊,像哄小孩一样给他“戴高帽”:“爸,您是个阳光的老葛啊,您坚忍顽强,无人能及。1994年,您左心房长了个鸡蛋大的黏液瘤,医生打开您的胸腔摘除肿瘤后,您足足昏迷了两天两夜。转眼快20年了,您活得还不是好好的?”
  施文心在丈夫面前努力装出平静的样子,私下里却常常一个人偷偷掉眼泪,就连久不在身边的爱子陪伴在侧也无法让她开心起来。
  2012年8月底,葛优结束了《私人订制》的拍摄。随后他推掉了一切片约,谢绝了一切应酬,将父母接到自己家中,专心一意地陪伴他们。
  虽然家里请了保姆,但做饭这件事却成了葛优夫妇的专利,每天吃什么是他们最热衷讨论的话题,定下菜单后两人手拉手去菜场买菜,买回来就一起在厨房里摘洗、烹炒。大多数时候,他们做的都是家常菜,棒子面粥、罗宋汤、鸡蛋炒柿子……但看着老葛两口子表面没什么,但是明显的,家里却笼罩着一种阴郁的氛围。尽管葛优绞尽脑汁,可却怎么也调动不了爹妈的情绪。
  老葛夫妇本爱好广泛,社区里的乒乓球比赛、老年合唱团的演出等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两个的身影。可随着老葛的瘫痪卧床,这些活动不得不中止了,施文心说自己一个人去没意思。葛优明白,母亲其实是没有心情。   2013年底的一天,贺聪兴冲冲地回到家,拉着葛优的手,“小嘎,今天遇到田华阿姨了。要说还是老人懂老人啊。”原来,她也一直为两位老人身体担心。那天,她碰到田华阿姨,看见她刚参加完活动,脸上红扑扑的,精神特别好。但大家都知道,当时,田华的儿子也重病在家,需要她这个80岁的老母照顾。贺聪于是向她求经。
  田华告诉她,老人要有精神,得学会想得开。最主要的是,大家凑在一起抱团开心,鼓励,把困难可以暂时甩开,再蓄满力量去面对困难。“叫你们家老葛还是像以往一样,多来参加我们的集体活动,这么着,也能散散心,不能总憋家里。”
  葛优一听,觉得这是个办法。爹妈年纪大了,也需要朋友在一起。他哈哈大笑:“确实是个好办法。这人啊,还得有组织,大家一起说说笑笑,才有意思啊。”

驱散阴霾,笑对生活


  为了让老葛没有思想负担地参加活动,葛优还让母亲和大家一起跳舞,葛优与贺聪推着轮椅带着老葛去观看,恳求大家配合,调动老葛当评委。
  大家七嘴八舌,老葛的情绪越来越高,俨然一个舞蹈评论家。即使回到家里,还会对老伴施文心评说一二。施文心看似故意反驳,表面不开心,内心里却乐坏了。这老头子又活转来了。
  不出门的时候,葛优常陪在父亲身边和他聊天,有时两人会静静地坐一下午,翻看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回忆过去难忘的点点滴滴。
  转眼就到了2014年,春节刚过,施文山悄悄把葛优拉到一边,“小嘎,你这一年了都呆在家里。我和你爸觉得也不妥,别老在家呆着了,你该做自己的事就去忙着。”葛优摇头:“妈,我这正呆家里刚咂摸出点滋味,您想赶我走啊?我可不乐意。”
  老葛生病前,还时常与几个情趣相投的老哥们儿、老姐们儿每个月大家聚在一起,到近郊去钓鱼。大家在一起,不仅是享受钓鱼乐趣,城外风光,更重要的是享受好心情,聊天、叙旧、讲笑话,和谐舒心、其乐融融……可随着老葛生病,钓鱼也中止了。
  一天,田华来看望老葛,聊起以往大家钓鱼时的乐事。田华半开玩笑地对葛优说:“老葛可把你的厨艺吹上了天呢,还说啥时候让你露一手呢!”老葛脸上露出难得的微笑,“他忙呀,我想和他吃顿饭都得预约呢。”“可不,现在就数小嘎最忙了。”田华连连点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葛优心中一动:“好呀,你们下次把钓鱼收获的,拿到我家,我来给大家掌勺。”田华听了高兴了:“唉哟,那我们可有口福了。”老葛脸上笑意更深了,嘴上却说:“你行吗?”
  一般人可能很难想象,葛优做得一手好菜。1957年出生的葛优,8岁时就会烙葱花饼了。对于家,葛优有着自己的说法:“两个人成家就得开伙,家要是不开伙,那还叫一个家?”
  葛优未成名前,贺聪教书每天要上班,而“赋闲在家”的葛优就责无旁贷承担了更多家务,每天的一日三餐是他功课。
  就这么着,葛优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尤其是那白菜丝切得真是绝了,又细又均,堪比五星级大厨的水平。
  聚会的日子定在了两天后,葛优开始斟酌菜谱。他让大家报上喜欢吃的菜,结果大家异口同声说“凉拌白菜丝”,说完都忍不住笑起来,一种久违的欢乐又回到了这个家。葛优鼻子有些发酸,却笑着说:“看来我这道菜可以去申遗了。”
  2015年7月13日,聚会这天一早,葛优拉起贺聪的手说:“走,咱俩买菜去。”走在大街上,葛优左手拉起了夫人的手,右手提着买菜篮,贺聪脸红了,“你当心人家看见。”“看见怕啥,我拉的是媳妇的手。”葛优笑着说。两人漫步在大街上,一边商量着菜,一边聊着家常,宛如平实夫妻。
  葛优两口子买了生熟食满满一筐。回到家,葛优俨然大厨师,指挥着小阿姨先择菜,自己和贺聪一个洗菜一个做菜。
  当那些叔伯阿姨们来到家,他已经好做好了满满一桌菜。老葛老两口出院后第一次笑容满面,忙着张罗着大家入座。老葛乐呵呵地说:“看到你们团团坐着,吃着我家小嘎做的菜,真的是开心啊。”
  田华笑着:“还是你有福气啊,有儿子为你下厨,我们大伙跟着你沾光啊,你可不能因为生病,就老不参加活动。以后,我们的活动,推着轮椅也不能落下啊。”葛优一听这话,连连点头,“阿姨你说的是,老爷子不会落后的,但凡遇到吃的喝的玩的,这热闹肯定是要凑的。”
  大家吃着喝着,夸着葛优的手艺,老葛一脸的得意,生病后一向没有食欲的他吃了一大碗饭。葛优笑眯眯地说:“别夸我了,我啊,现在明白了,没有了品尝菜肴的人,这一切的好都没意义。现在呆在家里,有我爹妈,媳妇在我左右,每天看着他们吃着我做的饭菜,我真的觉得开心幸福。再说,还有你们这些叔伯阿姨来捧场,我感觉啊,这是人生最高境界了。”
  编辑/杨晓琴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对生命充满好奇和热情的人,我不怕冒险,更不怕失败。我觉得失败的经历往往给了我最宝贵的经验,让我更清楚地认知生命的本质,然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  我们都习惯了用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去衡量别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家庭背景不一样,机遇境况不一样,活法當然不一样,也不应该一样。  身为女人我觉得千万不要盲目地照抄别人的活法,去相信别人的话就是真理。你要在你独立的人
期刊
个头不高,一张娃娃脸,憨憨的笑容,说起自己的作品与生活,眼睛里就放出奇异的光彩,这就是戴海飞,一个敢于把“梦想的蛋”孵化为现实的湖南小伙子。在记者的采訪下,戴海飞娓娓道来这个关于生活,关于梦想的故事……  一枚不安分的“蛋”  戴海飞,1986年生于湖南一个普通家庭,凭着自小对房屋建筑的爱好,考入湖南城市学院,成为一名建筑专业学生。  2009年,大四的戴海飞幸运地进入北京标准营造建筑所实习。这是
期刊
莫利尔和威尔逊是好朋友,可是他们却在两个不同的矿场工作。两个矿场相距不是很远,只是中间隔着一条深沟,但要穿越深沟去对面,那就得走很久了,因此他们难得见一次面。平时,他们都很挂念对方,他们都知道,在矿场工作,凶多吉少。后来,他们商量,每天晚上下班后,挂一盏灯到楼顶的木杆上,这样,就知道对方平安无事。  这可真是个好办法!从此,莫利尔和威尔逊每天晚上下班后,回到宿舍就提一盏灯来到楼顶,然后把灯挂在一根
期刊
慈善机构英国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所(Alzheimers’Research UK)进行的一项研究分析显示,2015年出生的英国人中有三分之一将患上痴呆症。  据英国报道,英国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所称,随着英国人口老龄化,全国性的健康危机迫在眉睫。该机构还呼吁全球努力开发新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大约有85万痴呆症患者,全球痴呆症患者总计达3560万。  痴呆症为最常见的阿尔茨海默
期刊
你是否会因不断囤积废弃旧物而导致整个房间满满当当,甚至被当成囤积症患者?现在,你再也不必因此感到困扰。据英国报道,《英国医学杂志病例报告》(BMJ Case Reports)的一项调查显示,某男子每日拍摄近千张照片并花费5小时整理,此疯狂举动已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被诊断为全球第一例数字囤积症患者。  调查显示,该男子的数字囤积症状由来已久。他的每日大概会拍摄近千张照片,之后便花费3到5小时整理,用
期刊
黄石公园是美国最大的国家公园。1990年春天,在黄石公园一处人迹罕至的荒野地带,一位游人看到了一幕可怕的场景:一个颈部切割很不齐整的黑熊头颅和黑熊四肢散落各处,却唯独不见黑熊庞大的身躯,看样子它已经死亡很长时间。在接下来的15年里,黄石公园又接连发生了多起黑熊死亡谜案,而这些事件都与一个天大的秘密有关!  一个谜团  大卫·马特森是一位专门从事熊科动物研究的生物学家,长年在黄石公园内一个叫胡德溪的
期刊
印度10岁男童维卡斯·帕达楚里(Vikas Panchal)可以通过嗅气味辨别颜色,蒙起眼睛走路骑车毫无障碍。维卡斯声称他的特殊本领皆来自于一种“思维训练”。  眼睛被完全蒙起来的维卡斯,可以通过嗅气味辨别出不同颜色的塑料球和塑料珠的颜色。他可以通过嗅气味从一排同学里面认出某个同学,可以骑着车自如地避开坑坑洼洼和行人。维卡斯说他通过每天进行两小时的思维训练来培养和训练他嗅味辨色的本领。  维卡斯说
期刊
英国德文郡一名患有恐旷症的女子宅在屋内20年不曾出门,甚至连女儿的婚礼都未参加,目前却因拖欠“床税”1500欧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面临被逐出廉租房的窘境。  现年52岁的恐旷症女子叫保拉·雷(Paula Ray),住在政府提供的三室廉租房内。1984年起,她就开始遭受病魔的折磨了。到了1995年,她的病情变得更为严重,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就一直过着足不出屋的生活,甚至连陪自己的孙子辈去花园走
期刊
澳大利亚女子艾琳·罗兹(Erin Rhoads)致力于过上“零垃圾”生活,两年来自己所产生的垃圾仅装了一个小玻璃罐。  据悉,现年31岁的平面设计师艾琳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自从2013年6月发现了塑料垃圾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后,她便决心放弃使用塑料制品。在两年的绿色生活中,这位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仅仅产生了一小罐无法避免的垃圾。  艾琳称,该生活方式的产生是由于受到了2013年一部加拿大纪录片的启发。
期刊
在加拿大多伦多市西边的密西沙加市,有两栋如美国女影星玛丽莲·梦露般身材的螺旋型大厦。  这两栋大厦不但是密西沙加市引以为傲的地标,同时也是观光客必访之地。  两栋螺旋形大厦都是公寓大楼。其中最高的一栋有56层高,被命名为玛丽莲·梦露,是密西沙加市最高的建筑,另一栋则有50层楼高。  其中较大的一座从底层到顶层旋转209度,颇类似瑞典马尔摩的“旋转大厦”(Turning Torso)摩天大厦,而玛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