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夫人回忆录33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uh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周后,我们飞回了洛杉矶。美国著名医生大卫·雷斯鲍德领导一个医疗小组,除了对李小龙做全身检查和脑电图外,还进行了脑部扫描和进一步的观察。他们告诉李小龙,他的生理年龄只相当于18岁。对于5月10日李小龙的晕厥,医生告诉我,李小龙的脑部有水肿,可能是脑部循环的液体过分集中。因此,基本治疗方案就是冷却大脑。因而,对李小龙注射了杜冷丁。令人费解的是,李小龙死后,在他身体中并没有任何痕迹。
  李小龙的家族从来没有癫痫病史,李小龙也从没得过这种病。医生告诉我,李小龙不可能是癫痫病而是脑水肿,但不知是何原因引起的。
  李小龙以更健康的形象回到香港后,他决定全家回美国定居,因为那里的生活更舒适,而且还有更多的机会。他每年去香港两次,为了他心爱的事业。李小龙希望把电影当作一种教育公众的媒介,让大家认识到东方武艺绝不仅是简单的打斗。李小龙对功夫电影的未来并不看好,他预言全世界对功夫电影的这种狂热不会超过三年。所以,他要集编、导、演于一身,推动事业发展。我常劝他要适当放松,但他总是在完成自己制订的目标后,又制订更高的目标。
  1973年7月20日中午,我离开家和一位女友共进午餐,当时李小龙正在他的健身房中练习。李小龙告诉我,下午他要和雷蒙德·肖谈论《死亡游戏》的一些事宜,晚上可能和乔治·拉哲比共进晚餐。乔治·拉哲比是在肖恩·康纳利和罗杰·摩尔之间扮演007的演员。我走的时候,李小龙还在练习。没有想到,这就成了我和我丈夫的最后谈话。
  雷蒙德·肖大约下午两点钟到达,他和李小龙两人一直工作到四点,然后开车到电影女主角的家中。三人一起谈论了很多电影细节。为准备和乔治·拉哲比的晚餐,雷蒙德先离开了。不久,李小龙就抱怨头痛,女主角给他服了一片强力阿斯匹林——是她的私人医生专为她开的药。此后,李小龙只喝了一杯水。晚上七点半左右,李小龙说他感觉很不舒服,于是躺在床上,很快便睡着了。后来,雷蒙德打电话问他们俩怎么还不去。女主角说她叫不醒李小龙。雷德立即赶回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当他叫李小龙时,发现李小龙没有任何反应。他马上请来了医生,医生进行10分钟的急救后,将李小龙送往伊莉莎白女王医院。
  我大约四点多钟到家,当时我觉得有些奇怪,虽然李小龙告诉我他晚餐在外面吃,但他一般都会再给我打个电话说一下。晚上10点钟,我终于接到雷蒙德打来的电话,他的声音非常焦急。
  “你现在能去伊莉莎白女王医院吗?琳达,李小龙正在去那儿的路上,在急救车里。”
  “发生了什么事?”我问。
  “我不知道——像上次一样。”
  我立即警觉起来。李小龙在5月10日那次昏迷,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先到了医院,15分钟后,急救车才到。李小龙已经完全没有知觉了,我看不清楚,因为医生们包围着他,他被直接送到了急救室。我从来没有想过李小龙会死,更不会认为他已经死了。
  那几个月,李小龙谈到了死。他总是说,他活不到老,他还说他恨衰老和虚弱。
  “我肯定没你活的时间长。”有一天,他对我说。
  “你怎么这么想?”我问,“你比我更健康。”
  “我真的不知道,我的健康还能保持多久。”他说。
  而此时,在医院的急救室中,一群医生围着我的丈夫。而我毫无感觉,可能是因为吃惊而麻木了。几分钟后,医生们把他抬到楼上的特别处理室。医生给他注射了药,并进行电击。有人劝我离开,“你最好别看这些。”但我坚持:“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此时,我突然看到李小龙的心电图是一条直线,这意味着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我这才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但我拒绝接受这个事实。我不愿把“死亡”这一词用在我丈夫的身上,所以,我问医生:“他还活着吗?”医生摇了摇头。
  主治医师问我要不要进行尸体解剖,我说:“是的,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记者们蜂拥而至。我既没有恐慌,也没有绝望,仿佛一瞬间,李小龙的勇敢和坚毅便落到了我身上。
  李小龙的死引起了轰动。任何一名超级明星的死都具有新闻价值,何况李小龙才32岁。雷蒙德·肖要接受电视台关于李小龙之死的节目采访,他事先问我,是说李小龙死在家中,还是死在女主角家。我说随便,他想怎么说都行。其实,我们心中都在想,男女主角的名字出现在报纸大标题上,会传出怎么样的绯闻。我并不在乎,这一切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只关心我丈夫的葬礼和我儿女的感受。在接受采访时,雷蒙德并没明说李小龙死在家中,但他这样暗示了。不久,媒体发现他在说谎,于是,新一轮谣言四起。
  尸体解剖结果对调查李小龙的死因没有任何帮助。在他的胃中发现大麻。于是,报纸上宣称李小龙一直是个瘾君子,而正是这些毒品帮他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尸检报告其实早已指出,大麻不是导致李小龙死亡的原因。一名医生说,那些大麻不会比一杯茶更有什么作用。香港政府实验室对李小龙的器官进行了细致检查,并把一些标本送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在李小龙的体内发现的惟一异物便是那片药。
  伊莉莎白女王医院的著名医生R.R.利塞特说,李小龙就是死于对强力阿斯匹林的过敏上。利塞特对李小龙的头盖骨进行了检查,发现没有任何伤,比平均的1 400克还重175克。头部也没有出血的迹象,因为既没有肿块也没有破裂。
伦敦大学法医教授R.D.特亚雷有过9万多例尸检经验,他认为李小龙绝非死于大麻,而是对强力阿斯匹林的过敏。法庭采纳了他的报告,但这一切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李小龙共有两次葬礼。第一次在香港。我和儿女完全按照中国的传统模式——披麻戴孝。李小龙在香港的亲戚朋友,还有以前共事的人都来参加他的葬礼。后来,我听说有25 000人来参加他的葬礼,甚至出现了有人受伤的事件。
  后来,在西雅图又举行了一个私人的葬礼仪式。我打算把李小龙葬在那里,因为那里更清静。送葬那天下起了小雨,周围的山、树、湖更显得清幽。我和孩子们定居西雅图,这样我就可以很方便地为李小龙扫墓。
  遗体下葬的一刹那,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那一年,我28岁。
  我是一名幸运的女人,因为我曾拥有一个好丈夫,正是他塑造了今天这个勇敢、坚毅的我。
  编后语:琳达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到本期就告一段落了。33期,8.9万文字只是简单的回顾了李小龙的一生,其实,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有待后人评说。
其他文献
武当赵堡太极拳关键练法,主要是调动裆胯的作用,因此,赵堡架人把裆胯的运用作为主要修炼方法,也是赵堡太极拳至关重要之特点。虽然有许多其它特点,但它贯统整个太极拳内劲,所以这个特点尤为重要,也是其它太极拳中所没有的,罕见这种说法、练法。鄙人也学过其它太极拳,但从无此法提及,有的只是表面之谈,或涉及不深。作为赵堡太极拳“以裆代手”为主要的练法,而且是练功的关键,是入门之捷径。因此,必须学会裆胯的运调,没
期刊
我看过很多武术杂志中有关习武经验的文章,有的深奥难懂、有的未吐真言,好文章较少。因此,我写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认为习武的要旨是怎样训练胆、力和技巧。  一、胆的训练。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平时练习时虎虎生风、得心应手,但在碰到歹徒真正要用时,却什么都使不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原因在哪里呢?我认为:关键问题就是缺乏胆量。有胆心静,平时练熟的招式自然应手而出;无胆心慌,当然
期刊
近年来,我国努力向外推广武术,美洲、欧洲及亚洲不论,就连非洲国家,也都一再派遣团队前去,表演、访问、示范、教学。无可否认,这种新编出来的“样板武术”,已获得了极大的欢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美、日诸国及港澳等东南亚地区,或个别、或团体,前往我国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合肥、武汉等地专程学习、求教的外国人士、本国侨胞,已愈来愈多,而地区性、国家性的组织团体也正在纷纷成立。  近来,更有使用“样板武
期刊
削掌是大成拳的主要掌法,它具有极强的实战性,常常击敌于出奇不意之中。追本溯源,削掌是从八卦掌中衍化而来,但却具有更深奥的内涵和大成拳赋予它的实战心法。在神、意、形、气、力的练习中,更是讲究神由意发,意到力到,力到掌到。在练习与变化中修炼身心克敌制胜。削掌以执简驭繁、切实有用、灵活简洁而著称。  我曾习过梅花桩、八卦掌等各种拳法,后又得王健民先生精心释教。王师早年多次到天津得赵道新先生心法而归,且为
期刊
八卦掌创始人董公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逝世后,由尹福等弟子,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南,先后共建碑四座,记载其生平事迹。奈日久年深,受风雨剥蚀,又遭“文化大革命”破坏,碑文已受损坏。  1981年,由八卦掌三代名家李子鸣先生等后人,将董公坟墓及四座碑迁至北京西郊万安公墓后,考虑碑文的历史价值,故拓碑文珍藏。  今天,为研究董公历史,介绍碑文如下:  第一块碑,为清光绪九年(1883年)
期刊
曹井田(1819年~1905年),河北省沧县程家林人。以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的大枪技艺称雄,为晚清沧州武林之佼佼者。  曹井田家中殷实,拥地六百多亩,牛羊成群,乃当地首富。曹井田身高体健,力大臂长,从少年即受到良好的教育,文武并进。他幼时随父学劈挂拳,从舅父习“梨花大枪”六载,从而名闻乡里。  曹井田由于功夫勇猛精进而眼空四海。  一日,八极拳重要传人王长锡前来探望好友曹井田之父,王长锡是八极始祖吴
期刊
修习太极拳技击之术,不能不研究力点。而修炼太极拳的过程,就是退身之本力的过程。如何练太极拳并不重要,因为退身之本力的过程才是太极拳之途径,是习拳者必经之路,才是其中之重。    静    笔者在拙著《太极解秘十三篇》中曾极言太极拳是心神意气的“静,极静”,躯干四肢则应“净、极净”。  太极拳习练者在技艺交流中都在说心神意气的静,可是,如何会“静”呢?似乎很模糊,难以言传。那么怎样能达到太极拳的最高
期刊
过去练武的人常讲这样两句话:“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当年打死人。”“吓死人的八极、打死人的形意。”这就是形意拳好练、实用、霸道的缘由。  自从深州李老能前辈创形意拳以来,其传人车毅斋、刘奇兰、郭云深,再传弟子李存义、张占魁、尚云祥、韩慕侠、孙禄堂等几辈人都是国术顶尖人物,无几人能及;就连在1931年擂台赛上勇夺冠军的辛健候和第五名的张定一也都是练形意拳的(尚云祥入室弟子)。  2002年10月初,将
期刊
通背拳在我国武坛久负盛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分支流派之一的五行通背拳由纵横武林的“燕北大侠”——修剑痴创立,至今已成为大连最大的一个武术门派。目前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都有传人。大连习武者众多,名家高手层出不穷,为弘扬武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大连武术界一提起“葛大胡子”,那可是赫赫有名、令通背专家叹服,其人为五行通背拳的发展作出了莫大贡献。  葛太然(1941年~1996年)大连
期刊
我自1997年起开始接触到两节棍,1998年7月曾到某武校求学,由于某种原因失望而归,于是我决心自修两节棍。1998年8月至10月间,我和几个朋友共同练习。在我与朋友的交流中,无论技法还是理论知识均有很大的进展,1998年10月,在学校迎新晚会上我初次向同学们展示了我所自修的两节棍技法,得到广大同学的赞许。之后,校武协曾办过两期两节棍培训,先后有五十余人参加,从中我总结了许多经验并整理了多篇心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