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是如何思考?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了一种以沟通为取向的行为理性,以此来建构社会合理和行为合理问题,彰显主体间的沟通和参与意识即主体在客观语境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并在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论证,以期最终达成一种交往的共识。
  【关键词】交往行为;沟通商谈;社会合理;行为合理
  一、《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概述
  尤尔根·哈贝马斯(1929—)德国哲学、社会学家。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世界级大师”。《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的一部重要的代表著作,是他对自己前期思想的总结,是他从规范的角度重构社会批判理论的绪论,是一部过渡性的著作”①,但该书助推了哈贝马斯在学术研究的巅峰。
  二、《交往行为理论》四大核心问题
  (一)语言本身问题
  维特根斯坦是形式语义学的开创者,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是一种交往和沟通的媒介,是一种具有功能主义的手段和工具,是一种工具理性的体现,符号的背后表达的是一个内心世界的想法即主观世界中的成分。但是在内心世界里,会有不同种自我的冲突和矛盾,在自我抗争和博弈中选择一种主观认为可以合理的方案和想法并用语音来合理的表达出来;然而其实每个人一直处于自我欺骗的过程中,正如书中提及的医学中的“自我欺骗的批判疗法”,我们往往处于“口是心非”的自我欺骗的过程中,我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意思和内心世界往往是一种不相关和对立面的问题,但是人是理性和自利的,其如果要在现实世界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种生存之道和成功的艺术,必须在外观上即在社会世界里要有一种理性的选择并最大可能的实现自己的目的。从语言层面上分析,我们需要探求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共识才能寻求沟通合作。
  (二)普遍有效性要求的标准分析
  在共同在语境下,有语言能力和行为为能力的参与者在理性的支配下欲用一定手段包括语言形式来证得一种期待的实现,但是每个参与者由于都会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而形成的不同主张和各异的要求,如何才能产生一种共识呢?对此,“必须要有一种表达的内在的有效性的要求即真实性要求、正确性要求、适当性要求或可理解性要求(或全面性要求)和真诚性要求”②。每一个命题的提出和表达都应当符合上述要求,这样才能在参与者的主体间进行平等的对话、讨论和商谈并进行命题有效性的论证和批判,在可以检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最大多数可能接受、认同和可行性的共识性方案。
  (三)交往行为理论中的“共识”是有假定环境限制的
  参与者是在一个理想化的环境中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是在一个共同的语言概念和共同的语境中平等的进行对话而进行的,是在没有外力强制下的理想状态。但是现实中往往存在不平等的状态,往往有一个主导的话语权来操纵整个商谈的过程,这个强势的话语权者的素质、观念和对于论证过程的兴趣则是决定了整个交往沟通的进展,甚至其命运的走向;同时参与者往往有“从众的心理”受现实的相关制约因素限制。因而交往行为理论是一种宏观的策略的引导,没有具体处理一些微观的事宜,但是它至少代表了一种社会合理化的理想的生存和发展的指向。
  因此,交往行为理论也体现了“法治的基础即认同共和机制——民主的魅力和个体自由的维护来自由表达自己的利益求”③。同时,这也是诊断当今中国和世界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尤其是法治问题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一种未来民主共和的理念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方案。哈氏在相关论述中一直在探讨在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上为解决现实问题并尽最大可能的论证其理论和方法的实践和批判的可行性,这一点也许为什么之所以称哈氏为当今世界级大师的理据所在,其相关著述都对当今世界的困惑都有一种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意义。
  (四)方法论角度来解析哈氏《交往行为理论》
  哈氏采用了一种曲折迂回的论证思路。交往行为理论有没有自身的问题,这正犹如法学有没有自身问题一样,其行为理论是作为一种媒介和桥梁,行为理论是一种有充分的讨论空间的,是一种范式的转变即由以往的以目的为取向的行为理性转向为以沟通为取向的行为理性的范式转变,是一种批判理论,是对先前经典问题比如对韦伯关于合理化的论证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对作为极端的目的理性的物化合理化的批判与反思并进行以沟通为取向的行为理性的重構。哈氏的该理论运用的理论资源是很广博的,其充分运用语言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法学的诸多理论资源和理论模型,对四种社会学行为概念的探讨即目的行为、规范调节的行为、戏剧行为和交往行为。
  哈氏提出了一种以沟通为取向的行为理性,以此来构建社会合理和行为合理问题,彰显主体的沟通和参与意识即主体在客观语境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并在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论证,以期最终达成一种交往的共识,这也许是当今任何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的可行性方案。
  三、“大师是如何思考”的真谛所在
  真正伟大的理论必须来源于现实,并反映和最大可能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高谈阔论的理论,也不是一种所谓的“空中楼阁”;而大师则是有超人的智慧来反映现实问题并为现实提供智识上的引导和思想的启蒙。故而得出“大师是如何思考的”真谛所在!
  注 释: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与社会合理)第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②[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与社会合理)第3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③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与社会合理)第38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徐小琪,辽宁营口市人,南开大学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摘要】我国正处在环境敏感时期,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本文以四川省什邡PX事件为切入点,试分析现行环评制度中的缺失与内在冲突。  【关键词】公众参与;项目环评;规划环评  2012年11月12日,环保部部长在回应启东问题、厦门PX事件、宁波PX事件等环境群体性事件时表示,中国经济社会事业大为
期刊
【摘要】民事诉讼中,常流传着一句经验之谈:“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一直以来,证据制度始终是民事诉讼领域较为重要的部分。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不断修订与《最高人民法院》经常会出现冲突和制约适用的问题。  【关键词】举证责任;举证时限;调查收集证据  《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从法理的公平公正原则来看,对于提出主张和诉求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相应的举证
期刊
【摘要】法学教育对外交流是提高法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内法学教育的交流目前十分繁荣,但总的来说,我国法学教育对外交流依然处于较低的层次,法学对外教育交流应当结合学生,教师,学校自身的需求,改变交流对象匮乏,内容单调,方式单一的情形,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促进交流方式的转变,丰富交流的内容,实现法学教育交流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蜕变。  【关键词】法学教育;对外交流;学生;教师;学校  进入21世纪后,各国
期刊
作者简介:鲁丹(1988—),女,四川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民商法方向2011级硕士。 丁晓斐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借贷已悄然成为民间金融借贷的新型模式。虽然它的历史很短,但是在最近几年,网上小额贷款正在快速的成长。网络借贷拓宽了民间借贷的渠道,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人对小额资金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社会闲散资金的利用率。但是没有
期刊
作者简介:廖丹(1983—),女,汉,重庆人,重庆大学环境与资源法学专业。  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 400030  【摘要】财产保险中享有保险利益的适格被保险人身份问题,直接影响保险金的支付。本文以案例为视角,界定保险法律关系中投保人、被保险人身份,剖析保险实务中投保人为他人投保及保险利益的深刻内涵。从损失补偿基本原则入手,确立财产保险适格被保险人身份范畴。  【关键词】财产保险;保险利益;投保人
期刊
【摘要】公司法人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法人人格是法人能够进行经济活动所必须的,在当今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越来越多的发生股东滥用法人人格为自己谋私益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原先的法人制度是不够的,因此我国立法者引进了西方的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作为传统法人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本文主要通过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进行界定与研究,明确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中国的适用具有重大意
期刊
作者简介:席晓运(1991—),男,甘肃省天水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屡发虐童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受到各方高度关注。笔者以“浙江温岭虐童事件”为例,分析了我国儿童权益保护面临的巨大困境,继而提出了摆脱困境的具体法律对策,以期为切实保护我国儿童权益贡献绵薄之力。  【关
期刊
作者简介:张蕾(1983—),女,汉族,江苏无锡人,上海大学2010级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法理学。  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 200444  【摘要】商业秘密因其的极高的价值性,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中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是商业秘密研究的核心。商业秘密的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商业秘密的保护提供法律方面的指导。什么样的行为构成商业秘密侵权?本文从侵权的主客体以及侵权行为的主客观方面进行了剖析。 
期刊
【摘要】通过三阶层体系与四要件论的比较,阐述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两者分别存在什么问题;第二,提出犯罪论体系的建构需要处理哪些基本问题;第三,在现行刑法规定之下,如果要借鉴三阶层体系,需要考虑处理的一些问题是什么。  【关键词】犯罪构成四要件论;三阶层体系  一、我国传统四要件论及其评价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在吸收前苏联犯罪构成的学说并在总结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其犯
期刊
作者简介:张海丽(1988—),女,汉族,河南安阳人,西北政法大学2010级法律硕士。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3  【摘要】我国于2005年出台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保护制度进行了完善,扩大了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并确立了救济机制。但要解决公司管理实践中的所有问题,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本文试结合新《公司法》中的具体规定和一个案例来分析关于股东知情权保护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股东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