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县大力培养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带动粮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目前,全县注册各类农民合作社4452家、家庭农场4189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总体上健康有序发展,数量与质量齐头并进,但也存在基础仍然薄弱、成员联结不够紧密、运行不规范、示范主体比例偏低、扶持政策不够精准、指导服务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与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仍有不小差距。
  关键词: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生力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安全提供保障,而且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促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  规范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
  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是增强农民合作社内生发展动力、维护农民成员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截止目前,我县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多达4452个,这里面包括了许多“空壳社”“休眠社”,我县按照“清理整顿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扶持壮大一批”的办法,对全县合作社经营状况进行了摸底分析,就“如何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着重加强合作社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益、加强登记管理等五个方面工作。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2  加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
  多年来,我县持续开展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评定,建立了各级示范名录。目前全县已累计创建各级示范社352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4个、市级133个、县级190个;创建示范家庭农场345个,其中省级36个、市级79个、县级230个。但示范主体比例相对偏低。按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工作要求,仍需加大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力度,通过加强示范引领,宣传推介一批经營效益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树立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推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提升。
  3  强化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指导服务
  为切实提升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我县建立了合作社家庭农场辅导员队伍,建立健全了辅导员结对帮扶各项制度。在每个农业综合服务站明确2名辅导员基础上,下一步把农业技术人员和乡村土专家纳入辅导员队伍,扩大指导服务的对接面。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进一步强化合作社家庭农场骨干培训,提高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填报新农直报、家庭农场名录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系统,加强信息统计和监测。
  4  鼓励组建协会或联盟,促进联合与合作
  支持和鼓励发展势头好、号召能力强的家庭农场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组建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支持农民合作社突破家庭经营模式,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目前全县冠名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已有30个,还成立了农产品供销、小龙虾、蔬菜、西瓜、红薯、花生、水果等专业协会,但统的作用发挥的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培育,切实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取暖的联合与合作作用,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升合作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5  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投入和支持
  从2016年开始,我县连续出台现代农业发展奖补政策,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财政优先支持范畴,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给予奖补,县级财政每年奖补资金超过5000万元。从2020年开始实行差别化的支持政策,按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经营状况,实行好、中、差进行分类指导。择优选择一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行重点扶持和支持。通过扶持一批,带动一批,促进我县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6  创新金融保险服务
  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作为信用建设和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7年我县率先在全市推行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业务,优先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担保贷款支持,累计为54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劝耕贷”2.8578 亿元,在保余额1.06581亿元。2020年又引进华夏银行信贷业务,计划五年为蒙城蔬菜产业发展提供10亿元贷款支持。
  7  强化人才支撑
  实施“百千万”人才强村工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者。建立农民合作社、农村产业带头人人才库,分期分批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骨干培训。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各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以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为切入点,根植乡村,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乡风文明、农民富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8  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工作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强化乡镇、县直部门之间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来抓,加强督导支持,确保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 钱视忠,张彦荣,韩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J].江苏农村经济,2012(11):22-2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村农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尤其是乡村振兴局成立后,为农服务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供销社要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核心定位不动摇,持续创新和优化最一线的服务供给。  关键词:乡村振兴;供销社;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新任务,作为为农服务第一线的供销合作社大有可为,要坚持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工作结合点,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工作理念要紧跟国内形势发展  当前党中
摘要:文章在认真总结2020年秋粮生产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以期为全区粮食生产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宛城区;秋粮;生产对策  宛城区是全市粮食生产核心区域,常年秋粮种植面积保持在3万hm2左右,抓好秋粮生产实现“以秋补夏”,具有重要意义。  1 生产现状  2020年宛城区秋粮生产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全区秋粮种植面积3.07万hm2,较上年增0.074万hm2,秋
摘要:互联网时代催生大数据崛起,大数据以独特的信息分析能力,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支持。就农业产业而言,受大数据革命的影响,国内农业经济生产成本、整体结构、经营模式等等,都较之前发生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使着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科技发展需要,更加有效推广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下分析大数据分析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概述大数据分析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应用,介绍大数据分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注
摘要 在农村公路使用过程当中,其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产生病害,进而影响公路运输和使用的效果,甚至影响农业生产,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事故。本文就分析和探讨了农村公路病害及其养护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可行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农村公路;病害分析;养护措施  1 前言  我国复原辽阔地形较为复杂,农村地区公路的建设养护工作面临着很高的要求和挑战。农村公路一般指通乡、通镇、通行
摘要:在我国,陆地面积大多都以农村的形式存在,我国的农村四荒土地实质上就是老百姓的土地,他不是个人的,属于农民集体的,也可以按照法律进行土地流转。就现在当前而言,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受到当地制度的制约,流转制度未能够很好的平衡和保护农民的利益。但在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应实现农村四荒的土地所有权进行平等设置。为了加强管理,现我国制定了有关于四荒的具体标准,制定《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管理办法》。以更高效的
摘要:本文从环境气候条件、品种资源、种植模式、品牌等四大方面阐述了长春市九台区稻米产业优势。  关键词:稻米;产业优势  长春市九台区水稻播种面积2余万hm2。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900h,無霜期140~155d,年≥10℃活动积温2880℃,年平均降水量577mm。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多为肥沃的黑土地带,黑土层较深,一般为半米左右,厚层1m以上。境内有一江三河(松花江、饮
摘要:近年来,我国针对农业生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且在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也有所提升,与此同时还推出了多种惠农政策,希望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强化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目前来看,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可以认为财政农业支出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本文以2014~2018年,五年间的财政支出数据和农业生产数据为切入点,分析二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