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虽不能达到人人立德、立言、立功的境界,但“立德在先”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的原则。我们认为,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的根本是学生,德育的真谛是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主线。基于这样的认识,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多年来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德育手段,构建德育体系,扎实推进德育工作。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单位、郑州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树立“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构建全员德育体系
“修身以立人,强技以立业”是我校的校训,它不但充分体现了学校育人观的精髓,也是全体教职工坚持不懈的工作宗旨。
我们认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有很多新的机遇。客观地分析德育工作的内外环境,真实地了解德育对象的情况,就能够实施有效的德育手段,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连续出台法规政策,为职业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贯彻上级要求,探索德育路径最有效的手段是学校一把手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校长必须带头参与到德育队伍建设之中,带头构建全员德育工作体系。近年来我校先后主持了多项德育研究课题,内容涵盖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研究、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对策研究、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等方面。研究人员上至校长,下到政教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他们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再研究,探索和构建起了符合中职生特点的全员德育工作体系。
二、树立全员德育理念,锤炼素质过硬的德育师资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到德育建设中来,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学校从培养人的高度要求每位教师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为学生做出表率。学校坚持每年都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年度评选晚会,坚持定期举行师德报告会、“我为祖国站讲台”师德朗诵比赛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还对在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主任、帮扶“学困生”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给予表彰。这些鲜明的导向和激励措施,使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得到净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强。
为了及时了解新形势下中职德育的新动态、新理念,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我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培训工作,如组织德育工作者参加各种中职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年会、德育工作培训班等;邀请省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定期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参观学习;针对学生特点定期派专职教师去进修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坚持在教师中间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每人每学期读一本书,每学年举办两次读书经验交流会。
三、以“千分制”为抓手,统领德育工作全过程
从2008年起,我校实施“千分制”考核。“千分制”考核的思路是:以学生行为规范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根本,在教学化管理模式下,以定量的方式来构建评价体系,从而将教育内容细分为具体可测的指标。这样就将考评结果转化为相对合理的数据信息,从而形成一个操作性强、针对性强,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班级及班主任评价为辅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千分制”考核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起来,把课堂常规要求、文化及专业技能学习、德育活动、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进行量化,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每学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毕业考核、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千分制”考核的指向是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制度的实施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带动了学生的均衡发展,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德育活动与时俱进,传统教育与创新活动各显其能
多年的德育实践使我校逐渐探索出一条育人主线,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其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坚持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教育、常规教育,仍是我校德育的重中之重。
1.立足传统教育,健全学生人格
加强传统常规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健全学生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利用晨读和下午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诗文朗读和新闻阅读,使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开阔视野;开展“中华赞”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使学生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另外,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也是学校养成教育的重点活动之一。升旗仪式的主持、国旗下的演讲等任务由各班轮流担任,演讲内容既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又符合主旋律,整个过程庄重、肃穆。学校还有针对性地开展成人教育活动。每年10月份,学校都会开展一系列18岁成人教育活动,包括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做一日家长”、 18岁成人宣誓仪式、户外拓展训练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初步懂得了责任、感恩、爱心、孝心的内涵,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去面对人生,更加努力勤奋地学习,苦练技能,更好地迈出成人的第一步。
2.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之际,学校都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例如,组织新生到河南省博物院、郑东新区、黄河游览区等地方参观,了解河南文化的深厚和现代都市的繁华;进行为期10天的军训,打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新生入学心理调研和辅导,召开“职业生涯设计”报告会;组织优秀专业教师做专业介绍,优秀毕业生做专题报告等。通过这种集中、直观、新颖的入学教育模式,引导、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新环境,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择业理念,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引导学生在关键时期实现生活、学习方式的正确转变。 3.建立社团组织,引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学校对学生社团建设更加重视,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一个”的原则,加大了投入,加强了管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校现有话剧社、舞蹈社、摄影协会、校园记者协会、志愿服务社团等学生社团十几个,各社团都配备了专业的指导老师,定期进行培训、开展活动和汇报展演,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由学生排练的话剧和舞蹈曾多次在郑州市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志愿服务社的成员由原先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几百人,由原先的社区服务、交通岗执勤扩展到义务献血、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服务等,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4.建立班级值周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管理意识和能力
我们提出 “我为学校服务一周,学校为我服务一期” 的口号,由各班在全校范围内轮流值日一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学生行为习惯、仪容、仪表的监督,校门口执勤,对校园环境卫生保持及监督,对公物设施的保护和监督,对教学秩序监督等。班级值周制度的实施,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大了对学生行为规范监督、检查力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风尚。此项制度的实施,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育人模式,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激发他们的奉献精神,从而养成“爱自己、爱校园、爱社会”的优秀品质。
五、对接企业文化,育人标准德才并重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的内容、方式以及其形成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育人特点,决定了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某些领域是需要对接的。成功的文化对接会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过程,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在文化对接中,我们以体验法为主,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让学生尽早感受企业文化。我们主要采用了四种体验方式,分别是集体体验、自我体验、换位体验、模拟体验。
集体体验,就是把学生组织起来,邀请企业的管理、技术方面的专家走进校园,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出谋划策;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举办个人报告会,向在校学生传授就业和创业的经验,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和职业信心。每年我校都要组织专题座谈和报告会,聘请以上人员为全校师生进行职场生涯的相关教育,开拓了广大师生的视野,为学校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自我体验,就是以个体的身份和视角去参与体验,让学生去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实情感,在职业道德选择中形成良好的习惯。2011年我校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组织2013届学生赴郑州富士康顶岗实习。我校2008年与郑州六合物业公司合作,将房地产专业的学生推入企业中进行实训,使学生们能够得到充分锻炼,为他们以后的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学习锻炼,接触了企业的先进文化内涵,强化了意志品质,学会了合作互助,坚定了职业信念,为以后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并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充足准备。
换位体验,就是以专业岗位人的身份、视角去参与体验,让学生感受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完成工作后的情绪和收获,形成尊重职业岗位、珍惜就业机会、珍惜学习环境的情感。2011年我校与风神物流公司合作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实行订单式培养机制,该专业班级被冠名为“东工风神物流班”,学生每年都有机会深入企业一线顶岗实习,既加强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又接受了先进的企业文化熏陶。
模拟体验,就是以设定的专业实践项目或设定的环境为体验客体,让学生感受平时不易遇到但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得到有益的心理贮备,获得宝贵的人生体验。财会实训室是进行模拟体验的很好场所。学生们在机房进行一场财会技能模拟竞赛,进行真实会计实务的沙盘演练,很多学生的会计实务技能让业内的注册会计师都竖起了大拇指。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将始终奉行“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创新德育途径,切实提高德育效果。(责编 王鹏飞)
一、树立“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构建全员德育体系
“修身以立人,强技以立业”是我校的校训,它不但充分体现了学校育人观的精髓,也是全体教职工坚持不懈的工作宗旨。
我们认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有很多新的机遇。客观地分析德育工作的内外环境,真实地了解德育对象的情况,就能够实施有效的德育手段,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连续出台法规政策,为职业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贯彻上级要求,探索德育路径最有效的手段是学校一把手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校长必须带头参与到德育队伍建设之中,带头构建全员德育工作体系。近年来我校先后主持了多项德育研究课题,内容涵盖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研究、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对策研究、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等方面。研究人员上至校长,下到政教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他们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再研究,探索和构建起了符合中职生特点的全员德育工作体系。
二、树立全员德育理念,锤炼素质过硬的德育师资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到德育建设中来,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学校从培养人的高度要求每位教师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为学生做出表率。学校坚持每年都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年度评选晚会,坚持定期举行师德报告会、“我为祖国站讲台”师德朗诵比赛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还对在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主任、帮扶“学困生”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给予表彰。这些鲜明的导向和激励措施,使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得到净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强。
为了及时了解新形势下中职德育的新动态、新理念,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我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培训工作,如组织德育工作者参加各种中职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年会、德育工作培训班等;邀请省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定期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参观学习;针对学生特点定期派专职教师去进修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坚持在教师中间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每人每学期读一本书,每学年举办两次读书经验交流会。
三、以“千分制”为抓手,统领德育工作全过程
从2008年起,我校实施“千分制”考核。“千分制”考核的思路是:以学生行为规范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根本,在教学化管理模式下,以定量的方式来构建评价体系,从而将教育内容细分为具体可测的指标。这样就将考评结果转化为相对合理的数据信息,从而形成一个操作性强、针对性强,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班级及班主任评价为辅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千分制”考核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起来,把课堂常规要求、文化及专业技能学习、德育活动、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进行量化,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每学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毕业考核、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千分制”考核的指向是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制度的实施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带动了学生的均衡发展,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德育活动与时俱进,传统教育与创新活动各显其能
多年的德育实践使我校逐渐探索出一条育人主线,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其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坚持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教育、常规教育,仍是我校德育的重中之重。
1.立足传统教育,健全学生人格
加强传统常规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健全学生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利用晨读和下午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诗文朗读和新闻阅读,使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开阔视野;开展“中华赞”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使学生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另外,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也是学校养成教育的重点活动之一。升旗仪式的主持、国旗下的演讲等任务由各班轮流担任,演讲内容既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又符合主旋律,整个过程庄重、肃穆。学校还有针对性地开展成人教育活动。每年10月份,学校都会开展一系列18岁成人教育活动,包括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做一日家长”、 18岁成人宣誓仪式、户外拓展训练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初步懂得了责任、感恩、爱心、孝心的内涵,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去面对人生,更加努力勤奋地学习,苦练技能,更好地迈出成人的第一步。
2.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之际,学校都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例如,组织新生到河南省博物院、郑东新区、黄河游览区等地方参观,了解河南文化的深厚和现代都市的繁华;进行为期10天的军训,打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新生入学心理调研和辅导,召开“职业生涯设计”报告会;组织优秀专业教师做专业介绍,优秀毕业生做专题报告等。通过这种集中、直观、新颖的入学教育模式,引导、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新环境,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择业理念,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引导学生在关键时期实现生活、学习方式的正确转变。 3.建立社团组织,引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学校对学生社团建设更加重视,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一个”的原则,加大了投入,加强了管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校现有话剧社、舞蹈社、摄影协会、校园记者协会、志愿服务社团等学生社团十几个,各社团都配备了专业的指导老师,定期进行培训、开展活动和汇报展演,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由学生排练的话剧和舞蹈曾多次在郑州市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志愿服务社的成员由原先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几百人,由原先的社区服务、交通岗执勤扩展到义务献血、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服务等,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4.建立班级值周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管理意识和能力
我们提出 “我为学校服务一周,学校为我服务一期” 的口号,由各班在全校范围内轮流值日一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学生行为习惯、仪容、仪表的监督,校门口执勤,对校园环境卫生保持及监督,对公物设施的保护和监督,对教学秩序监督等。班级值周制度的实施,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大了对学生行为规范监督、检查力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风尚。此项制度的实施,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育人模式,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激发他们的奉献精神,从而养成“爱自己、爱校园、爱社会”的优秀品质。
五、对接企业文化,育人标准德才并重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的内容、方式以及其形成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育人特点,决定了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某些领域是需要对接的。成功的文化对接会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过程,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在文化对接中,我们以体验法为主,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让学生尽早感受企业文化。我们主要采用了四种体验方式,分别是集体体验、自我体验、换位体验、模拟体验。
集体体验,就是把学生组织起来,邀请企业的管理、技术方面的专家走进校园,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出谋划策;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举办个人报告会,向在校学生传授就业和创业的经验,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和职业信心。每年我校都要组织专题座谈和报告会,聘请以上人员为全校师生进行职场生涯的相关教育,开拓了广大师生的视野,为学校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自我体验,就是以个体的身份和视角去参与体验,让学生去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实情感,在职业道德选择中形成良好的习惯。2011年我校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组织2013届学生赴郑州富士康顶岗实习。我校2008年与郑州六合物业公司合作,将房地产专业的学生推入企业中进行实训,使学生们能够得到充分锻炼,为他们以后的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学习锻炼,接触了企业的先进文化内涵,强化了意志品质,学会了合作互助,坚定了职业信念,为以后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并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充足准备。
换位体验,就是以专业岗位人的身份、视角去参与体验,让学生感受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完成工作后的情绪和收获,形成尊重职业岗位、珍惜就业机会、珍惜学习环境的情感。2011年我校与风神物流公司合作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实行订单式培养机制,该专业班级被冠名为“东工风神物流班”,学生每年都有机会深入企业一线顶岗实习,既加强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又接受了先进的企业文化熏陶。
模拟体验,就是以设定的专业实践项目或设定的环境为体验客体,让学生感受平时不易遇到但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得到有益的心理贮备,获得宝贵的人生体验。财会实训室是进行模拟体验的很好场所。学生们在机房进行一场财会技能模拟竞赛,进行真实会计实务的沙盘演练,很多学生的会计实务技能让业内的注册会计师都竖起了大拇指。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将始终奉行“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创新德育途径,切实提高德育效果。(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