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优报道中的主题策划和主题把握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iter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新闻报道的关注重点和热点。在第30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电视消息《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后大批野生动物重回家园》获得一等奖,本文从主题把握的角度,梳理和探讨主创人员在采制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创优报道;主题策划;主题把握;电视消息;报道主题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0-0046-03
  在第30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笔者和同事一起采制的电视消息《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后大批野生动物重回家园》获得一等奖[1]。这是宁夏广播电视台近20年来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第一个电视类报道一等奖,无论对单位还对主创人员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突破。这篇报道真切地反映了祖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贺兰山整治修复中的可喜变化,以生动的现场紧紧抓住观众的视线,说服力、感染力都很强,得到了观众和评委的认可,也为做好类似题材报道积累了经验,更体现出了宁夏广播电视台对新闻工作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一、增強在时代大背景下谋划主题的能力——找准切入点
  (一)大处着眼,聚焦生态文明大主题
  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贺兰山的生态环境从乱到治,正是这一变化的生动体现。
  黄河是母亲河,巍峨雄浑的贺兰山在宁夏被称为父亲山。贺兰山在中国地理版图上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阻止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移,削弱了东南季风潮湿气流的西迁,形成了我国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成为全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畜牧区与农耕区分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草原植被与森林植被分界线。在全国的生态和气候格局中,贺兰山的地位十分重要。它还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有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宁夏人对贺兰山有非同寻常的感情的原因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宁夏工业起步于贺兰山煤矿工业。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贺兰山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在贺兰山腹地,过度开采、私挖滥采的现象非常严重,峻峭壮丽的贺兰山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变得满目疮痍、千疮百孔。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3]2017年5月,宁夏要求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169家矿山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对贺兰山进行综合整治,打响了“贺兰山保卫战”,地方主流媒体也打响了贺兰山生态保护的舆论监督战和新闻宣传战役。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贺兰山生态保护整治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期间宁夏广播电视台陆续作了许多报道,但笔者觉得应该有一篇报道能让普通观众最直观、最生动、最有说服力地感受到这种变化,这也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笔者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小处落笔,找准报道切入点
  长期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线记者把握大主题、大方向不难,难的是将大主题细化为可以下手的小落点、小切口。2019年国庆节后,在一次会议的间隙,笔者和一位国土资源部门的朋友聊天,他无意中说起前几天进山看到岩羊了。野生动物与贺兰山!野生动物回到曾经属于自己的家园!这让我怦然心动,也豁然开朗。随后向中心经常跑林业口的记者了解情况,他们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的确存在这种现象。但动物是出现在贺兰山里未被破坏的地区,还是出现在整治后的矿区?有多少?这个不能确定,一切只能去贺兰山里采访时再一探究竟。随后,大家多次梳理采访主题,设想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最终由相关管理部门许可并陪同进山采访,准备无人机、长焦镜头、微单等各项装备,向离银川近百千米的贺兰山石嘴山段出发。
  (三)以小见大,让故事和主题互相成就
  在日常报道中,生态和动物题材的报道不少见,有时候出现的动物还很珍稀。这类题材吸引人关注,但也容易就事论事,成为社会新闻。在构思这篇报道的时候,我们始终把握住一点,就是把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放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把野生动物重回家园这一事例放在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的大事件下进行展现。只有把小故事小切口与大主题大背景有机联系起来,故事才有意义,大主题才有落点。
  二、培养在新闻现场表现主题的能力——把握关键点
  一篇报道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在报道中有一个或多个关键点,既能反映主题又能吸引观众,还能留下思考的空间。《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后大批野生动物重回家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生动的新闻现场贯穿了整体报道。“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是否有记者在现场是衡量一个媒体实力和权威性的重要标志。”[4]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能否迅速有效地捕捉现场、分析现场和完善现场,对生动表现主题至关重要。就这篇报道而言,为了让报道立得起、记得住,我们重点把握了三个关键点。
  (一)关键点一:7只岩羊,奠定现场报道的事实基础
  新闻现场是新闻发生的场地,是新闻的核心要素,充满悬念的新闻现场是最具魅力、最能打动人的力量。采访的第一个镜头,从通过检查站进入整治区开始。从这一刻起,记者和护林员的目光始终在道路两侧寻觅。自从贺兰山生态整治行动开始以后,进出整治区和路口就开始严格管理。已完成削坡降台、矿坑回填、覆盖黄土、播撒草籽等措施的矿区更是完全进行封闭,除了巡护人员,不允许闲杂人员进入,依靠大自然完成生态修复。进入整治区不到10千米,几只岩羊出现在左侧的山脊上,但是距离太远,等我们下车,岩羊已消失了。相遇,让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没有拍摄到,更让我们感到遗憾。车拐过一个小山包,往前行进不到一千米,突然在路的右侧,百米开外,几只岩羊从山坡上跑过!我们所处的地方,路的另一侧就是一个已经整治过的露天矿区,小树和野草已经在林带中扎根。我们迅速停车拍摄。记者高凌的现场出镜也按照预案立即开始。这一切都被一个镜头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并呈现在报道中,构成了报道的第一个段落。7只岩羊,解决了贺兰山生态整治区里有没有野生动物的问题,可以说构成了报道的事实基础。   (二)关键点二:一眼清泉,引发现场报道的情感共鸣
  “沿着整治修复区往里,另外一群岩羊也与记者不期而遇,但很快消失在视线中。原来吸引岩羊的不仅仅是整治修复区新长出来的植被,还有珍贵的水源。在秀江整治修复区里,一眼清澈的山泉成为了野生动物们固定的饮水地,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不少动物的脚印。”报道中,一眼清泉的故事是采访过程中边走边聊出来的。水是生命之源,一眼泉水,让每一位在现场的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山的精灵们的家园是如此脆弱,人类的活动对动物的影响是如此直接!我们的心与野生动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炭井林政办主任艾贺鹰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片泉眼,在2017年煤矿没有关停的情况下,上面飘的是煤灰,下面全是淤泥,而且这些植被上全部落的都是煤灰。2017年之后,贺兰山开展生态治理,进行修复,现在水也变清了,山上的草和树也变绿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岩羊也回来了。”因为没有新的污染,这眼泉水的表层是比较清澈的,但是在泉水底部,仍然有沉淀下来的黑乎乎的淤泥。只有在现场才能感受到大山中的动物对泉水的依赖,以及这眼泉水的珍贵。
  (三)关键点三:一条生态链,构建现场报道的价值落点
  侦探剧中常见的桥段是案件侦破陷入僵局时,神勇睿智的主人公回到案发现场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关键点,从而使真相水落石出。在现场采访的过程中,野生动物的不断出现,让我们兴奋不已,但这些动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反映出什么规律,我们之前并不清楚。经过泉眼,再往大山深处走,我们发现了成群的石鸡,它们正在渣土坡的草丛中觅食嬉戏,而一只金雕正盘踞在山顶盯着它们。这时,我们的脑海里立马闪现出了“生态链”三个字,因此报道中的“这也说明,一条完整的生态链正在整治修复区逐步形成”这一句是让整篇报道立得住、信得过的关键落点。之前的野生动物是偶然遇到,还是常态化现象?是单种动物的回归,还是生态系统的恢复?直到这个点出现,这句话点破了题,才有了令大家信服的答案。现场的价值和魅力都在于此。
  三、锤炼在编辑制作环节升华主题的能力——杜绝失分点
  一篇好的作品需要精心修改、悉心打磨。除了策划阶段的主题谋划和新闻现场的主题把握,在后期写稿和编辑制作环节,更要关注如何让新闻的价值凸显出来,信息丰富起来,语言精练起来。《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后大批野生动物重回家园》在这一环节重点对标题、导语和正文三个部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打磨。
  (一)“题好一半文”,精练平实的标题更能抓住观众
  新闻标题往往是新闻作品的画龙点睛之处,也是立意核心。中宣部曾从改进文风的角度对新闻标题提出要求,“要做准、做好、做活标题,善于抓住要点、提炼有效信息,准确鲜明表达核心观点,避免机械呆板、不知所云、大而无当的口号式标题”。[5]就这篇报道来说,标题是报道的核心事實,这也符合新媒体时代媒体表达简洁、直观的趋势特点。本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新型大马力国产犁打破国外进口垄断》《5G技术助力国产机器人完成全球首场骨科实时远程手术》《云南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 智慧旅游继续领跑全国》也是如此,观众在审示标题的过程中,可能已经完成了对新闻价值的基本判断。
  (二)先“引人”后“入胜”,逻辑清晰的导语更能凸显新闻的价值
  “贺兰山是中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2017年5月开始,宁夏要求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169家矿山企业全部关停退出,进行综合整治,打响了‘贺兰山保卫战’。近日,记者在保护区采访时发现,昔日满目疮痍的工矿区经过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重现生机与活力,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重新回到了家园。”一百多字,就电视消息来说不短,但在这篇报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后期改稿过程中用心用力最多的。这条导语3句话,3个层面,从逻辑外延上层层缩小、层层递进,聚焦核心事实,放在大背景下,凸显了新闻的价值。
  (三)记者“口服”更要观众“心服”,提高报道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史学研究中经常用“多重证据法”结合不同材料、不同证据对研究对象进行考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贺兰山南北220多千米,在宁夏横跨石嘴山和银川两市,银川也是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区域,在石嘴山段采访发现的野生动物并形成生态链的事实能否代表整个贺兰山的修复状态?在整理素材撰写报道过程中,我们觉得有必要再去银川的整治点进行采访。这次采访专程邀请了宁夏大学生命科学院张显理教授,并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除了在石炭井整治区发现了野生动物的踪迹,记者在离银川市城区比较近的主佛沟整治修复区也有新的发现。”张显理教授和记者一起发现马鹿等野生动物时呈现出的惊喜、激动成为这条报道的亮点之一,为报道增色不少。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也真实完整地保留了镜头晃动着寻找马鹿、焦点由虚到实的过程,第一视角的呈现,为观众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氛围。
  (四)“加”“减”之间补短板,让报道有思考有回味
  编辑、制作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报道的信息量上做加法,在精练文字上做减法。中国新闻奖评奖办法规定电视消息的时长不超过4分钟,考虑播音和表现手法的运用,1100多字,基本已经到上限了(《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后大批野生动物重回家园》时长为3分51秒,文稿字数1128字)。在有限的篇幅和时长内,“加”就要是要通过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传递更多现场同期没有表达的信息。这篇报道在改稿过程中,增加了同一地点整治前后对比的画面和自治区层面对今后一段时间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同时,在石嘴山的采访之后,增加了专家在银川的现场采访:“如果我们长期保持这种态势,继续加大贺兰山的保护力度的话,那么以后我们贺兰山的生态环境会变得更好,而且它会成为咱们国家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一个典范。”这一段既是述,也是评,通过专家之口,说出了记者想说的话,既让大家对贺兰山生态修复工作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也反映出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的客观现实,让大家有思考有感悟。报道在具体的修复整治措施上做了“减法”,用“通过治理修复前后对比,可以看到通过削坡降台、矿坑回填、覆盖黄土、播撒草籽等措施,生态修复效果非常明显”这句话进行简要介绍,弱化了过多专业术语解读对报道节奏的影响和对主线内容的理解。
  四、结语
  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活环境。”《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后大批野生动物重回家园》这篇报道的产生,得益于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上动真碰硬、久久为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得益于记者长期以来心怀敬畏、倾注情感地对贺兰山生态环境进行持续关注;也得益于践行“四力”要求,“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于表达,培育强烈的专业精神和过硬的专业能力”的不懈努力。一篇好的报道凝结着许许多多采编播制作人员的心血和付出。我们也会以这篇报道为新的起点,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价值取向,唱响时代主旋律,发出奋进最强音,更加努力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EB/OL].中国记协网,http://www.zgjx.cn/2020zgxwjjx/jx1dj. htm,2020-09-17.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10-18.
  [3] 情满塞上 奋进逐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宁夏发展纪实[EB/OL].新华社,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8/c_1123449767. htm,2018-09-18.
  [4]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74.
  [5] 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 贯彻十八大精神 切实改进文风[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2-12/26/c_114170378.htm,2012-12-26.
  作者简介:张春华(1976—),男,宁夏银川人,本科,高级记者,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采编。
其他文献
介绍引航员软梯的功能,梳理引航员软梯相关国际海事组织决议要求和欧盟认证要求。为了更好地应用实施相关国际规范,在分析ISO 799-1:2019中引航员软梯产品第三方认证要求的基
2021年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正式发布《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提出,大力推进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智能船舶、液化气体船舶
对于国内采用架桥机预制架设和支架现浇的高速铁路简支梁桥,空心薄壁墩作为一种常见的设计通用结构被大量使用。而空心薄壁墩墩顶实心段的封顶施工是整个墩身施工的关键环节,
期刊
针对传统的分水岭算法在分割图像时存在过分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形态学梯度重建与最近邻图合并准则的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基于标记符控制的多尺度形态学梯度重建进行图像预处理,消除冗余的区域极值和噪声;然后通过构建最近邻图合并准则进一步对分水岭变换产生的超像素区域进行合并,提高了对目标特征的描述能力,使得算法在分割前景目标的同时也能获得背景目标的特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
在特殊的地域气候条件下,新疆传统民居将适用性、生态性、经济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展现出非凡的生存智慧与融合之美,对当代地域性建筑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在地
为研究液态金属的自扩散行为,把液态金属看成硬球流体.考虑液态金属原子间碰撞深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的问题,得到了硬球模型原子有效直径与温度的关系.进而对Enskog理论做出
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的内弹道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的外层药弧厚与药片弧厚之比、内外层火药燃速比、发射药外层火药力对内弹道
摘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而高校文科学报微信公众号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有了新的发展,也面临新的考验。本文从高校文科学报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和困境出发,在明确微信公众号建设是为提高期刊影响力服务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文科学报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建议: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新媒体素养;与数字融合出版平台、期刊网站深度融合,打破“期”和“刊”的限制;创新内容形式,充分运用“增
摘要: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是保证学术期刊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遵循出版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分解细化社会任务,做到精准推进。  关键词: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社会任务;价值体现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0-004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