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钦州传统采茶戏中“孝与善”的文化精髓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595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华夏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戏曲源远流长,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戏曲,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也将从笔者从小接触到的地方传统戏曲—钦州采茶剧中的“孝与善”出发,并将其文化精髓融入日常语文教学中,通过不断的课堂渗透,既能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更能激发中职语文课堂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美育内涵,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關键词:采茶;传统文化;孝;善
  钦州《采茶》剧是独特风格的桂南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是钦州群众喜爱并得以不断传承发展的戏曲文化。2006年,钦州采茶剧被确立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和“善”在采茶剧中得到很好的诠释和弘扬,而传递出的传统文化自信正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笔者根据目前中职生实际情况和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对照人才培养方案,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将钦州采茶剧中的文化精髓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旨在探索中职语文教学的新思维、新方法,展示教学魅力。
  一、采茶剧中“孝与善”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1.钦州采茶戏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背景和依据。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自信”的观点,并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同年,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以下称《意见》),《意见》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原则,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因此,将钦州采茶戏曲渗透到课堂教学是有理有据的。
  2.钦州采茶渗透到课堂是丰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钦州采茶剧作为钦州人最熟悉的地方戏曲,懂得的、喜欢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严格意义上讲,采茶的知晓率已“老龄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年轻人不再翘首以待采茶的演出,不再会搬着小板凳去听剧,更不会主动去了解采茶戏曲文化。所以作为非遗的传承方式之一,最有效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种采茶戏曲的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学,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认识采茶、了解采茶、接受采茶、传承采茶,真正将采茶这种戏曲一代代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3.采茶剧中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是实施课堂思政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翻开中职语文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的篇目安排得很丰富,但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安排就略显不足,特别是戏曲类的传统文化传承也逐渐淡化。所以,将采茶剧中的文化精髓渗透到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内化,而且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实现思政元素在课堂的渗透和启发。
  二、钦州采茶剧渗透到语文教学是实施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
  1.助力正确的“三观”的养成。俗话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习总书记说“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合格的人才来担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又赋予了青少年更重要的历史担当,提出更加严格的考验。因此,作为青少年一代,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不断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而青少年在中职阶段的语文教学就是获取传统文化精髓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语文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浸润以及德育教育,培养他们从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为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八大目标之一。因此,提取钦州采茶戏曲中“孝与善”文化精神精髓,通过语文课堂的形式教授给学生,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不断内化传统文化的课堂作用,提高学生的知晓率和接受承受程度。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也促使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3.助力道德素养的培养。中职生的生源均是由中考失意、家庭困难或成绩较差的学生组成,他们大多文化素养较低,心理上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对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自信缺少认识和学习的动力,他们中有部分还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造成与父母间的感情较差,缺失“孝”和“善”的道德素养。因此,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钦州采茶戏剧视频和语文教学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不断渗透“孝道”和“人性本善”等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三、钦州采茶剧渗透到语文教学的主要举措
  1.实行教育,教师先行。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虽然笔者先前对钦州采茶剧也有所了解,但如果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还是略显不足。为了更好地将采茶戏曲中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笔者的研究团队还多次到地方群艺馆戏曲科请教专业研究人员,不断加深对钦州采茶剧的了解;经常到社区文化点现场聆听采茶、和采茶一线演出人员沟通、交流,不断充实自己对钦州采茶戏剧的了解;经常和身边喜欢听采茶剧的老人聊天,听取他们关于采茶剧的知识;经常开展研究团队碰头会,研究、讨论、提炼采茶戏剧中与中职语文教育的切合点,戏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技巧等,为有效地实施教学“备好课”。   2.素质教育,学生为本。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精神,实现钦州采茶剧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课堂外,研究团队通过布置学生回乡向“爷爷奶奶”询问了解,鼓励学生现场观看等多种形式认识采茶戏剧;课堂上,研究团队采用情境教学法将采茶剧视频引入课堂、學生通过“身临其境”地观看采茶剧,提炼戏剧中的文化内涵并与教科书的内容相对接;组织学生参加或观看地方教育局开展的“中小学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戏剧展演活动”等。通过课堂内外兼修的方式,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采茶戏曲的认识和了解,为采茶戏剧中文化精髓的渗透提供了接受了土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注重结合,渗透精髓。中职生中,语文课堂作为基础文化课程,有着渗透的独特优势,通过课前的布置和引导,笔者将采茶戏曲中“孝与善”的文化精髓和语文教科书相互结合,在教学篇目中不断第渗透,达到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学的双重目标。如:将采茶戏曲《母亲大人》和教材中老舍《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善良、坚韧、宽容,我的孝顺相结合;将采茶《感恩》和林清玄《好雪片片》中我因同情而买流浪汉的奖券和流浪老人的“一券在手,希望无穷”的感恩、善良相结合;将《春江月》《三女拜寿》和莫言《卖白菜》中“娘”对待卖白菜算多一毛钱而体现的“善良”和我对母亲的爱相结合……,这些采茶剧中的“孝与善”文化与语文课程教学的学习相互结合、内化、发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戏曲中“孝与善”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将“孝道文化”和“人性本善”的文化自信直击学生内心深处,实现了戏曲文化传承和教育教学一起抓,相互渗透的良好效果。让学生懂得父母的不易和艰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学生升读大专、升读本科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四、钦州采茶剧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拓展方法
  钦州采茶戏曲走进中职语文课堂,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渗透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之外,更要培养中职学生养成一种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以钦州采茶这种地方传统文化为背景为起点,让学生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内外兼修,真正营造良好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因此,笔者在带领团队研究中,将钦州采茶文化的精髓拓展到了课堂之外的诵读、戏曲操、舞蹈和宣传等方面,增进广大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形成内化结合、内外兼修,取得了良好的。
  1.拓展经典诵读融入课堂,营造“孝与善”的学习氛围。以语文教师为推手,在全校所有班级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每天的朗朗书声,让传统文化的学习常态化,让学习内容入脑入心。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将“孝与善”的文化精髓渗透在诵读中,挖掘经典诗文中关于“孝与善”的名篇名句,将其融进经典诵读。如:《弟子规》《三字经》《礼记》和《孝经》等引入日常诵读篇目,让学生通过诵读,进一步明白“孝与善”文化精髓的真正含义。并通过组织“千人诵经典”大型诵读活动、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经典诵读先进班集体、达标班级等系列活动,把“学、读、赛”等环节有效连接,增强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的精髓所在,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进程,领悟“孝与善”的传统美德。
  2.拓展戏曲操融入教学,扩大“孝与善”的学习影响。充分发挥研究团队中艺术老师的优势,将“孝与善”的文化精髓增加了动作美感,赋予了表演的元素,将课堂教学内容搬上舞台,编排《刘二打藩鬼》(刘二是指钦州的民族英雄刘永福)戏曲操,《新贵妃醉酒》、《古风韵》等舞蹈在全校活动中演出,进一步扩大了“孝与善”文化的学习影响力。
  3.拓展传统美德教育,升华“孝与善”的学习成果。开展“孝道”和“善良”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一是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表达,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主题节日为  ,向父母亲表达“感恩和爱”的。通过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认知“孝与善”,认知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增进亲子关系,营造文明和谐的校风、学风、家风。
  “孝与善”是钦州采茶戏曲中的文化精髓,钦州采茶戏曲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品质,要想学生能以钦州采茶为翘班,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做到的,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助力于语文课堂的开展,又能使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从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钦州采茶戏概述.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
  [3]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项目: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钦州传统采茶戏曲中的文化自信(孝与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内化的研究》(GXZZJG2019B099)。
其他文献
◆摘 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保障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评价分析某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西北地区;土地节约集约;评价分析  1前言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评价分析某地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出现了很大的改善。现如今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并且已经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当中,老师适当的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查找和总结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非常的有帮助的。因此,本文将对网络教学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探讨,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关键词:网络教
期刊
◆摘 要:社会进步的必然促进经济文化政治各领域的发展,在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愈加厉害。所以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产生了环境权,环境权作为一种新型人权。本文从建设宪政国家的角度具体分析环境权的人权性质,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在我国如何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具体环境权益。  ◆关键词:宪政;环境权;人权  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
期刊
◆摘 要: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传统节日;当代应用;节日文化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国民的影响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现状  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的《弘扬节日文化研究》的项目调研中,很多老师表示在对学生进行传统节
期刊
◆摘 要:蒙古族的服饰元素多样、造型别致且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对我们现代服装设计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本文围绕蒙古族服饰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进行探究。  ◆关键词:蒙古族服饰;现代;服装设计;应用  蒙古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该民族千百年的地域文化与习俗缔造了这个民族独特的民族服饰特点。蒙古族服饰主要指的是蒙古族的帽子、坎肩、袍子、靴子等,不同的服饰具有不同的气质与艺术审美。  一、蒙古族服
期刊
◆摘 要:为适应防控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全国各高校在2020年上半年大多都采取了居家在线学习,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学习效率和质量,要回答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分析学生居家学习状态,增强对学生指导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为突发事件下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具体方法有:建立学习网站、在线直播授课学习、对高职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细致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反思与整改等。  
期刊
◆摘 要:中职学校是国家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输出地,也是国家储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阵地,各行各业的优质应用型人才输出与之紧密相连。本篇文章主要以粤北地区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为重点,探索新时期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目前粤北地区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发展前景,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同时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的不足,增强人才输出品质。  ◆关键词:粤北地区;中职学
期刊
◆Abstract:The broadest meaning of the American Dream can be understood from two aspects. For individuals, great success in material wealth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unremitting efforts. For nations, the
期刊
◆摘 要:现如今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针对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探究,说一说我的看法。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传播;影响;措施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时代的高速进步和发展,各种新闻传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各种新型高科技产品频繁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期刊
◆摘 要:《双枪老太婆》作为“赵派坠子”的代表作之一,开创了河南坠子现代中篇曲目的先河。剧中以劫囚车为主线,塑造了双枪老太婆的英雄形象。本文以文本为对象,通过对剧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雅俗’的美学特征的阐述来探寻“赵派坠子”的艺术风格特征。  ◆关键词:双枪老太婆;人物;趣味性;雅俗  《双枪老太婆劫囚车》又名《双枪老太婆》,是1961年赵铮、荆留套根据小说《红岩》的情节,并参考李瑞杰的快板书《劫囚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