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协同治理能力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三角城市群是目前我国综合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群,经济有活力、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它肩负着创新引领和率先实现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体制、新机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任。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进?找准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发力点是关键。
  城市群协同治理是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国家“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影响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深层次原因,是区域治理问题。要按照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快长三角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在区域城市群协同治理上下功夫,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动态发展形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科学运用“四轮”驱动,有力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从区域治理全视域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治理的重要性
  从区域治理全视域看,有一市三省的治理,也有城市群治理,还包括所辖城市自身的治理。宏观上,江浙沪皖需要统筹考虑整个长三角的共性特征和各省市的具体实际,完成由单一治理向协同治理的蜕变,以高质量一体化保证国内大循环的稳定运行。中观上,2016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了“一核五圈四带”,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两份指导文件在落地时考验着治理者的政策规划对接能力。微观上,规划中的长三角地区从过去的26个城市扩展到现在的41个城市,鉴于各个城市的区位、资源禀赋及环境氛围不同,如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长三角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
  2021年2月8日,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公布。该规划强调要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该规划的获批,将对都市圈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支撑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助力长三角区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都市圈和城市群两个概念联系非常密切,城市群是由一个或多个都市圈构成的广域城镇化形态。
  总之,城市群建设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形态,也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动力。
  从“共同体关系”视角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治理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我们越发认识到这一事实,即长三角城市群已然成为了在空间布局、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交通物流、人文交流、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功能互补的共同体,更需要统一的行动和良好的机制。
  协同治理倡导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平等性、协同性和有序性,强调通过系统内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产生集体效应。其中,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治理过程的协同性和治理结果的超越性是协同治理概念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简而言之,协同治理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协同治理?协同治理的主体有哪些?怎样进行协同治理?此外,区域城市群协同治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协同治理(涉及市场、产业等)、社会协同治理(涉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生态协同治理(涉及生态共建、环境共治等)、互联互通的基礎设施网络(涉及交通、信息等)。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在生态协同治理等领域取得一些积极的进展,未来应该在各个领域找到突破口和结合点,抓住协同的机会,赢得协同的优势。特别是要聚焦科技创新协同治理,共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共享科技创新设施资源,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高地,这样才能成为高端人才、全球投资、优势产业的集聚地。另外,要聚焦公共服务协同治理,鼓励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区域城市群医疗、教育、养老合作,让区域内的居民有真正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树立“共同体”意识,用好“共同体关系”。只有城市群中的城市团结合作、各扬所长、相互赋能,产生整体的协同效应,才能把一体化发展的“硬核”打造得更加强大、更有竞争力,使长三角真正成为休戚与共的区域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策略选择:“四轮”驱动城市群协同治理
  城市群协同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是简单等同于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今,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已进入到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探索更加积极和有效的发展方略,以及可付诸实施的举措等。
  一是明确城市群协同发展目标,找准合作的领域或项目。协同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一体化。那么,具体在哪些方面一体化?如在公共服务、交通、就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如何协同发展?诸多实践表明,只有通过实施共同的发展项目,才能促使一体化的发展。这实际上给出了“场景驱动”。
  二是创新城市群管理体制,发挥协同优势。需要在治理结构上下功夫,并以制度建构的方式予以支撑,形成新的治理格局。要积极开展城际合作,强化政策协同,制定监管标准。成立城市合作办公室或城市群发展战略联盟就是很好的组织管理模式。这实际上强调了“体制驱动”。
  三是建立利益协调共享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各行为主体的利益目标不够一致。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利益协调共享机制。其中要特别注意和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政府部门引领和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这实际上形成了“机制驱动”。
  四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消除信息不对称。大数据与智能化时代,要以信息流、知识流引导其他资源要素有序流动。不仅要构建产业合作信息化平台、金融合作信息化平台等,而且要搭建城市群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和城市群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这实际上表现出“平台驱动”。
  (作者系河海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何乐
其他文献
新课程当下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创新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使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以促进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此篇文章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对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的方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对分层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现代社会,大部分资源流入城市,农村高中不仅越来越少,质量也在不断下降,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不断降低,我们要做的还很多,要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枯燥、抽象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学习,改变原来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把他们放在第一位,一切的一切都要求我们主要从农村课堂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高中课堂崛起之路。
通过数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阐述了数学史的内涵及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及融入教学的策略。数学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足够重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教育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就可将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到中职音乐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更好地体验音乐知识的魅力,提升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当前,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江苏正重点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据价值化,聚力培育数字产业新动能,推进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2020年,江苏数字经济总规模超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0%,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南京、苏州、无锡、盐城等地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南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和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前提。英语教师应意识到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各个教学环节把握好跨文化意识培养和渗透的契机,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文化,为学生的英语语言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是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找到新的方向,更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运行。作为中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课程的探索和寻找,并以新课程标准为研究方向,积极的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思维训练,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掌握和理解丰富的体育课程,促使学生的感官更为丰富,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体育知识,并自主的进入到训练之中,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顺利的达成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任务。
高三是基础教育过程的关键时期,高三的复习课是高考前最后的冲刺阶段。如何将高三化学的复习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使复习课更加的优质、高效,需要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基于 SOLO 分类评价理论,尝试使用开放性试题来衡量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水平的分类方法,依据 SOLO 分类理论进行学情诊断,依据 SOLO 分类评价结果制订分层教学计划,以 SOLO 分类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发展进行研究,从能力、思维操作等角度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可视化,
将英语读与写结合起来,教师在阅读的同时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在写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参考借鉴一些高质量的文章段落,以此帮助学生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效率。本文立足于小学英语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英语读写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大家庭,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引领者。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性阶段,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班主任不应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秩序,更应该重视学生价值观念与核心素养的教育。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在管理班级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构建出一个平等、活泼、公平的班级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本文也将会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手段的创新与实践进行分析与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