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及疲劳试验对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的诊断应用价值,探讨提高RNS诊断阳性率的方法. 方法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45例收治的全身型MG患者45例,首先在休息状态下对每位患者的口轮匝肌、肘肌、三角肌和小指展肌分别用低频(1 Hz、3 Hz、5 Hz)和高频(10 Hz、20 Hz、30 Hz)超强电流进行RNS检查;之后肌肉强直
【机 构】
:
510170广州,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神经内科,510170广州,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神经内科,510170广州,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神经内科,510170广州,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神经内科,510170广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及疲劳试验对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的诊断应用价值,探讨提高RNS诊断阳性率的方法. 方法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45例收治的全身型MG患者45例,首先在休息状态下对每位患者的口轮匝肌、肘肌、三角肌和小指展肌分别用低频(1 Hz、3 Hz、5 Hz)和高频(10 Hz、20 Hz、30 Hz)超强电流进行RNS检查;之后肌肉强直收缩,疲劳后再以同样电流进行RNS检查,观察阳性率的变化. 结果 疲劳试验前4块肌肉综合统计低频刺激下RNS阳性率[60.0%(27/45)],高于高频刺激下RNS阳性率[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78,P=0.000);与疲劳试验前比较,疲劳试验后肘肌、三角肌的RNS阳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轮匝肌、小指展肌的RNS阳性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块肌肉综合统计低频刺激下RNS阳性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重复神经电低频刺激在MG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低频刺激阳性率高,具诊断价值;(2)不同肌肉的阳性率不同,同时做4块肌肉可明显提高RNS的阳性率及灵敏度;(3)疲劳试验可显著提高三角肌、肘肌和低频刺激下4块肌肉综合统计的RNS阳性率,从而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离断L5脊神经根对下肢功能的影响,以明确将其用于构建膀胱反射弧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SD雄性大鼠11只,以大鼠右侧为手术侧,将其L5脊神经前、后根截断,左侧不做处理作为对照侧.术后1d3只大鼠行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神经示踪实验验证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应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测试大鼠脊神经离断术前1d及术后3月一般性参数、个体化肢体参
目的 探讨简化版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SPHES)量表对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诊断及显性肝性脑病(OHE)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感染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均无OHE的乙肝肝硬化患者70例作为试验组,以同期健康体检中心志愿者7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完成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PHES)量表.以健康对照组建立PHES系统5个测试项目的预期正常参考值公式
僵人综合征(stiff man syndrome,SM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中轴和近端肢体肌肉强直和痉挛为主要表现.目前,国内仅有数十例病例报道.近期笔者收治了1例SMS病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患者男,27岁,因“反复双下肢发作性抖动3年,僵硬感2年”就诊.患者在3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双下肢发作性抖动,发作次数由每日数次渐发展至每日十余次.2年前渐出现腰部及双下肢僵硬感,表现为迈
目的 探讨大脑半球萎缩继发癫痫患者术前功能区无创、安全的定位、评估方法,以减少术后功能损伤. 方法 河北省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8例大脑半球萎缩伴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联合应用脑磁图(MEG)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评估患者功能区位置与功能代偿情况.根据检查结果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全部患者随访12~46个月,平均21.6月. 结果 MEG明确定位5例患者脑
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ing sarcoma/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EWS/PNET)是一类罕见的可能起源于中枢和交感神经系统神经嵴的高度恶性小圆细胞肿瘤,主要由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神经外胚层细胞组成.由于该肿瘤分化程度差,多呈原始未分化状态,常需与其他小细胞恶性肿瘤鉴别.该肿瘤具有诊断困难、恶性度高、侵袭性强、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莱芜市人
临床上有时可看到患者头部CT或MRI上出现双侧丘脑对称性梗死,但两侧供血血管同时闭塞引起对称性梗死的可能性却不大.国内外有报道双侧丘脑旁正中区对称性梗死可能是由于丘脑旁正中动脉变异引起[1-3],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影像学资料,如全脑血管造影,临床上也只能推测血管存在变异可能.笔者所在科室通过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2例患者确实存在双侧旁正中动脉起源于同一主干即Percheron动脉,以及其供血区域发生
单侧丘脑梗死临床常见,累及双侧的病变较少见.双侧丘脑旁正中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丘脑穿通动脉狭窄和闭塞,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记忆障碍、行为异常等.国内外目前已有对该病的文献报道,但数量较少,有血管造影结果明确病因的更为罕见.因此该病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容易被忽视.2012年我科诊断1例双侧丘脑旁正中区梗死患者,现将诊断的病例报告如下.关键词:脑梗死;丘脑;双侧;丘脑穿通动脉;Perche
目的 探讨血糖、血脂等因素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脑白质疏松(LA)严重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参加2010年我国华南地区脑卒中并发偏瘫的综合防治的多中心研究的106例2型DM并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VD)患者,静脉抽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行头颅MRI检查
目的 分析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HSS)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后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于2010年6月收治的l例HS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DBS治疗后预后. 结果 本例患者男性,12岁,发病年龄较早,临床以肌张力障碍、智能障碍、构音困难、锥体束受累为主要症状,病程进展较快;头颅MRI表现为典型的“虎眼征”;采用DBS[刺激靶
目的 明确神经调节蛋白1(NRGl)在Fmrl基因敲除(K0)小鼠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脆性x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VB近交系雄性2周龄FrarlKO小鼠(K02w)、4周龄FmrlKO小鼠(K04w)和同龄野生型(WT)/J,鼠大脑皮层及海马CAl区、CA3区、齿状回中神经调节蛋白1的阳性神经元的数量;Westemblotting检测上述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N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