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品牌是院校的名片,是学校整体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创新,形成校园文化特色,推动高校整体发展的关键。树立品牌意识,创建有特色、有底蕴和有积累的校园文化品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繁荣发展,既是时代发展的外在感召,也是实现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校园文化 品牌建设 育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可见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就是文化育人,培育校园文化品牌对于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凝练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是学校自身气质神韵的集中体现。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最根本的是凝练与办学特色相符、充分体现学校历史积淀和个性特征的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循的愿景、信念和价值标准,特色的学校精神是提升师生认同感的有效途此,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有利于凝练学校精神和师生认同感。
第二,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园文化体现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之中,彰显学校的校园风气和师生的价值取向,蕴涵着学校传统、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质关系等丰富的内涵。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师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最终有利提升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有利于提高院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随着院校改革步伐的加快,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院校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拓展生存空间,不能仅停留在保持自身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必须立足长远,放眼全局,树立以品牌取胜,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具备不可替代性。随之而来的品牌效应,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美誉度。
二、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是大学的重要资源,更是一所学校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不少高校借鉴商业领域的品牌战略,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但仍不尽人意。
第一,重视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而忽略其合理定位。当前,高校皆有打造文化品牌的意识,但部分高校缺乏长期品牌培育的战略规划,文化品牌的定位欠合理,导致品牌定位过高或过低,无法激发全校师生对文化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二,重视校园文化品牌的包装而忽略其内涵体现。目前部分高校仅重视文化品牌的包装,过分注重书面的总结和凝练,忽略了文化品牌内涵及价值的体现,打造的文化品牌显得华而不实。
第三,重视校园文化品牌的共性而忽略其个性特色。培育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是将校园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无形资源转变为学校品牌的有形资源。任何一所高校,皆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会形成带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打造自己特有的无可替代的校园文化品牌。但部分高校在培育校园文化品牌过程中,过分重视品牌建设的共性,却忽视培育体现高校自身校本文化的个性特色。
三、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路径
第一,科学调研,合理定位,构建理念先行机制。构建校园文化品牌,品牌理念的树立是前提,合理定位是根本,而科学调研是必要的程序。定位合理的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提高品牌的品位,而且可以使文化品牌形象独具特色。要对文化品牌进行科学调研,既要借鉴商业领域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又要充分考虑校园文化品牌的特殊性,立足于国情、校情,使其在全校师生心中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和支持。
第二,注重内涵,整合资源,构建规范管理机制。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精神、个性、品质和功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是一种无形资产。校园文化品牌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和思维馍式,其对教育质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长期的,因而在文化品牌的内涵上要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建立规范有序的校园文化品牌管理机制、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按照品牌建设的战略规划,加强实践指导。
第三,校本文化,彰显特色,构建特色定位机制。广义的校本文化,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校本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历史发展的积淀,逐渐形成并不断获得传承和充实的、可以长期主导学校发展的具有深厚底蕴的人文价值,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彰显高校个性魅力的名片,它是高校校本文化资源集聚到相当程度的体现。它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品格,代表着高校的形象和地位,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同类院校的际识,是难以被其他学校所模仿和复制的,是学校自身的核心发展力和校本文化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精华和集中体现,培育富有内涵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要立足学校实际,坚持育人为本原则,整合力量,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合高校发展的建设体系和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文化品牌的辐射力,带动和培育一大批极具个性魅力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从而使更多的师生从中受益。
[关键词]校园文化 品牌建设 育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可见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就是文化育人,培育校园文化品牌对于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凝练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是学校自身气质神韵的集中体现。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最根本的是凝练与办学特色相符、充分体现学校历史积淀和个性特征的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循的愿景、信念和价值标准,特色的学校精神是提升师生认同感的有效途此,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有利于凝练学校精神和师生认同感。
第二,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园文化体现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之中,彰显学校的校园风气和师生的价值取向,蕴涵着学校传统、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质关系等丰富的内涵。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师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最终有利提升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有利于提高院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随着院校改革步伐的加快,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院校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拓展生存空间,不能仅停留在保持自身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必须立足长远,放眼全局,树立以品牌取胜,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具备不可替代性。随之而来的品牌效应,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美誉度。
二、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是大学的重要资源,更是一所学校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不少高校借鉴商业领域的品牌战略,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但仍不尽人意。
第一,重视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而忽略其合理定位。当前,高校皆有打造文化品牌的意识,但部分高校缺乏长期品牌培育的战略规划,文化品牌的定位欠合理,导致品牌定位过高或过低,无法激发全校师生对文化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二,重视校园文化品牌的包装而忽略其内涵体现。目前部分高校仅重视文化品牌的包装,过分注重书面的总结和凝练,忽略了文化品牌内涵及价值的体现,打造的文化品牌显得华而不实。
第三,重视校园文化品牌的共性而忽略其个性特色。培育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是将校园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无形资源转变为学校品牌的有形资源。任何一所高校,皆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会形成带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打造自己特有的无可替代的校园文化品牌。但部分高校在培育校园文化品牌过程中,过分重视品牌建设的共性,却忽视培育体现高校自身校本文化的个性特色。
三、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路径
第一,科学调研,合理定位,构建理念先行机制。构建校园文化品牌,品牌理念的树立是前提,合理定位是根本,而科学调研是必要的程序。定位合理的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提高品牌的品位,而且可以使文化品牌形象独具特色。要对文化品牌进行科学调研,既要借鉴商业领域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又要充分考虑校园文化品牌的特殊性,立足于国情、校情,使其在全校师生心中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和支持。
第二,注重内涵,整合资源,构建规范管理机制。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精神、个性、品质和功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是一种无形资产。校园文化品牌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和思维馍式,其对教育质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长期的,因而在文化品牌的内涵上要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建立规范有序的校园文化品牌管理机制、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按照品牌建设的战略规划,加强实践指导。
第三,校本文化,彰显特色,构建特色定位机制。广义的校本文化,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校本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历史发展的积淀,逐渐形成并不断获得传承和充实的、可以长期主导学校发展的具有深厚底蕴的人文价值,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彰显高校个性魅力的名片,它是高校校本文化资源集聚到相当程度的体现。它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品格,代表着高校的形象和地位,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同类院校的际识,是难以被其他学校所模仿和复制的,是学校自身的核心发展力和校本文化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精华和集中体现,培育富有内涵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要立足学校实际,坚持育人为本原则,整合力量,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合高校发展的建设体系和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文化品牌的辐射力,带动和培育一大批极具个性魅力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从而使更多的师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