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在飞机上吃好了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b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业飞行的早期,一次洲际旅行要耗时20小时,你在飞机上只能读书、睡觉、吃饭。那时飞机上可没有电影看,你只能看窗户外面的云彩。航空公司要和火车、轮船竞争,它们乐意提供很好的餐食。二战之后,商业飞行的发轫时期,乘客们在飞机上能吃到有前菜、主菜和甜点的丰盛的一顿。另一大乐趣就是饮酒。航空历史学家德锡恩Guillaume de Syon说:“螺旋桨飞机并不十分可靠,如果飞机中途降落到某机场,乘客们多半会很高兴,因为他们可以大喝一顿。后来,飞行的价格便宜下来,乘客增多,航空公司发现,要喂饱那么多乘客太不容易了,餐食的水准就下降了。给60个乘客做一餐饭是一回事,给4个航班上的600个人做饭,是另一回事。”
  1952年,航线上开始有“经济舱”这个东西,其鲜明特色就是饭菜质量下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开始讨论,怎么给经济舱乘客做大锅饭。头等舱的乘客还能吃上点儿好的,但经济舱就别那么讲究了。
  螺旋桨飞机渐渐淘汰,喷气机出现了。可饭菜质量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而下降。老式螺旋桨飞机又慢又颠簸,可机舱内不用增压,今天的喷气机巡航高度35000英尺,但增压后,你感觉是在海平面6000到8000英尺上,这样才呼吸顺畅。增压的结果是味蕾麻木,食物尝起来寡淡。机舱内的环境根本就是“反美食”的,正常室内环境中空气湿度应该是30%以上。但机舱内空气湿度一般在20%以下,这时候你的鼻子发干,口渴,嗅觉也变弱,而嗅觉和味觉紧密相联。机舱内的空气每两到三分钟就循环一次,这使得食物在机场内迅速变干变冷。如果你在飞机上要了一块鸡胸肉,很快鸡胸肉就变得像木头一样干巴巴的。
  解决之道就是调味汁,调味汁能让机上餐食加热、上桌的时候还能湿乎乎软塌塌的。1973年,法国航运协会让法国大厨奥利弗Raymond Oliver给航空公司设计菜单,大厨建议三道菜——红酒烩牛肉、红酒焖鸡、奶油汁小牛肉。三道菜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调味汁里泡着的。其原则就是“湿乎乎的就是好的”。这一原则原本是针对肉菜的,可贯彻下来,素菜也给弄得湿乎乎。总之,要对付干巴巴,唯一解决之道就是湿乎乎。
  德国人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待飞机餐食,弗劳恩霍夫研究院Fraunhofer Institute建造了一个模拟机舱,压力、湿度、温度、噪音、震动、光线都与飞机上一样。他们在2010年交出了一份研究报告,主要结论是:飞行中,咸味和甜味受到的影响最大,苦味和鲜味受到的影响最小。报告显示,白噪音也对味觉有影响。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建议航空公司不要为了味觉而加盐加糖,给乘客来点儿辣味的,咖喱汁不错,咖喱鸡咖喱牛都有味道,而且符合湿乎乎原则。
  纽约一家学校的公共卫生课程教师Charles Platkin,对多家航空公司的餐食进行采样研究,算出来2013年平均飞机上一餐,卡路里含量是360大卡,比之2012年的388大卡有所降低。他说:“我们希望飞机餐更有味道,但很少有航空公司提供健康饮食。许多研究表明,食物与情绪相关,乘客吃太多脂肪和糖,会变得消极,重口味食品虽然让乘客更易下咽,但他们在航行中的脾气会变得更坏。
  想在飞机上吃好,这事儿太麻烦。所以很多公司开始取消飞机餐的供应,要想吃,您就花钱买点儿花生或者三明治。德锡恩说,航空公司明白了,与其花力气改善饭菜,不如给乘客多提供点儿娱乐节目。座位上的屏幕大点儿,电影多点儿,再给他们装上Wi-Fi,有了这些,乘客们就乖了,没别的什么要求了。调查显示,乘客看两小时电影,或者在互联网上玩耍,都比吃一顿飞机餐要高兴。也就是说,航空公司的餐食受条件所限,改善的空间很小,他们可能更乐意向你提高新的电影和互联网。
其他文献
应用高中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针对葡萄酒制作的造假手段,设计一种快速鉴定葡萄酒真伪的方法。通过测定待测样品中花青素的相对含量来分析葡萄酒的品质。 Applying the exist
现实压力每每引发我们回头羡慕古人,羡慕传统生活的舒缓、朴素。不过,应该清楚的是,往昔生活终究比今天的生活更为艰苦。在冬季,士大夫们需通过种种巧妙设计为文房用具防冻,就足见古时取暖手段低效,无法让整间书房保持足够的温度,以致书案上的砚、墨、笔都会随时结冻,难以使用。  “暖砚”就是那时冬日书房里必备的用具之一,目的正在于避免砚台内的墨汁凝冻成冰。其形制倒也颇为简单,依照砚台的大小与形状,定制一个配套
让姚苏迪万万没想到的是,搬家搬到秦暄家对面就算了,就连换个新工作,她也能换成秦暄的下属!更让姚苏迪感觉天要亡她的是,连相个亲也能被秦暄生生破坏掉。  找工作找成他下属  搬家第二天,姚苏迪去了新公司报到。 下午时,策划部同事将一份文件递给她,满脸不甘愿地开口:“总监让你把这个拿去给他。”“为什么要我拿给他?”姚苏迪表示很疑惑。她不是新来的员工吗?送文件这种活,怎么也轮不到她吧?  敲总监办公室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