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与胸部CT相比,超声胃镜可以更准确的确定食管癌病灶的上、下界,对超声胃镜确定的上、下界用钛夹标记有助于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比较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在确定食管癌放疗GTV长度中的作用,为合理确定食管癌放疗GTV提供依据。采用成组t检验差异。

方法

选择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明确、拟行放疗的胸段食管癌初治患者30例进入研究。每例患者均在治疗前行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置入后CT模拟定位。比较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法确定食管癌放疗GTV的长度。

结果

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分别为(6.1±1.4)、(6.8±1.9)、(6.3±1.9) cm。与胸部CT确定的GTV长度相比,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与之相仿(P=0.11)。食管钡餐造影确定食管癌GTV长度小于胸部CT确定的GTV长度(P=0.03)。全组患者中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的GTV长度大于胸部CT确定GTV长度的比例为22.2%;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GTV长度与胸部CT确定GTV长度相同的比例为11.1%;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GTV的长度小于胸部CT确定GTV长度的比例为66.7%。

结论

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较食管钡餐造影和胸部CT均有一定差异,可成为确定食管癌放疗GTV长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零缺血指数(ZII)对不阻断肾动脉的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风险和结果的评估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有完整影像学资料;③T1期肾肿瘤;④中山评分<8分。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T2期肾肿瘤;③中山评分≥8分;④随访数据不完整。患者均行不阻断肾动脉的NSS。将肿瘤肾内直径和肾内纵径乘积作为ZII,以ZII
目的探讨经尿道精囊镜治疗精囊腺疾病所致难治性血精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精囊腺疾病所致难治性血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9.2±9.2)岁;病程(7.4±2.6)个月;其中精囊腺炎24例,精道梗阻10例,精囊腺结石16例。根据患者主观意愿行精囊镜手术(手术组)或保守治疗(保守组)。手术组38例,年龄(38.9±8.8)岁;病程(7.5±2.5)个月;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使用可视穿刺针肾镜系统联合钬激光通过超微通道(F12)治疗<2 cm单发肾结石的初步经验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2 cm单发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20例。年龄(43.0±13.6),范围23~65岁。左肾结石22例,右肾结石21例。肾上盏结石8例,肾下盏结石13例,肾盂结石22例,其中肾上盏憩室结石5例。43例患者中体外
目的通过比较新辅助放化疗后cCR的直肠癌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和TME治疗的效果,旨在探讨非手术治疗策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6—2016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术前放化疗并获得cCR的135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非手术组(43例NOM组)和标准手术组(92例SOM组)。比较2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挽救性治疗后的累计LC率、DFS、OS以及保肛率等。Kaplan-Meier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通路抑制剂Salburinal增加射线诱导人头颈鳞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种头颈部鳞癌细胞系(KB、Fadu、Detroit562)分别设立对照组、sal组、单纯照射组(IR组)和sal联合照射组(IR+sal组),检测头颈部鳞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p-ATM/ATM、DNA-PK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检测对照组、sal组、IR组和I
近年来,外泌体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外泌体在肿瘤增殖、分化、转移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外泌体具有纳米级大小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使其可能成为恶性胶质瘤新的诊治手段。该文通过复习57篇文献,将外泌体在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液体活检、预后评估、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局部晚期NSCLC其2年LC率只有20%~40%,故降低LR率,提高OS成为重要研究目标,但对侵及胸壁的早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有一定争议。我们从胸壁解剖学特点、手术方式、失败模式及术后放疗等方面回顾了侵犯胸壁T3N0-1M0期的NSCLC研究现状。
目的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口腔溃疡防护剂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有效性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放疗致1级口腔黏膜炎的鼻咽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口腔溃疡防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治疗。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和程度、VAS疼痛评分、血清CRP、TGF-β1、IL-6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两组第4、6周末,实验组2、3级黏膜炎发生率均低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