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远大”还是“浪子回头”?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的主题一直就是一个颇有争论的话题。从纯文学的角度看,它讲的是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浪子回头的故事。“远大前程”先得后失,又失而复得,幡然悔悟的浪子回头,历经痛苦而抛弃虚伪的价值,正是这些主题才使得作品具有永恒的意义并进入西方文学的主流。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在英国古典文学里,狄更斯是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人物。在众多的狄更斯小说里,最能揭示英国这个名利场的莫过于《远大前程》。要认识英国文化和英国文学,《远大前程》乃必读书目之一。狄更斯把自己的人生观、哲学观和道德观都融会到这部作品中。英國文学的主题特征都包含在此作品里,它们是:强烈的地域特征、阶级意识、讲究礼仪和热爱隐私、伦敦的中心性、乡土主义、注重自然、专注人物人品、微妙的幽默、酒馆的无处不在等。总的来说,狄更斯的小说有一打特征:现实的背景;娴熟的人物刻画;高超的情景描写;氛围的唤起;多重情节构造;对社会罪恶的谴责;对道德的执着;对人类心理学的兴趣;对人的邪恶和愚昧的讽喻;喜剧精神;普世主题和原型意象;戏剧性的喜剧结尾。这些小说特征也都体现在《远大前程》里。
  小说的情节构造颇见匠心。故事涵盖了主人公从七岁到三十四岁的人生经历。小说的头七章描写了年轻主人公的故乡环境。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匹普第一次造访哈维沙姆小姐的家。这次拜访激发了匹普想往上爬的追求。而他往上爬的关键事件就是他要继承一笔钱。故事的转折点在第39章,也就是匹普不得不承认他以往的人生建立在虚妄的价值观上。故事的高潮则是匹普的恩人马格威奇的被捕。匹普想帮助他的恩人逃离英国但最终失败了。故事的喜剧性结尾就是几对新人喜结良缘。
  英国作家路易斯曾经说过:“像荷马、莎翁、狄更斯这样的作家都是在对每一位读者的想象说话。”《远大前程》的创作技巧包括:吸引读者仰慕和同情的英雄、让人厌恶的恶人、浪漫的爱情、悬念和神秘、冒险和冲突、解救和团圆、诗化的公正、幸福的结局、深刻的人类经验、道德和心志的促进、完全发展的普世的人物性格以及超越的风格。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狄更斯经历了丰富的人间生活后,对人、对周围环境、对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所有他成熟的思想认识都汇总在《远大前程》中。
  二、《远大前程》的主题
  狄更斯小说通常的主题包括:富裕与贫穷、爱心与拒绝、最终的善胜过恶。那么,《远大前程》的主题究竟是什么?经过总结,历史上评论者给出的主题有:
  (一)作为社会弃儿的匹普
  匹普是个孤儿,住在离坟场不远的地方,总是觉得被当作没有理性、信仰、道德的人来对待。所以,他对待社会的态度是冒犯,而且他想要不择手段地往上爬。他想通过往上爬来赢得埃斯特拉的芳心。事实上,许多人都是这么做的,都想往上爬,都想从被统治者变成统治者,做人上人。在英国这个著名的名利场里,每个人都在利用别人,同时也在被人利用。
  (二)财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英国这也是许多人信奉的真理。英国绅士的虚伪掩盖不了伪君子对玛门的崇拜,而拜金主义乃万恶之源,把人都带到万劫不复的深渊。
  (三)作为监狱的伦敦
  哈姆莱特曾说过:丹麦是座监狱,而英国是座疯人院。对于匹普来说,伦敦就是座监狱。他常常感到焦虑和不安。财富于他如饮鸩止渴。所谓的绅士风度和上层社会的教养却败坏他的灵魂。
  (四)教养
  教养指的是良好的教育塑造出的良好言行举止。爵位和阶级并不等于教养。一个人如果有很好的信仰,那么通常他会有良好的教养;如果没有信仰,而有良好的家风和家教,那一个人也会有教养;即使一个人没有信仰,有没有家教,但他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养来获得教养。
  (五)道德退化
  在所谓富人的天堂的伦敦,同样并存的是肮脏、污秽、黑暗、雾霾。小人得志的匹普在伦敦就成了“本是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形象。拥有所谓“远大前程”的他就瞧不起他的姐夫和其他村民了。在这座充满小肚鸡肠的人的城市,大家都是吃喝玩乐,得过且过。除了极少许的虔诚人士,多数都经历道德破产,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浪子。只有乔是例外。虽然他心智不足,也不会社交,但他心地善良,有爱有光,乃是道德的榜样。
  这部作品原题名是“Great Expectations”,意思是指一笔遗产,汉译“远大前程”(又译《孤星血泪》)给读者一种印象,即作品的主人公是有远大前程的。而事实上,这个“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如果有虚假的“远大前程”,那么就一定有真正的“远大前程”。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远大前程”呢?
  事实上,《远大前程》讲的是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浪子的故事。小说的标题道出了故事的中心情节:主人公“远大前程”的获得和失去建立在他从一位不知姓名的恩人那里继承的财富之上。主人公匹普经历了从清到浊再从浊到清的三个阶段:村子里的童年和少年、伦敦的养尊处优的青年、失去财富后的还乡岁月。匹普经过了“远大前程”的获得、失去和重新获得,即先得后失,又失而复得。可以说是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经历。
  狄更斯即使不是虔诚的教徒,也一定听过《新约圣经》路加福音15章浪子回头的故事。不然,他就不会在《远大前程》里写出以下的句子:
  “六月的天气是甜美的。天空湛蓝,云雀翱翔在碧绿的玉米地上。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想到乡村是如此美丽祥和。它们唤起了我里面的柔情;因我的心被我的回归变得柔软,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感到我就像远游多年的浪子赤足回归一样。”
  以上的描写让人回想起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浪子回头的故事: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项,连连与他亲嘴。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牛犊宰了。’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这个被许多人称为世上“最经典的短篇小说”的故事的重点不是在讲那个浪子,而是在讲他的父亲。这个大儿子比喻的是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法利赛人和律法师严守摩西五经,但他们骄傲成性,自作聪明,自认为是犹太人在宗教思想的领军人物,自视在众人之上,却没有真正的爱心和美德。父亲的大爱表现在他对小儿子的宽容之上。小儿子落魄回来,他不是冷嘲热讽而是张开双臂拥抱儿子,完全忘记儿子原来的荒唐和罪恶,让仆人给他拿代表荣誉的衣服、代表权力的戒指、代表儿子身份的鞋子,然后杀了肥羊,在爱宴中庆祝浪子的回头。
  在整个故事里,匹普都在经历内心的挣扎和天良的斗争,因此,他就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拯救过程。匹普的道德重生充满了身体和心灵的苦难——为了把哈维沙姆小姐从火里救出来而忍受的烫伤、历经几个月才痊愈的疾病、暴力死亡的威胁、要极力偿还的债务、重新回到姐夫铁匠铺的劳苦、他最后那么尽心尽力地想帮恩人逃脱等。由此可以清楚看到,他在救赎自己的灵魂。他认识到自己已经迷失人生的方向,想摆脱却又无法回到原来的道路。他内心的纠结与挣扎,是任何人也无法体会的。虽然最后他变成了穷光蛋,但是他浪子回头是拥有真正远大前程的开端。匹普经过风风雨雨才长了智慧,終于抛弃了肤浅的势利,从而获得了真正的“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的故事始终贯穿着爱的主题:匹普对埃斯特拉始终不渝的爱,匹普与赫伯尔特的兄弟情谊之爱,马格威奇对匹普畸形却让人起恻隐之心的爱都得到了细致的铺叙;而最令人感动的仍是乔那无私纯朴的爱。在乔敦厚而有些钝拙的性格里,狄更斯倾注了自己对社会底层善良的小人物的感情。
  三、《远大前程》的现实意义
  《远大前程》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读者的享受——享受激动人心的行动、难以忘怀的人物、故事的喜剧和狄更斯独特的语言驾驭能力。小说的最后一页让人们联想到了那些伟大的世界名著——旧约的《约伯记》、《俄狄浦斯王》《李尔王》。曾经沧海的埃斯特拉述说了苦难胜过一切的教训,她曾经被破碎,但她希望变成形状更好的器皿。
  在每日的新闻中,人们不难看到:破碎的家庭、虐待儿童、城市的暴力、乡村的恐惧、司法的不公、受困的人们的扭曲心理、拜金主义、所谓的成功效应、偶像崇拜和权力信仰带来的道德败坏、对理想的破灭、心灵的不安、焦躁和忧虑、弱肉强食、爱恨痴迷等。这些正是《远大前程》所揭示的世界。小说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警告人类要避免虚假的价值观——假丑恶和名利色,从而劝告他们接受真正的价值观——真善美和信望爱,而这也正是小说的现实意义。
  (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刘建国(1965-),男,湖南沅陵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圣经文学。
其他文献
社会的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和改革,特别是在信息多元化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当下,人们更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全面提升展示图案的设计效果和整体价值。因此,相关人员可以在充分考虑具体的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要根据设计主题对染织图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同时可以充分地将全新的绘画艺术和具有时代性的元素融入染织图案设计中。这样才能够为染织图案设计的全面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染织图案本身具有较强的
期刊
印象主义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音乐风格,一直备受推崇。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的开山鼻祖,更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法国著名作曲家,更是一名音乐革命家。他以崭新的手法冲破了传统作曲技法的束缚,独创了一种新的音乐语言与风格。他的创作生涯将近三十年,其中钢琴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雨中花园》这部钢琴作品用声音描绘天气阴晴变化、骤雨初歇后草木一新的动态情景,至今堪称一绝,极具欣赏与研究价值。本文
期刊
俄国学派的钢琴家在演奏中坚持以声乐的观点来表现钢琴的音响,追求把优美如歌的旋律与强有力的触键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演奏结构的整体完美和音乐线条的细节处理。俄国学派的钢琴家不仅提倡对音乐作品的主观感受,也提倡对原作构思的准确表达,努力使感性与理性在一个演奏框架中得到完美的统一。  俄国钢琴学派中的霍洛维茨、里赫特、吉列尔斯、阿什肯纳齐等演奏大师,他们经过长期的钢琴演奏艺术实践,创立了一种极富音乐表
期刊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中国年画历史悠久,内容风格形式包罗万象,它主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故。年画的内容历来都含有驱邪爙灾、迎福祈祥的色彩,它传承了历史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观,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我国传统艺术瑰宝之一。  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极具民族特色,有着丰富的表达手法、鲜明的地方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年画最开始
期刊
2000年《恋爱的犀牛》的大获成功,标志着孟京辉向“人民路线”转型策略的胜利和以反叛、幽默、嘲讽、浪漫等特征为基础的“孟氏”恒定美学风格的成型。从2008年孟京辉于北京创立“蜂巢剧场”至今,孟京辉先锋戏剧创作进入了更为超前、多元、完善的新阶段,其创作重点转为:恒定美学风格下的精雕细琢,表现为:形式探索上强调具体、应时;情感抒发趋于深沉、细腻;商业宣传彰显审美感染力、号召力,以完成其先锋创作在艺术水
期刊
文创产品即文化创意产品,属于艺术的衍生产品,它源自于地方文化,通过创意思路的转换,成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根据地方文化元素、当下受众群体的审美、名人文化的熏陶以及符号图形的特殊含义,设计者重新解构地方文化,将创意与文创产品融会贯通。本文根据文创产品的特点和承载的独特性质,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当地博物馆的基本现状进行创作,设计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  创产品。  九江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博物馆,内
期刊
《左传》是一部不朽的历史著作,也是中国叙事文学的开篇。本文试从故事因果、场面描写、人物描写、语言描写等角度对《左传》的叙事进行分析。  一、故事的情节化——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叙事文学的要素有三点,首先是情节,即讲什么。叙事文学就是要通过事件的展开来讲故事,但是故事是否能够成为叙事文学的一个要素就要看故事所展开的事件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鲁昭公时期是鲁国五百多年历史中彻底走向衰落的转
期刊
细读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人们不难发现,其中交织着复杂多变的主题。罗斯通过塑造一组又一组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元素,通过二元对立的手法把这些元素融入其复杂的主题中,凸显了《人性的污秽》所体现出来的富有层次的、寓意丰富的复杂主题,突出了美国种族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以白人和黑人对立为主线的矛盾冲突。  一、二元对立在《人性的污秽》中的价值  《人性的污秽》是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代表作之一,是美国
期刊
《追忆似水年华》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奇书,其作者马赛尔·普鲁斯特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文学史上,他又是意识流小说的真正奠基者,作者以其内心独白式的语言写出了二百多万字的鸿篇巨著,为人类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一、一部人生命运的交响乐  《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出生于1871年,1922年逝世,享年51岁。在35岁的时候,他着手准备创作这本书,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奇怪,
期刊
小说《佛罗伦萨的神女》出版于2008年,于2017年底经过翻译在我国国内正式出版,是一部以东西方文化对比以及跨民族、跨宗教、爱情为主题的历史小说,值得思索探讨的视角很多,如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笔者且不谈历史、文化、民族、宗教,单从作者所塑造的具有颠覆性生命力的女性形象这一维度对小说进行分析。书中女性人物众多,笔者在此仅择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三类女性形象——即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合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