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和语感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能力是整个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而一个人的语感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他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素养。从生活经历和生活素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沙利文老师做得非常出色成功。
  海伦·凯勒出生十九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但在沙利文老师的启蒙教育下,最终成为了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让我们来看沙利文老师是怎样进行启蒙教育的:给海伦一个洋娃娃,然后,在海伦手上慢慢拼了四个字母“d—O—i—l”;把海伦的手放到水里,当清凉的水涌到海伦手上时,又在她的手上拼了“W—A—T—E—R”(水)这个字。……带海伦到田野上,小河边,让海伦胸怀大自然,使自然界成为她思想的一部分。
  先体验感性实物,再理解抽象概念,正是这种活生生的教育方式,唤醒了海伦沉睡的心灵,使这个“有可能学习的毛胚”最终成了作家、教育家,这个成功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至少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种种形象事物。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感问题时认为:“不了解一个字和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的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现在有很多老师在学习《春》之前,会组织学生到田野里去玩一玩,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小草是如何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让他们也尽情地在草地上坐一坐,躺一躺,打两个滚,踢踢球,赛赛跑,捉捉迷藏;让他们想想春天里的花、人等等,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春天产生一种更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再组织学生去学习《春》,阅读时学生头脑里自然就会唤起春天里的形象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融合,而形象所积淀着的强烈感受也自然被诱发出来,与作者的感受相融合,产生强烈的共鸣,增强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对作品语言的感知能力,归根到底是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能力。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积累得越丰富,生活素养越高,阅读时的感知就越敏感,感受的程度也就越强。在教学中应不断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在“做中学”。
  第二,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去认真体会。沙利文老师在教海伦“爱”这个词时这样启发的:“‘爱’就像云一样,在太阳出来之前布满天空。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受到雨。”同样的,你不能摸到“爱”,如只用空洞说教,要让耳聋又失明的海伦理解是不可想象的,但沙利文老师却用引导海伦结合经验的方式去体会、理解,效果就十分理想。
  新编语文教材第三册有郦道元的《三峡》,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处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一般情况下,学生读到“清荣峻茂”,很容易一带而过,不能形成具体印象,当然也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在讲授这四个字的时候,可以首先指出这是形容词,是省略了主语部分的四个主谓短语。然后把四个字写在黑板上,先用手遮住“青”,露出“氵”问学生这“清”指的是什么“清”?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定能恍然大悟这是指“水清”。以下三个字也利用字形结构进行启发、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地联想知道是“木荣”、“山峻”、“草茂”。主语补充起来了,印象鲜明深刻了,学生便能较顺利地把“清荣峻茂”理解为“江水清澈,树木葱茂,山岭高峻,野草茂密”。
  文字是道桥梁,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更能了解作者的心情,并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仅仅是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从中领会它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情味,透过它的表层意义体会到它的丰富内涵。这种对语言文字深层意义和情味正确而丰富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才是真正的“语感”。换句话说,培养语感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去深切体验语言文字的深层意义和情味。
  例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要引导学生领悟到诗人将“绿”活用作动词,从而赋予春风以生命并仿佛看到春风拂地、吹绿江南的绵绵青草,感受到江南生机勃勃的早春气息。
  当学生有一天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如厦丐尊先生所说的“……‘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说:我成功了一步。
  (作者单位:341600江西省信丰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当代教学理论。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点,将其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的设疑与引导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由于学习的环境、气氛、情绪因素的不同,其注意力,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不一样,学习的效果也就
期刊
活动与探究题是中考政治常见的主要题型之一,属于“开放性试题”,其命题宗旨是:能力立意、开发潜能、鼓励创新。解答活动与探究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它有着一定的解题要求和规范。要反复训练,方能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活动与探究题一般以材料分析和活动设计的形式出现。解题有理论知识上的要求,也有联系实际能力的要求。答题可以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往往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可得分。  解此类题的方法和技巧一
期刊
学生厌学,古来有之。中小学生厌学的人数越来越多,有增无减。与城市相比,农村更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学生个人因素;也有学校因素    一、教育考核评估手段的落后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全力进行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估仍然以学生成绩为标准。这就使教师和学生不得不片面追求高分数,仍然走过去的应试教育之路,使应试教育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传统的应
期刊
自卑,多数是因多次失败的经历以至自己看不起自己,并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一切都不如别人的一种心态。自卑感人皆有之,青少年儿童也不例外。  一般认为,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大多都是后进生。由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均衡,他们还不能确切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外表、能力和个性特征,很难对自己作出全面而恰当的估价,常常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下结论,这就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偶然的成功
期刊
阅读可分为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三种,无论哪种阅读,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1.课前阅读就是我们常讲的预习。虽然教师非常重视,但由于学生没有这个习惯而难以落实。这就要教师给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2.课堂阅读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教师讲课是以课本为依据的,上课不能放弃课本,要指导学生翻阅课本。课本上有
期刊
前几年,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几乎成了千夫所指,有道是:误尽苍生是语文。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已经无可置疑地显露出来,此种情形往往使得我们语文教师陷入了一种迷茫的境地之中,而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探究式语文学习方式的出现则为我们的语文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的活动环境,只有在这个环境中,师生的思维活动才能双向呈现,才能通过合作
期刊
教学环节中,一些教师有一个环节做得不够好,就是课后教导,但这个环节是不可忽视的,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每门学科教学都是以一定的计划按时进行,在课后时间里,师生之间的教学并未停止,只是改变了活动的形式,即学生转入以独立作业和自学为主的各种学习活动,教师则围绕学生的独立作业和自学为主进行各种课后教导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个人领悟,消化,运用和巩固掌握课堂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并在这过程中发展
期刊
以计算机的运用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中进行普及,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使学生对教育信息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望各位不吝斧正。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引入,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但是我们发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
期刊
好处一、背诵课文有助于加强对单词的记忆。记忆单词是让很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头痛的事情,背诵课文可把单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记忆,使原本枯燥的单词或词组通过上下文的衔接变得有趣起来,如此一来单词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对词汇量的扩充大有裨益。  好处二、背诵课文有助于练习单词的发音。在背诵课文前要多听录音,同时还要跟随领读逐字逐句地模仿其语音、语调,以读准每一个单词或短语,了解何时该重读、轻读,何时该
期刊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育模式,推动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初中学生心理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行为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对事物已经有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