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目鉴奇石 妙手著华章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aiha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年情钟奇石,15年笔耕不辍。今年78岁高龄的高级编辑陈东升先生,15年里主编、编著有《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中华奇石鉴赏大观》、《中华古今奇石大观》、《中华名家藏石大观》、《新疆大漠奇石》、《赏石文化研究》、《神韵》、《中华奇石古籍大观》(待出版)等8部奇石图书,推动了我国赏石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对奇石出版而言,陈先生有口皆碑,功不可没,其巨大的贡献必将流芳于中华石坛。
  
  东升先生诞生于“文石之乡”山东淄博。故里的青山灵石和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了他对赏石文化的热爱。这位从事文字和新闻工作四十多年的老报人,离休后不愿赋闲,全身心投入到赏石文化研究和奇石图书出版工作中。
  
  心有灵犀 为奇石图书出版献余热
  
  1994年正月初四,友人蒋则君到陈老家拜年,两人畅谈艺术,心有灵犀,决定出版一部奇石、盆景、根艺、花卉之类的书。主意已定,便由友人协助征稿,他全力投入编辑工作。历时年余的辛勤耕耘,《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一书终于在1995年9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著名书法家沈鹏为其题名,江南著名学者王西野作序一,国际著名赏石家、印尼华人麦培满作序二《石之美》。该书因为突出奇石,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很快便销售一空。1997年1月又增容再版,后又进一步增容,1999年1月第三次出版发行。著名赏石家刘水作序三《贯通古今,博大精深》、马鸿斌作序四《谱写中国赏石文化历史的篇章》。
   《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32开版本,分为上、下两部,40个系列,320万字,1700多幅照片,3000多页。鸿篇巨制,内涵深邃,系我国首部集奇石、盆景、根艺、花卉于一书的高品位艺术巨著。我国园林、赏石界资深专家徐晓白、贺淦荪、赵庆泉、来层林、陈瑞枫、李饶、吴浩源、周镇荣(泰国华侨)、屠亮等人及许多读者都致函给予高度评价。著名作家贾平凹读后,即兴撰文“此书内容十分丰富,读后长了许多知识。尤其奇石收藏部分,见到那么多好石头,真是大开眼界……所以,见到此书,深深为编撰者的辛劳感叹,也为此书流世而欢呼。此书为闲书,闲书能长在枕边”,并为东升先生题赠墨宝致谢。为拥有此书,读者相互传讯,争相购买。有些读者就是在这本书的启发下进入赏石之门的。《中华奇石》杂志现任副主编杨靖女士自豪地说,十年前,就是读了这本书,受到启迪,才热衷于赏石文化、迈入赏石之道的。此书先后共印12000多本,行销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省市,而且流于海外,为繁荣中华石坛、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三版后不久,20世纪我国石坛最后一次大展——第四届中国赏石展览在淄博举办。这届石展,规模之大、品位之高、学术氛围之浓,甚为鲜见。诸多学者、专家、石友发来了不少赏石文稿。正在研究赏石文化的东升先生,承担了《赏石文化研究——笫四届中国赏石展文集》的编纂工作。在其“竹兰书屋”里,陈老历经数月的悉心审阅,编辑了90余篇、40多万字的赏石文集,为我国石坛保留了一笔丰富的文化财富,为形成中华赏石文化理论体系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成果。(该书32开版本,由贾祥云、郑贵云任主编,陈东升等任副主编,北京林业大学苏雪痕先生为其撰写前言,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不拘一格 对现代赏石审美之路的探索
  
  东升先生对赏石文化的研究,重在传统,贵在文化。他从唐代白居易《太湖石记》、宋代杜绾《云林石谱》、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等古籍中,从古人的赏石理念、审美情趣中,得知古人赏石的雅致——善于从大自然中吮吸美的元素,效石之品格,在寄情于赏石的过程中鉴评题诗,以陶冶情操,求健康长寿。于是东升先生在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深层次的思考中,探索出了一条现代赏石审美的奇石图书出版之路,萌生了编著出版文化品位高、独领风骚的《中华奇石鉴赏大观》一书的念头。
  陈老锲而不舍,将传统理念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鉴赏奇石,著文撰诗,常笔耕于深夜。此书由齐鲁书社于2000年12月出版,大16开版本,290页。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书名,著名赏石家麦培满、来层林分别以《诠释国粹,今之善本》、《超越时空的艺术欣赏》为题撰写序言。全书彩色精装,设“山水”、“人物”、“动物”、“植物”、“众相”等5卷,刊载1000多幅奇石彩照,并配有诗词楹联。石之神与诗之韵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充分体现了苍天造化、人赋妙意的格调和神韵,尽现天然奇石之美。正如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青海省军区原司令员兰仲杰及词作家刘顶柱著文评价的:“东升先生笔下的每一首美轮美奂的诗作,都赋予了石头无穷的灵性和神韵,仿佛每一块石头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汲取了日月之精华,凝聚了山川之灵气;仿佛每一块观赏石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诗情画意的乐章。道是无情却有情,此处无声胜有声,充分调动了观赏者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这部当代继承传统率先以诗文鉴赏奇石的创新型作品,为石界引领出了一条高雅的赏石之路,它将古老的赏石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适应了现代人的审美追求,故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华东六省一市古籍图书二等奖。此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曾一度成为石友谈论的中心话题,连续两次出版并脱销。
  
  深入实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情钟赏石文化研究的东升先生,并不满足于埋头书斋里读书编书,他重视将理论寓于实践之中,坚持从理论探索与实地考察中寻求赏石之真谛,求新求奇,闯出自己的路,编著富有特色的奇石图书。2002年3月,他应邀参加新疆鄯善县奇石城剪彩仪式,随后与石友陈以河到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火焰山等地,迎狂飚在戈壁滩探石,冒风雪于天山拣石,探寻新疆奇石的特色、存储资源及开发状况。并转道青海西宁、甘肃兰州,拜师会友,多方考察了两省赏石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路辛劳,一路收获。陈老回到淄博后,精心策划,领衔编著了新疆第一部综合奇石图书《新疆大漠奇石》,并于同年8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席赵彦良为其题写书名,陈东升作序。全书258页,设卵石、风砺石、硅化木、多种石、赏石文章等5个系列,刊载500多幅奇石彩照,均配以具有浓郁的西域风采的鉴评赏析,格调高雅,充分展示了新疆大漠奇石的独特风韵。该书在新疆和其它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促进了赏石文化活动的积极交流。
  
  超越从前 集古今奇石于一体
  
  东升先生痴情于赏石文化的研究与出版,珍惜光阴又不计时日,把全部精力调度其中。随着对中华传统赏石文化的深入理解,更加感到继承传统,不忘“老祖宗”,尊崇先贤,扬古人藏石之风,传古人赏石之法,有利于当代赏石文化之繁荣。于是,陈老自我选题,广搜资料,投入编著内涵更为深厚的《中华古今奇石大观》,着力超越从前。2005年春节过后,就到北京儿子寓所小住了半月,即编写了10多篇古人赏石轶闻。回到淄博,伏案于竹兰书屋,闭门谢客,不顾日夜伏案之累,无惧酷暑难熬之苦,连战数月。同年12月,北京长城出版社出版此书,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为其题写书名并赋诗。该书大16开版本,524页,全彩精装,设“古代”、“现代”两卷,20万字文稿,刊载1000多幅古今奇石彩照。“古代卷”刊有百篇赏石轶闻趣事及众多古石,追溯踪迹,彰显古人赏石之风,重现古人赏石之韵;“现代卷”阐明800方奇石产地,均配诗词鉴赏,给人以凝重大气之感。面世后,诸多名家、石友发函致电,撰文赞誉。著名表演艺术家、赏石名家蓝天野先生,读后兴奋不已,于守岁之夜铺展宣纸,即兴挥毫:“近日拜读陈东升鸿篇《中华古今奇石大观》,颇受益。得阅诸多古园林名石及藏家之古石珍品,甚感震撼。所刊当代藏石亦不乏精品。此书史料贵重精美,文化气息浓。东升先生编著赏石巨作多部,其执著毅力,令我叹服。”广西东方石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马鸿斌撰文说:“《中华古今奇石大观》是集古今奇石于一书、汇奇石鉴赏与诗词楹联于一体的力作。此书内容丰富,图文精彩,史料珍贵,文化气息浓郁,使人读之夺目,爱不释手。翻阅我国已出版的奇石图书,《中华古今奇石大观》应是同类石书中之佼佼者。”
  
  潜心编著 综合创新再树旗帜
  
  丹阳夕照,壮志凌云。编著奇石图书已成为陈老晚年生活的一个重要课题。2007年12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华名家藏石大观》。这部风格别具、独富创意的奇石图书,不是名家藏石的简单罗列,而是以传统的审美情趣融合现代赏石思维,优中选优,将200多位藏石名家的600多方精品,品评鉴赏,配以诗词楹联,凸现其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并刊载名家简介、赏石感悟、石种介绍、赏石名言及咏石篆刻,给读者新颖典雅的感受。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创新模式,在全国已出版的奇石图书中独树一帜,故受到赏石界的青睐。赏石大家侯康乙先生撰写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石谱》的序言中指出:“《中华名家藏石大观》是一部具有崭新文化内涵和新颖学术观点的巨著;是一部学术性强,观点新颖,集结名家藏石精华的赏石图书;是一部别具一格而又雅俗共赏的大众赏石石谱。它的问世承载了传承和延续的使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部真正起到石谱作用的好书。”此书的出版震撼了中华石坛,诸多专家和石友纷纷评价此书的重要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山东省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艾宪森、山东省宝玉石协会奇石开发委员会秘书长柏鉴清在题为《中华当代石谱》的评论中写道:“陈东升先生近著并亲笔题名的《中华名家藏石大观》,以创新的理念,独到的思维,采用‘滴水映日’的技巧,成就了一部独具特色的中华当代石谱。”青海《赏石界》副主编贺林读了此书,感叹不已,撰文评价:“应该说编著这样一部著作是有相当难度的,没有超人的魄力,没有好的创意是不可能完成的。”
  
   精心策划追寻古代赏石文化的足迹
  
  陈老出版奇石图书的顽强毅力,让人不可思议,正如甘肃奇石鉴赏家杨栋所说,“东升先生出版奇石图书,就像川剧变脸般快如闪电”。陈老编著出版《中华名家藏石大观》的同时,还领衔编著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神韵·大唐耒阳发电厂奇石荟萃》。此书大16开本,220页,刊载了该厂员工收藏的230多方精美的彩硅石、结晶石,均配有鉴赏文字与诗词楹联。这是我国首部将赏石文化列为企业文化之中的奇石图书,引起了赏石界的关注。
  东升先生主编的另一部我国首部集古代石谱、石文、石诗于一书、原文、注释、译文于一体的80多万字的经典之作《中华奇石古籍大观》,正在凝聚群体智慧,加紧工程进度,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出版,石友们正翘首相盼。
  此外,陈老离休前后,还撰著、主编了《笔耕履痕》、《芳草地》、《齐鲁雄风》、《今朝风流》、《柳杭载事》、《丰碑》等新闻、评论、报告文学集、村志6部书籍,于砚田耕地留下了步步足痕。
  “埋头笔耘苦为乐,不用扬鞭自奋蹄。”如今,这位年近八十高龄的老者,正以青山不老之情怀,继续实践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座右铭。
  (作者系陈东升奇石图书责任校对者、淄博市科技馆副馆长)
其他文献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
期刊
张家志与刘涛老师合作撰写的《畅谈黄龙玉的“疯狂”与“尴尬”》一文(部分)于上期刊出后,在广大石友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更有关注黄龙玉的石友来电急切要求看到文章的后面九个问题,现刊登文章的下半部分,期待大家的积极反馈!    (接上期)    十、和田玉和翡翠一样稀有,而玉髓很常见,黄龙玉不该卖那么贵!    全世界出产与缅甸翡翠成分相当的资源产地有好几处,但能够达到宝石级的正品翡翠出产地,仅有缅甸密支
期刊
阳春市概况     阳春,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云雾山脉、天露山脉的中段与河尾山的八甲大山之间,漠阳江中上游。阳春资源得天独厚,文化古迹众多,喀斯特地貌绵延百里,奇峰异洞、平湖飞瀑,处处胜景、幅幅画图。   阳春是珠三角与粤西的交通中枢。贯穿境内105公里的三茂铁路通达汕头、深圳、广西、云南、重庆;已开通的罗阳铁路、阳阳铁路、省道S113线一级公路和沿海高速公路、开阳高速公路、阳茂高速公路及相邻的
期刊
前言   当你从赏石的必然王国到达赏石的自由王国时,就像梵高、八大山人等艺术大师一样,无所谓构图、颜色、形状等标准,有的只是感觉和思想,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它是你的心灵与客观世界,与自然和宇宙的一种交流体验。赏石的这种心灵体验与艺术、宗教、哲学一样,是在这浩瀚的物质世界中追求我们个体生命的自我。最终,即使是一枚小小的石头,你也能从中感悟到许多自然和人生的奥秘。   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新疆,浩瀚戈壁
期刊
祥云献瑞  鲁平原    堂纳齐天福  屏展大地春    佳色片片献瑞  彩云朵朵呈祥    皆是  九州情    厚德载物  李旺林    农耕文化中,牛是耕耘者的化身,肩拉着一个民族温饱和富贵的前程。  但是,这一圣像并没有因为服务的虔诚而被通向极乐的坦途,在累毕田役之后,我们还要饮其血、食其肉、覆其皮,肉足酒饱之后,再敲击着用它的皮囊蒙的乐器,屁颠屁颠地乐呵。这仿佛是一个残忍的轮回。  这,
期刊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在孤儿学校尤为重要,如果没有一个扎实、良好的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免疫调节(第一课时)”复习为例,探讨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效率,怎么实现学生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生物复习 学案使用 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学科的第一轮复习教学并不是如上新课,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该注重学生认知的深化和提高。复习教学的设计应该体现基础性、有效性和发展性,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低起点、重方法、强反馈的基本理念,通过小步伐、多滚动的基本原则,设计科学、合理而
期刊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一、自由
期刊
摘要:孩子刚进初中,对新的环境很好奇,又有点恐惧,害怕新的学科太困难。对于我所任教的乡镇初中,孩子以前几乎没有学过英语,所以作为一门新学科,让他们感兴趣最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种伴随着注意力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使学生盼望英语课,期待英语课,让他们乐学、想学,使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的重要。万事开头难。首先,让孩子
期刊
摘要:教育中,批评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种方式。批评教育中师生交流的主要媒介是语言,因而讲究批评的语言技巧,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批评学生应遵循的原则;二、批评语言的技巧。  关键词:批评 语言 技巧  批评语言是师生沟通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怎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真正达到教育目的,发挥批评的正面效应呢?只要我们在遵循批评的原则下,讲究一点批评的语言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