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夏月(外一首)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sar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乍到兰州
  月亮是灰色的
  起起伏伏绵延的山头
  几乎寸草不生
  一片又一片
  秃岭仿佛过了一遍火
  呈现出一派沉沉的灰色
  我的眼睛  是干涩的
  总渴望广袤的银色中闪出一点绿
  可是  在兰州
  在灰蒙蒙的天底下
  几乎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幼稚奢望
  忽然又一想  这里的月
  这里的山  这里的水
  乃至林立的高楼大厦
  又是多么浑然一体
  最具地方色彩
  凝望月亮  那棵桂树
  灰色的树影
  吴刚伐树
  震落的或花或籽
  撒遍兰州的千山万壑
  星星点点地泛着绿
  在时间的光阴里
  氤氲出覆盖整个灰色大地的青葱
  厅堂是夏夜安睡的空调房
  倘若从外面满身大汗进来
  便有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星光布满天空  洒下银辉
  不是给人的梦幻
  而是否认不了的纳闷
  弯曲的村巷鹅卵石小路
  明显消释不了炎夏的热浪
  鸣蝉在树叶里亮开喉咙
  平添夜里悠长炙热的惆怅
  厅堂  清一色杉木架構
  通风透气  气宇轩昂
  用几张凳子拼成简易的临时睡床
  可以惬意思念家中曾经的热闹
  可以深情凝眸亲人们的苦与乐
  或许人生多栽大树
  后人就好乘凉
  今夜
  厅堂是夏夜安睡的空调房
其他文献
余秋雨的散文在我国文坛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提到余秋雨,大家必然会提到散文,提到散文,也必然会想起余秋雨。余秋雨所创作的散文非常多,其中,《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秋雨散文》等被大众所熟知,此三篇散文是余秋雨散文的代表作。《文化苦旅》颇为大众喜爱,在一年之内翻印了十一次。能够受到大众的青睐与喜爱,相比余秋雨散文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及可读性,这种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不是所有散文都可以具有的。为此,对余秋雨散文
期刊
在我的北方  每当日子翻过立秋  庄稼可以一把一把往家抓  豆角 黍米和菜瓜  所有跟秋有关的事物  似梦 如画  远处  秋阳抓住栗包  打着与季节有关的密语  不提春水  不吐夏花  在阳历八月  事物都在开启自性  这种活法  关乎觉悟和涅槃  也关于秋季  這个词  每当这时  我翻一页日历  栗针就猛刺一下  让我和秋贴得更近  更紧  栗栗甜香  在立秋之后飘远  我跟随立秋吆喝  近
期刊
那一夜  秋锁山梁  中秋落户在一壶陈酿里  带着被淹没的记忆和乡愁的饥渴  在村头的桂花树下恣意张扬  只为不负这场一梦千里的秋霜  那一夜  一桥秋色 你打马故乡  穿过东山那道月润如酥的目光  期许月华如练的子夜  为那架吱吱呀呀的老水车褪去沧桑  静好歲月沉淀了希望  煮醉了思乡  缕缕炊烟拉长了乡愁  凝固着守望  那一年 那一夜  你踩着天边月光的离殇  为故乡轻舞  发出刻骨铭心的呐
期刊
爷爷的扁担 有很多  有竹制 也有木制  藏在大门后 高高矮矮 宽宽窄窄  爷爷最喜欢其中一根竹扁担  三尺九寸长 挑過稻谷 柴火  箩筐 粽叶 粪桶和山茶果  日出作 日落归  在爷爷肩上  磨得锃亮锃亮  入山林 下田地 跨板桥 过滩河  日复一日 竹扁担深深地嵌在他的肩上  一头挑着一大家子的口粮  一头担着沉重的日子  岁月和着泥泞的脚步  不曾停歇 也未有过怜悯  弄弯了竹扁担  也把爷
期刊
孩童时  根本没有故乡  因为 腳踩大地  我们是一体  少年时  故乡就是牢笼  是父亲的酒杯  母亲的眼泪  成年后啊  故乡是离别的站台  是力量  是故事  也是回忆  是梦里总能回  醒时却伤悲  年老了  故乡  一定在给孙子的讲古里  依稀还是  旧时的模样
期刊
晴空夜幕,月亮爬上来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也照亮了苍穹。  在我的印象中,夏日的夜晚,大多时间是这样的,尤其是上弦月过后,从“凸月”到“满月”,再到“凸月”,蟾宫玉轮,清辉如银,就连整个星空都是璀璨夺目的。茫茫宇宙之中,那些扑朔迷离的星辰,如同一匹朴实无华的蓝花布上,镶嵌着无数颗闪闪发亮的宝石。  每每学习之余,倚窗而立,望着外面那星光点点的夜空,最易引人遐思。此时,我常会瞎猜,在那遥远而广阔的
期刊
珍是我初中的同班同学,她梳着两条小辫子,乌黑的眼睛忽闪忽闪的,如同天上的星星,皮肤白净,喜欢唱歌跳舞,非常活跃,是真真切切的校花。她家就住在城镇的街道上,经济条件也好,就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天使。对于从偏远山村来读书的我而言,她就是白天鹅,可望而不可即。那时,本来班上的女生就少,所以我与她很少搭话。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珍初中毕业后没有上高中。我们那个时候高中是到外乡镇的中学上的,因此,我与珍就更没
期刊
1  岁月的牙床 镶满大山高低不平的牙齿  白昼 咀嚼出炊烟的意境  黑夜 砸吧出满天童话  山村就像一位滄桑的老人  轻轻一咳 就咳出了内心的酸甜苦辣  2  躺在大山的怀里 山村的梦幻五颜六色  田野是张巨大的五线谱  播放的 都是崛起的春色  而老农咂吧咂吧的铜烟枪口  瞄准的 都是躲在叶背的害虫  3  前朝的月光 大摇大摆地入驻小村  风雨中的小村 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今天的太阳端坐在
期刊
秋风起 红了十月的天空  几百年的高寿 你静静伫立  虬枝峥嵘 躯干黝黑  如同我苍老的父亲母亲  阳光无遮拦地照耀  鸟雀叽喳 在你身上逗留  一夜秋雨 葉飘零  一盏盏红灯笼随风摇曳 炫耀高枝  最美的颜色 最甜的味道  把白云诱惑  采摘的喜悦如雀跃枝头的果子  娇艳欲滴  风雨中 那个熟悉的身影日渐佝偻  无数回把苦涩“捂”成甜蜜  只为等待儿女回家  把爱 装进返程的行囊
期刊
我以禅定之心  细读中秋的月光  然而  我怎么也读不懂  这出世的月亮  我在悲恸呼唤  那隐去的时光  能否在月光中  相逢久违的爹娘  缝补亲情撕裂的肝肠  我渴望相见的泪水  早已盈满眼眶  那消失不尽的情愫  那些久违的思念的惆怅  模糊了瘦弱的月光  想在重逢时刻  从孩提时的话  说起久长  搅动着欢乐和伤痛  反哺的孝心颤动心房  哦 月光呵月光  撫慰着最心疼的地方  拉近遥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