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素配置角度看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历史变迁

来源 :中国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naya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资源禀赋既定的情况下,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资源禀赋与政治经济制度相互作用,共同决定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言,生产的季节性、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强度也是资源禀赋的一部分,对经营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回顾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变迁,并以此为据讨论今后进一步演变的方向.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不仅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也取决于具体的经营制度.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产权关系应当有利于激励农民做出更多努力,国民经济的发展应当有利于吸收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农业内部的经营制度应当正确反映农业生产的特点.未来的农业生产组织应当具有充分的弹性,能够像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一样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分工协作."看得见的手"应当帮助生产者实现这种具有弹性的协作方式,而不是力图实现本社区、本地区的封闭式生产,在与外界的联系方面只重视生产资料、资金和商品的流通.
其他文献
幼儿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幼儿教师、幼儿、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可以发展儿童认知能力,而且对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规划区域活动,教师有效开展各项活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活动,既能实现社会发展期望,又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幼儿园教育教学需待解决的现实课题,也是学前教育的研究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