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昆仑穴临床应用规律古代文献研究

来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g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昆仑穴的古籍文献,归纳整理其主治病证、腧穴的单穴及配伍应用和应用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中华医典》为源数据库检索昆仑穴的相关条文,建立昆仑穴应用数据库,通过IBM SPSS STATISTIC 26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检索相关的古籍著作共计238部,纳入文献条文432条,昆仑单穴主治病证共达47种,优势病证为:腰痛、足痛、头痛、下肢肿(头痛、下肢肿为并列关系)、癫痫、鼻衄、喘证、难产(癫痫与鼻衄、喘证、难产为并列关系)、肩背痛、太阳中风、前阴肿、疟疾、暴喘、中风、水肿、小儿阴肿(暴喘、中风、水肿、小儿阴肿为并列关系);配伍主治病证73种.最常见的配伍用穴频次前10依次为合谷、照海、绝骨、足三里、太冲、太溪、涌泉、金门、腕骨、申脉、三阴交、天柱、委中、阳溪(腕骨、申脉、三阴交、天柱、委中、阳溪出现频次相同);最常使用的方法为针刺和艾灸.结论 上述结果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籍中昆仑穴在单穴治疗中与配伍治疗的临床应用,总结分析古代病案中昆仑的优势病种和与之相配的使用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科研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CiteSpace分析近20年“气虚血瘀证”的研究,探索其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1年至2021年气虚血瘀证相关文献,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直观展示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955篇.发文量显示,气虚血瘀证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作者和机构分析发现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王伟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刘建勋团队等是研究气虚血瘀证的核心团队.关键词分析提示研究方向主要在气虚血瘀证疾病证候分类、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的方法学和发生机制等方面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总结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遣方用药的规律,传承侯炜教授诊治脑胶质瘤的经验.方法 提取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门诊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总结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结合深度访谈剖析侯炜教授对脑胶质瘤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明确核心用药,探索辨治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历249份,处方中用药频次较多的有白花蛇舌草、天麻、钩藤、川芎、丹参,用药性味偏平、甘,归经多为肝、脾经,挖掘强关联的药物组合20条,新处
目的 介绍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中医病证特点以及临床重型案例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以及整理分析本院收治的老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中医的病证特点及原因,并列举三则中医药治疗的重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老年COVID-19具有病邪易热化、多存在基础疾病,病情进展迅速且危重、疾病各阶段多存在气阴不足、多存在“湿”与“燥”相兼和转化的特点.三则老年新冠肺炎重型案例基本符合以上特点,且中医药在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的 构建个性化知识图谱技术和定性访谈法结合,进一步挖掘张忠德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临证特征与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系统收集张忠德教授广东省中医院门诊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病历,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通过广东省中医院大数据挖掘团队中医药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服务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并通过多元化视觉定性访谈法,将定量与定性分析有效结合.结果 共筛选出347首方,共141味药物,常用药物频次≥84次的药物有10味,其中党参、麦芽、黄芪、紫菀、白术等为核心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以肾脏功能的损伤为主要表现,并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在延缓病情、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中医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总结,笔者提出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认为其不仅是本病的致病因素,更是重要的病理产物,是本病发生发展、迁延难愈的关键.在治疗上提出以“益肾元、解肾毒”为大法,并根据不同兼夹辨证施治,采用药对,长治缓图.以“肾毒”立论拟定的经验方苏茵解毒方,在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上均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并已制备成院内制剂临床使用,在疗效及经济效益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
目的 了解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和态度.方法 使用“腾讯问卷”的网络调查平台创建问卷,受访对象为全国范围内、有结直肠癌诊疗资质医院中的医生、护士及在读硕、博士研究生.问卷内容涉及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患者最佳的中医干预方式、最佳的干预时机、最关注的结局指标、中西医结合干预必要性的认可度以及对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推广应用的建议.回收的数据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结果 从2020年9月24日至10月3日,本研究问卷浏览量为350次,收回调查问卷25
慢性疼痛是困扰全人类的难题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导致其并未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针刺治疗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疗法之一,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晰.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在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表型或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与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表观遗传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分子层面对其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的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表观遗传学视角下针刺的镇痛机制,以期为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目的 通过古今文献共检,分析总结运动障碍的取穴规律,为给运动障碍人群制定安全有效、规范系统的选穴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华医典》(第五版)及2011-202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F)中运动障碍选穴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分析归纳选穴规律.结果 古籍条文纳入443条,共涉及121个腧穴;现代文献纳入249篇,共涉及152个腧穴.使用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少阳胆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四肢部和头面部取穴较多,躯干部取穴较少;使用频次最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预示着对我国医疗模式的探索已处在新旧转化的重要时期.目前,随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现代学科交叉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医学正在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以针灸为例,其作为中国医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试从学科交叉助力针灸发展的角度展开讨论,以期探索针灸未来的发展.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丰富,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发展成难治性IBS.目前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难治性IB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尚不多见.本文立足试验方案设计的“PICOS”原则,从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四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针刺辅助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要点.从选择特色优势病种、明确诊断标准、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干预方案、运用符合目标的安慰针刺、结合研究设计和目的选定结局指标几个角度,阐述